他把股權分光了,但他做的手機能賣過小米!別人都說他格局太大

在老一輩企業家中,任正非和段永平稱得上中國最牛的兩位企業家。他們都同樣選擇了把股權分光,也同樣選擇了低但調,他們都把企業越做越大。


不一樣的是晚年的段永平逐漸退居二線,任正非卻還奮鬥在華為呼喚炮火的第一線。


他把股權分光了,但他做的手機能賣過小米!別人都說他格局太大

他把股權分光了,但他做的手機能賣過小米!別人都說他格局太大


一提起國內手機業的發展,大家都會說起雷軍、任正非啊,甚至魅族的黃章等等多麼傳奇,其實憑藉超強的地面渠道滲透力,OPPO和VIVO這幾年也在快速蝶變,實現了向安卓智能機的轉型,機型以爆款為主,客單價相比小米高得多,普遍以2000~3000檔為主,而且他們都沒有上市,一直是悶聲發大財的公司,去年的智能機出貨量在國內品牌中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加起來就是第一。


大家都在思考風口上的豬的時候,看起來非常傳統的老牛也能實現快速蝶變,沒有重蹈諾基亞、moto的覆轍,本來他們比諾基亞還要諾基亞,門店又多,傳統經銷模式似乎跟不上互聯網思維的節奏,即使現在,電商渠道銷量也不到整體銷售額的2成,又重又慢,如何幾年就拼殺出來了?而且還能悶聲發大財,不是手機領域價格戰燒錢嗎?


OPPO也好,VIVO也好,幕後都有一個同樣的精神領袖和大老闆,他叫段永平。


段永平在人大研究生畢業後,到中山一家企業下面的虧損小廠當廠長,研究後決定轉型做電子遊戲機,叫做小霸王,那種可以連接到電視上,玩打蜜蜂或者超級瑪麗的老式遊戲機,現在看著有點傻,但是那個時代,家庭玩遊戲,只能靠這種插入式的小型遊戲機,段永平親自管理研發和營銷兩條線,沒幾年銷售額就破10億了,那個時候,10億是相當驚人的數字,至少相當於現在幾百億規模的特大巨頭。


一手把小霸王帶大,畢竟段永平還是個打工仔啊,人都有想法,他就跟老闆提出了,要分點股份,還要給手下的骨幹也要分點股份,老闆還是小心眼,認為給你點工資就行了,憑什麼還要股份呢?你打下的市場不錯,不過畢竟江山已經打下了,你還能再搶了去?


段永平當年的老闆心胸狹窄,你是願意手下出走,跟你對打,一無所有?還是想著分一半股份給能幹的手下們,自己還樂得逍遙,把企業搞成幾百億,自己沒事幹還能分大錢?一氣之下,段永平帶著骨幹跑了,自己幹去了,成立了步步高。


但是段永平還是很念舊的,當時雖然老闆沒有滿足他股份制的要求,但是還是為他開了歡送會,也是老闆第一次為員工離職開歡送會,段永平當晚大醉,很多小霸王的骨幹也大醉如泥,離別時老闆送他一輛奔馳作為紀念,雖然後來他掙了大把的鈔票,一直開著那輛奔馳,一邊跟老東家廝殺,打的前老闆暈頭轉向,一邊又念著老闆的好,這種奇特的心裡,或許只有段永平才能體會到。


骨幹都跟著段永平走了,所以渠道、研發,步步高很快就侵蝕了原來小霸王的地盤,後來步步高推出遊戲機、學習機,沒過兩年,市場已經盡為段永平所有,小霸王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後來推DVD、電話機,也是快速進入行業前一兩名。


但是小霸王的經歷讓段永平知道,家族式企業很難長久,必須讓骨幹員工們共同分享利益,這樣才能讓企業有持續的生機,雖然一幫兄弟都跟著他,例如現在OPPO的老闆陳明永,還有VIVO的老闆沈煒,都是從小霸王帶走的骨幹,但是家族式必然會導致事必躬親和親戚滿地,核心骨幹未必願意長期追隨,所謂“職業經理人”更適合中底層員工,所以段永平很早就有了分股權的想法。


步步高在2001年,就開始剝離事業部,段永平拍出3000萬成立了OPPO,陳明永作為負責人,旗下通訊事業部也獨立發展了,就是今天的VIVO,沈煒是負責人,讓大家入股,稀釋自己的股份,那麼大家沒錢怎麼辦呢?段永平出錢來借給大家,掙錢了從紅利裡面還,賠了就不要了,這就是氣魄啊。


其實自從02年段永平就跑到美國搞投資去了,順便1美金購進大量的網易股票,在70美金的時候賣出,掙了10多億美金,被譽為“中國巴菲特”,10多年以來,他每年也就回國幾次,開開董事會,見見手下,其實經營這麼多年都沒管過,不像雷軍一樣天天忙得要死,步步高裂變成多家公司以後,他僅僅在職務上作為董事長,但是股權已經被他自己分光了,還放手讓骨幹也接著往下分,在這種感召下,OPPO的陳明永和VIVO的沈煒也大膽的往下分。


最後的格局是什麼?


段永平自己只佔OPPO的大概一成股權,大概VIVO的不到2成,其實陳明永和沈煒也只佔自己公司的1成左右,其他都是核心員工和老員工們所有,從股權關係上,沒有控股股東出現了,段永平也不管經營,僅僅掛著董事長的名頭,還作為旗下公司的“精神領袖”的角色。


他把股權分光了,但他做的手機能賣過小米!別人都說他格局太大

他把股權分光了,但他做的手機能賣過小米!別人都說他格局太大


一個十幾年不管事的人,主動將股權稀釋到一兩成,甚至管理層(其實管理層是控股方)的董事們都可以幹掉他,讓董事長換人,但是一直這麼多年,沒有人替代他,他不管事了,企業也沒有敗落,而是頂住了手機換代的風險,有無數門店和複雜的經銷體系的大包袱,卻沒有重蹈諾基亞和moto的覆轍,轉型之後,OPPO和VIVO跟華為、小米繼續廝殺,甚至在渠道上佔據明顯優勢,研發上也沒有落下,這是為什麼?難道甩手掌櫃的模式還更有效?


陳明永也好,沈煒也好,都跟隨了段永平二十多年,一是領悟了渠道管理和產品研發理念的精髓,二是領悟了段永平“大舍即是大得”的道,願意將利益分享給打拼的兄弟們,還有跟隨多年的代理商。所以無論面臨什麼“互聯網思維”的衝擊,這群骨幹其實都是給自己幹活,他們都是股東,掙了錢都一起分,離職率極低,大家都有血肉的感情,願意一起與風暴中的大船共存亡。


在談什麼互聯網思維的時候,OPPO和VIVO一年好幾十億利潤,骨幹們都拿著幾千萬百萬的分紅,這是段氏思維的紅利:將自己的股權分光,讓所有打拼的兄弟一起分享。


三年前有雜誌採訪陳明永,讓他談談段永平,他是這麼說的:


“他都沒有回國啊,等到他回國的時候我們都已經做好了。他一年大概回國兩三次,加起來時間不超過一個月。他回來之後,我們會一起聊聊天啊、打打球啊,可是僅限於娛樂。阿段說過的話很多,其中一句話是,這個事情交給你們幹,你們就好好幹;如果做不好,你們就幹好一件事,你們就把這個企業好好地關掉;不要指望我再做什麼,我心早已不在此了。”


真是徹底甩手了!


一位前VIVO高管這樣評價段永平和老闆沈煒:“阿段是一個把激情隱藏在從容後面的人,甚至若干年之內,步步高缺了任何人都仍然能走下去,包括他自己。vivo也是如此,沈煒在延續著阿段的邏輯。”一位不願具名的vivo離職高管這樣評價他曾經的兩個老闆。


段永平建立了一種機制,這種機制甚至讓他自己權力空心化,手下可以拿他當符號化的“精神領袖”,甚至當年陳明永想在步步高之外再建一個手機品牌,向大老闆段永平請示,畢竟關係到兄弟相爭嗎?段永平說只要步步高的管理層同意,他就沒問題。這像是大老闆說的話嗎?不過段永平還是組織步步高集團旗下幾家公司聯合注資3000萬,他自己親自帶頭投錢,後來陳明永買斷了品牌,跟步步高其他業務模塊斬斷了股權關係,但是段永平的股權保留了下來。


一個大老闆,把自己股權折騰沒了,甚至說個話都不一定算數,骨幹們是一手帶大的,都已經羽翼漸豐,各個帝國雛形已經形成,自己也安心做甩手掌櫃去了,這才是偉大的企業家,具有傳承精神的企業家,他的價值觀、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經根植在步步高每個關聯公司的血肉裡。


注:今年一季度的國內手機出貨量已經出來了,根據IDC的最新數據,國內手機品牌裡,華為、OPPO和VIVO分列前三,都大幅超過了小米,雷軍估計要頭疼一陣了,“豬都可以上天”的互聯網思維,竟然敗給了甩手掌櫃段氏兄弟,還有老大竟然是更加傳統的華為。


明白財富的真諦,到底是選擇一個人累死,讓一幫打拼的兄弟拿死工資,最後只能做個小生意。還是反過來,通過股權的分享,讓員工一起分享企業的成果,最後是一群人幫你分擔,一起打拼,因為企業不再是一個人的企業,而是一群人的。


西方的股權激勵制度已經逐漸影響中國了,像阿里、樂視、小米和騰訊等也都拿出了很多股權給核心高管,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一開始融資,就有了股權激勵計劃,投資人跟創始人一起協商,拿出多少股權來給高管層和員工層,將來的公司機制裡,只有將股權激勵進行的越徹底的企業,也有機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他把股權分光了,但他做的手機能賣過小米!別人都說他格局太大

合作著名機構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鏈接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