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花溪社區這樣走!


蒲陽街道花溪社區,始終堅持以產業促發展、以發展促振興,挖掘地方產業特色,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探索以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社區集體、農戶等多方合作模式,實現抱團發展、利益共享、合作共贏,逐步走出一條農旅融合的發展之路。

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花溪社區這樣走!

引產業·增收入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4月8日,在花溪社區一片閒置土地上,居民們有條不紊地正在種植火龍果,給剛種不久的櫻桃樹、李子樹等澆水。“把塑料薄膜拉起來輕輕覆蓋下去,然後用泥土把邊子壓實,這樣才能保證沒有雜草生長,而樹苗也有合適的溫度、水分、肥料更快生長髮育、開花結果。”花溪社區13組組長王忠明一邊用鐵鍬戳起一刨土蓋在薄膜上,一邊對一旁的居民說道。據王忠明介紹,不久前,來自都江堰市益豐源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個果樹種植項目落戶他們社區,正好將眼前這100餘畝閒置土地利用起來種上果樹,讓原本荒蕪的田地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

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花溪社區這樣走!

記者瞭解到,田裡忙碌的居民皆是來自本社區居民,家住花溪社區13組的居民趙仕英就是其中之一,她高興地說:“以前到城裡打工要騎車跑很遠,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還可以兼顧照料家裡,真是兩全其美。以後樹子長大了,開花結果後可以吸引遊客到這裡旅遊,我們的收入將會進一步提高。”據悉,都江堰市益豐源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必洪看準了花溪社區的地理位置和優質土壤條件。“我們種植的果樹全部使用有機肥、物理殺蟲,以後結出的果子也是綠色無公害水果,兩年內可達50萬斤的產量,屆時春可賞花、夏可摘果,既可帶動周邊居民發展綠色產業,又可以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增加大家的經濟收入。”鄭必洪說。

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花溪社區這樣走!

抓機遇·促發展

“務農收入低,社區居民大多外出打工,為了帶動居民致富、增產增收,在社區兩委的帶動下,我們各組都在想辦法引產業、促發展,我們周邊環境很好,山清水秀、風光迷人,如果能加以合理利用,把握產業發展這個機遇,帶著居民走鄉村旅遊路是很有前景的。”望著黑土地裡一顆顆樹苗已冒出嫩芽,王忠明充滿信心地說。

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花溪社區這樣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多年來,花溪社區依託其獨有的環境和土壤優勢,打通了社區的綠色產業發展路,區域內的花溪農場就是遠近聞名集觀光旅遊、科普研學等為一體的自然教育基地。

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花溪社區這樣走!

為提升農戶致富技能,社區引入都江堰天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已種植500餘畝獼猴桃,還計劃種植2000畝油茶,建成一個集生態獼猴桃旅遊觀光、休閒、油茶採摘、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精品旅遊觀光園區。引入楊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千畝花卉苗木,打造集花海、文化藝術品展示、生態觀光康體養生旅遊度假區等功能於一體的精品園區。如今,花溪社區正通過精準施策,大力發展果樹種植等農業產業,用綠色產業打造鄉村旅遊的靚麗名片,不斷開拓市場,努力打響品牌,助推當地農旅融合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