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小石潭記》課內練習題答案解析

一、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遊記。認真讀課文,理清遊記的線索,然後背誦全文。

答案:本文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背誦可按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石潭源流——潭中氣氛這樣的順序來記憶。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小石潭記》課內練習題答案解析


二、本文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情感,閱讀時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試做具體分析。

答案:在遊覽的過程中,隨著景物的變化,作者的心情也隨之變化。

由“隔篁竹”聽到水聲引起內心之“樂”,這是情感的第一個層次。於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見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鬱的潭邊樹,都是在這種內心愉悅的情狀下對小石潭的關注與欣賞。

接著寫清潭中的游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因此感到魚兒“似與遊者相樂”,此時物與我融而為一,作者從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這是情感的第二個層次

然而不久,這種怡樂的心境發生了新的變化。當作者向西南望去,看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勢如犬牙一般交錯,於是有一種幽深不可測度的內心感受。而這一感受,似乎隱約地與自己被貶謫以來一貫的心境有某種契合。於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的勃勃生機了,而是顯得“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把周圍環境與個人的感受結合起來,含蓄地反映了個人孤寂、淒涼、哀怨的心境,進而讓自己感覺“其境過清,不可久居”。這是

情感的第三個層次,作者久謫遠荒的淒涼心情盡在其中。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小石潭記》課內練習題答案解析


三、小石潭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邊,會有怎樣的感受?試用幾個詞或一兩句話,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答案:1、小石潭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2、假如我也能坐在小石潭邊,一定會感到空氣的清新、周圍環境的寧靜,魚兒在快樂地遊動,我會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享受這美好的時刻。


四、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答案:1、西:向西。

2、鬥:像北斗星那樣。蛇:像蛇那樣。

3、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4、悽:使……淒涼。寒:使……寒冷。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小石潭記》課內練習題答案解析


五、答案:1、讀“永州八記”時,注意體會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特色。

“借石之瑰偉,以吐胸中之氣”是明人茅坤對柳宗元山水文的評價。柳宗元之前的人在寫一些山水遊記類的散文時多用比較有張力的粗重線條來勾畫山水的景象,但是在描寫上還不夠細膩,不能把山川之間的區別描寫得更細緻。而柳宗元卻不同,他在繼承前人寫法的同時又發展了山水遊記類散文,把山水的美麗與自己內心所要表達的情感相結合,豐富了對山水景色的描寫。

2、讀後世的遊記作品時,注意體會與柳宗元文章風格的不同之處。如《滿井遊記》多用白描,作者寫景,不堆砌辭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如寫水為“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這種表現手法,沒有誇張、渲染和烘托,形象卻鮮明如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