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國各地“人才”又開始湧入售樓處了

最近樓市的數據大部分都是假的,不論是跌多少還是漲多少,當然還有動不動忽悠首付變化和利率變化的數據,都是捏造的假新聞。

3月份全國大部分城市的二手房中介還不能正常出入小區,新建住宅的網籤滯後又因為首付等原因一般都在2個月以上,這種情況下,當下看到的所有網籤數據其實都不是市場的及時反映。

對於開發商宣傳的月度幾百億的成交量,其實都知道,一方面重新定義了成交,炒樓花成為普遍現象,另外一方面透支了過去的成交,找合作方假簽約成為了普遍現象。

看!全國各地“人才”又開始湧入售樓處了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的核心原因還是因為政策,房地產市場的寬鬆政策在3月份基本都被打臉。稍微有一點力度的政策都一日遊了。所以當下市場遠遠談不上火熱,的確有熱度項目賣的不錯,但是,3月全月基本只恢復了2019年正常狀態6成,下旬稍好,也只在7成半左右。

房地產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長期還是看政策。

直接針對房地產政策寬鬆的大門是開不了了,但有兩扇窗戶,開的可能會越來越大。

一扇是資金。眾所周知,降準降息頻繁,320預測降息打臉了,420可能降息幅度會非常大。

國常會確定,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累計金額超3萬億元。

看!全國各地“人才”又開始湧入售樓處了

其實當下預測房地產市場就是算命,通脹還是通縮,如果出現通脹,當下買房是最合適的機會,如果出現通縮,趕快賣房!

看!全國各地“人才”又開始湧入售樓處了

政策一日遊體現地方救市的期望

累計看,最近一個多月,全國已經有包括海寧、廣州、濟南、寶雞、駐馬店等5個城市出現了政策一日遊。

看!全國各地“人才”又開始湧入售樓處了

疫情下,宏觀經濟變化,過去過嚴的房地產調控的確應該有所調整,特別是在符合房住不炒的原則下,針對剛需和改善應該出臺一定的政策,這不違背樓市調控原則,也不會對市場帶來太大影響,但包括海寧等鬆綁政策,的確有鼓勵炒房的嫌疑。

各地鬆綁的政策內容不一,但都出現了只要媒體集中報道,就撤銷的現象。這代表了雖然樓市一城一策,但各地針對本地樓市出臺政策依然過於隨意,部分政策明顯觸碰了政策底線,違背了房住不炒的大原則。

目前看,各地政策力度非常有限

目前的房地產政策基本都只針對節流有一定的影響,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資金壓力,特別是到期債務問題。一旦銷售不能快速恢復,房企到4-5月份將面臨普遍性的資金壓力。

另外一扇自然也就是人才政策了。

懷化市日前出臺《懷化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10條措施》,對契稅進行補貼,並加碼人才購房補貼。

瀋陽市(4月2日)發佈“人才新政”技校生(中專同等學歷)、有“勞動合同”的人員、開小賣部的個體戶等7類“人才”,都可以在瀋陽市落戶!

海南三亞:拔尖人才購房補貼6萬元/年

截至4月15日!瑞安人才購房享5-7折

4月1日杭州實施高層次人才可優先購買首套住房

3月來,人才政策井噴,累計已經超過20多城發佈了各種人才政策。

疫情下,各地樓市政策持續井噴,但隨著各種政策一日遊,大部分城市房地產政策出臺相對謹慎,基本以人才政策和公積金政策為主。

3月單月,全國接近20城市發佈了各種人才政策,其中大部分與購房相關。

看!全國各地“人才”又開始湧入售樓處了

全日制本科可以直接落戶蘇州,大專繳納6個月社保可以落戶。廣東江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27日發佈的《關於我市限購區域內新建商品住房購房資格的通告》提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可購一套新建商品住房。

2020年的新特點:嚐到甜頭的城市繼續加碼,分佈看城市基本全面開花,人才標準繼續降低,很大程度已經開始變成了勞動力之爭。特別是西安、南京、杭州等城市,在2019年力度空前基礎上,繼續加碼人才政策。

成都、武漢、石家莊、哈爾濱等城市的市域總人口均已經超過了千萬大關。在杭州人口逼近千萬大關的同時,西安、鄭州等強二線城市也在向千萬級別人口城市邁進。

落戶方面,大部分出臺人才新政的城市均全面放開對學歷型人才的落戶限制,

“無門檻落戶”、“先落戶再就業”、“親屬可投靠”是三大關鍵詞;以瀋陽為例,基本隨便落戶。

安居方面,給予合理的購房資格、購房補貼

(普通人才一般在1-6萬)、租賃補貼(普通人才一般在1500元/月,限定發放年數)、生活補貼(普通人才一般在1000元/月,限定發放年數)。措施對加快意向型人才的流入具有推動作用。住房補貼力度大(部分含滿足合理的購房需求),生活補貼力度大

看!全國各地“人才”又開始湧入售樓處了

2019年,杭州、廈門、寧波常住人口增速大幅加快,杭州更是成為人口增量增速雙料冠軍。2017-2019年,浙江、廣東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率最高,成為這輪人才爭奪的最大贏家,也反映出人口流動重心加速南移。

首先:人才政策不敏感,各地當下出臺政策逐漸謹慎,相比一日遊政策,人才政策力度再大,也不會出現收回的風險。

各地鬆綁的政策內容不一,但都出現了只要媒體集中報道,就撤銷的現象。這代表了雖然樓市一城一策,但各地針對本地樓市出臺政策依然過於隨意,部分政策明顯觸碰了政策底線,違背了房住不炒的大原則。

其次:大部分城市的房地產政策主要集中在公積金政策和土地款緩解政策,還有就是預售加快政策。個別城市也有針對契稅減免購房補貼,但主要集中在個別三四線城市。

看!全國各地“人才”又開始湧入售樓處了

多城市政策力度較大都被叫停,但試探政策依然不斷出臺。主要原因是一城一策,地方的土地財政、包括經濟穩定要求房地產政策有所調整。

整體看,短期房地產政策收回的基本都是因為微調力度過大,收回的基本都是刺激市場的而非穩定市場的政策,另外現在看房地產政策能夠落地的基本是救企而非救市。

第三:人才成為房地產政策調控的窗口。2019年全年全國超過170城市發佈了不同力度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成為了城市競爭的主要政策內容。與2018年同期相比上漲超過40%。

2020年一季度整體也超過50城發佈了人才政策。但值得關注的是,對於地方需要的人才,不應該簡單的推入房地產市場,人才更多應該與產業政策掛鉤,對於人才的居住也更應該以保障類型住房為主,把人才推入商品房市場,本質很難弄清楚是不是炒房。

人才不應該是購房者,城市應該為人才提供居住條件

從未來發展看,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均只考慮到了用降低門檻吸引人來,但大部分城市都沒有留住人才的措施。這種情況下,吸引來的很多是購房者。而且甚至有可能出現炒房客藉助人才政策不同城市購房落戶的可能性。

疫情影響經濟,這種情況下,吸引人才更需要有穩定的產業預期。

吸引人才的目的是發展產業而不應該是發展房地產。能留著人才的也肯定是產業而不是買一套房。

看!全國各地“人才”又開始湧入售樓處了

最後簡單的總結一下:

堅持房住不炒!房地產調控的大門預計打開的可能性不大,樓市買不買房關鍵還是看信貸+人才,這兩扇窗戶開的有多大。

全球都在放水、人才的認定標準會越來越低,這兩方向的政策預計將是2020年市場的主流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