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問大家一個看似最簡單的問題:鈔票是如何從印鈔廠到我們手中的呢?

有人會說:我從銀行取得啊。

那麼銀行的錢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有人會說:銀行的錢當然是儲戶存的啊。

那麼就陷入了死循環,儲戶手裡的錢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個問題看似腦殘,但卻決定了我們整個2020年投資的邏輯。

先留個懸念,接著往下聊。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全球進入“信用貨幣”時代


說起貨幣,我們都經常用。早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不發達,以物品之間交換為主。但會出現我需要的東西你不需要,或者價格無法量化的尷尬。

因為人類在內陸居住,遠離大海。所以貝殼成了人類最早的貨幣,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逐漸形成了以貴金屬為代表的金本位貨幣制度。

後來為了擺脫貴金屬產能對經濟發展的限制,美國率先解散了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啟了美元霸權時代,世界各國被迫跟進信用貨幣時代。

信用貨幣的發行成本幾乎為0,不得不說,各國政府玩命印錢的確創造了世界經濟前所未有的的繁榮。目前世界上所有黃金加起來的市值不到10萬億美元,而世界上所有的財富資產超過500萬億美元。

但是印錢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否則津巴布韋早就成為宇宙第一強國了,相反還會催生恐怖的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隱患,這就是我們看到金融危機的根源。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軍事是美元霸權的絕對保證


我們之前聊過,貨幣的本質有點像超市卡,比如人民幣只能在王府井超市(中國)使用,日元只能在7-11便利店(日本)使用,但不能去沃爾瑪超市(美國)使用,只有一種貨幣例外,那就是美元,可以在所有超市(國家)使用。世界上的跨國貿易基本上都是必須通過美元結算的,甚至在某些戰亂國家,美元某種程度上已經取代了當地貨幣,這就是我們俗稱的美元霸權。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薩達姆政權被美國推翻


那如果我偏不用美元結算呢?薩達姆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當歐盟發行歐元后,薩達姆政府宣佈伊拉克石油改用歐元結算,其它產油國也有跟風的舉動。


那還了得,為了維護美元的根本利益,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生動的詮釋了“王師所至,美元必勝”的道理,說穿了美元的信用就是靠強大的軍事能力保障的。

信用貨幣都是靠法律和軍隊來保障的,說完了美元,再說回人民幣,貨幣都是帶有法律強制屬性的,國內要是誰敢拒收人民幣,政府一定會請你吃幾天牢飯。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再問一個“智障”的問題:儲戶A往銀行存了1萬元,老闆B從銀行把這1萬元貸了出來。請問此時銀行還剩多少錢?

讀者可能都要笑死了,這種問題還好意思問我,當然是0啊。

錯,在銀行的報表裡,變成了2萬元(1萬元資產+1萬元負債)。

當然這種計算方式是隻有銀行才有的“特權”,你個人千萬別這麼試,別人非告你詐騙。

當然,現實世界中,由於存款保證金的存在,儲戶的錢不能全部被用來發放貸款,最新存款準備金利率12.5%,那就是說理想狀態下,儲戶存1元錢,通過銀行的信用創造,最終變成了8元錢。這就是說市場上的很多錢其實並不存在,是通過信用體系憑空創造的,但這些錢並不省心,會想方設法獲得更高收益,製造資產泡沫。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大家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


咱們離真相越來越近了,關於信用,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信用卡使用的比較多,這就是一種信用工具。

當我們使用信用卡消費的時候,我們的卡里是沒有錢的。就像前文說的,這筆消費的金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雖然一個月後要還,但客觀上還是刺激了需求。

很多人反映疫情過後,因為收入下滑產生逾期,接到了各家銀行的信用卡降額短信,原來幾萬的額度將為幾千。那就說明我們個人的信用主要來源於資產和收入水平。

當把個人客戶上升為企業客戶,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企業都可以預見到出現滯銷,盈利下降。

企業的融資渠道就那麼幾條:

(1)銀行貸款,處於風控考慮,銀行只會“錦上添花”,決不“雪中送炭”。並且還會“釜底抽薪”要求出現風險的客戶提前還款。

(2)發行企業債券,企業債相當於企業發行的貨幣,當你經營狀況良好的時候,還款能力有保證,市場追捧你的債券。一旦業績不佳有違約的可能,投資者馬上拋售所有債券,無情好殘忍,這條路也堵死了。

(3)股市融資,股價是由企業的業績預期決定的,可以說也沒戲。缺乏了金融的支持,企業的日子很不好過啊。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上面說了那麼多,貌似毫無關聯。回到現實世界,本週各國政府各顯神通,紛紛推出“救市計劃”。假設你現在是國家元首,所有行業都受疫情影響,銀行惜貸,企業掙扎,個人降低消費,需要被拯救的人那麼多,如何才能達到最高效率呢?

這就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了,國家的印鈔廠印好了錢,如何最快的速度傳導到每個人手上呢?

首先由央行購買大型銀行的債券,大型銀行拿到了錢,通過銀行同業市場拆借給中小銀行,再由中小銀行貸款給企業,企業發放給員工,員工有了錢,才會去消費,訂單恢復生產,企業回款後,還銀行的貸款,銀行贖回賣給央行的債券,雖然錢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國家的手裡,但經濟因此活過來了,這也就是救市的原理。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擴展閱讀:電影《大而不倒》


《大而不倒》電影講述的是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財政部長保爾森,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股神巴菲特和華爾街大佬們鬥智鬥勇,想盡一切辦法拯救金融業,本來是給錢讓銀行減肥(去槓桿)的,結果銀行拿去買了更多的脂肪(繼續空轉)。結局是數百萬居民失去了房屋,美國反而被這些“大而不倒”企業綁架。

2008年美國救市進度緩慢,導致雷曼兄弟破產,多家投行被併購。疫情以來美股道指從30000點跌到20000點,美國的上市公司很多都通過銀行股權質押融資,一旦到達協議平倉股價,銀行就會向市場拋售大量股票,指數會近一步加速下跌,觸發新的平倉指令,形成踩踏效應。所以這次美國政府救市一點也不拖泥帶水,上來就是QE王炸。

很多人對救市計劃都頗有微詞,憑什麼拿著全體納稅人的錢(或者通過印錢稀釋你手中的財富)去救那些金融市場裡的“賭徒呢”?前文說過,金融是可以憑空創造錢的,但這些錢又是很多人用真金白銀買回來的。

金融具有高度連鎖反應,美國的次貸金融危機,就是因為本來收入不夠買房的人辦理了房貸,當利率提高後,這些房主放棄還貸。但銀行早把這筆有毒資產包裝層層槓桿,一個原本幾萬億的資產,被吹成了幾十萬億的泡沫地雷。最終房價下跌,貸款人流離失所,銀行破產,滿盤皆輸。所以如果政府不救市的話,死亡人數可能會比病毒造成的還要多。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我知道社會上對銀行的評價都不高,這些年的確通過壟斷地位獲得了一些超額收益。但從無論從政府的管理成本上,還是居民的資金安全上考慮,銀行真的應該越少越好。

理論上競爭者越多,銀行的服務才會越來越好。這些年一直都有號稱傳統銀行的挑戰者出現,卻沒能滅掉銀行。特別是近些年興起的互聯網P2P金融平臺,打折“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旗號,拿錢跑路毀掉了多少家庭,說明缺乏監管的金融容易出問題。

還有一點,銀行的錢歸根結底還是儲戶的錢,假如銀行真的倒閉了,銀行員工不過換個公司上班,最終倒黴的還是儲戶。所以去年包商銀行被接管後,政府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個人儲戶的存款全額兌付。

銀行是國家信用的延伸,就算倒閉一百萬家餐館,也不如一家大型銀行倒閉波及的範圍大。疫情期間,餐館全部關閉了,我們可以囤積物資學做飯。但是銀行的結算系統關閉了,才真的可怕。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中國版的救市,我們也見識過幾次,2008年的“4萬億計劃”,2015年的“國家隊救市”。當年流傳著這麼一個“鬥地主版本”的救市段子(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國家隊:一個3。

股指空頭:我要,

證監會:嗯?

股指空頭:那要不起。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投資邏輯


上面說了這麼多,和我自己的投資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先說了貨幣是如何創造的,又說了政府如何運用救市資金,那我們今年的投資邏輯清晰了,這些救市資金去哪裡,我們就跟到哪裡。

為了挽救市場,政府有限的資金必須先去拯救那些信用較好的企業,那麼在金融市場中,那些信用等級較高的資產就會最早從下跌中恢復起來。

(1)美元是流動性的基礎,雖然美國是金融危機的中心,但美元是最早告別下跌的。

(2)黃金也類似,國家之間的債務可以使用黃金償還,黃金的信用等級也非常高,金價沒有受到太嚴重的波及。

(3)國債是政府發行的,與貨幣的功能類似,所以這類資產也屬於優質資產。

(4)核心資產,這個就見仁見智了。巴菲特選股重視“護城河”,企業要具有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最典型的就是“貴州茅臺”。

但是此輪A股抗跌,完全是因為實在跌無可跌了,並不是企業真的很好。如果國家隊資金入市的話,肯定先要拉大盤指數成分股,至於那些炒ST的股民們只能祈禱了。


那麼你現在就明白了自己手中的投資組合該怎麼處理了吧,如果恰好選中的是信用等級較低的資產,可能需要耐心等待價格反彈。



還有人問:2008年“4萬億計劃”,房價翻了好幾倍,那麼這次的50萬億刺激,房價還不得上天?

關於房產的信用等級,我每天都會遇到拿著房本的客戶來諮詢能不能加點槓桿,辦理房屋抵押貸款,可大多數是不合符准入條件無法辦理。1949年國民黨從大陸退守臺灣的時候,船票是需要通過金條購買的,可不是靠上海的房契。


金融,讓生活更美好。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黃金週線圖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黃金期貨成交量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黃金ETF持倉


本週金價暴力反彈,一方面是美國QE政策刺激,還有一部分因素是恰逢黃金期貨交割,前期黃金空頭玩太猛了,遭到多頭逼倉(要空頭手裡的實物黃金)。最後沒辦法,空頭只能回吐利潤平倉。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黃金日線圖


如黃金不能突破左側高點1650美元,後市還得看跌。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白銀月線圖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白銀日線圖


萬幸白銀回到了14美元區間,但日線的下跌危機還未解除。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油價周線圖


本週油價繼續走弱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美元周線圖


當危機出現後,投資者第一反應就是搶美元。美聯儲告訴大家,這回不用搶,我這有的是。美元的短暫緊缺得以緩解,美元又一次超發了。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上證指數週線圖



本週上證指數繼續低位盤整


全球“救市資金”究竟流向了哪些“大而不倒”的核心資產?

就職於某國有銀行

專注金融市場分析

省分行首批智庫青年研究員

金融市場業務投顧專家團隊成員

中國百佳金融理財師(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