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前言:

電影《飛屋環遊記》於2009年上映,豆瓣評分9.0,豆瓣電影Top250第34位,榮獲了包括2010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在內的多項殊榮。影片的主人公卡爾兒時的他懷揣著探險夢,偶然遇到了把房子當做飛船的爆炸頭小女孩艾利,共同的理想讓這對“青梅竹馬”的孩子最終走到了一起,青絲白髮,他們把日子過成了詩。

但艾利的去世打破了平靜,卡爾失去了生活重心,“天堂瀑布”變成了活下去的唯一信念,終於在療養院的人接自己離開的時候,他用五彩斑斕的氣球托起了屋子,踏上了尋夢之旅。經過一系列的奇遇和故事讓卡爾終於打開心結,找回了自己。

皮克斯的這部G級動畫長片適合任何年齡段觀看,為了照顧儘可能多的觀眾,這個故事一深一淺兩個層面並行,涉世未深的孩子看尋夢,飽經滄桑的大人看沉重。事關愛情、死亡、無奈、心酸和感動,卡爾的故事主線是令人心痛又欣慰的“失去、找尋、復得”的成長過程。

今天我就從故事裡痛失摯愛、飛屋環遊、找回自己的三個階段來分析卡爾是如何逃避現實、難以自拔、孤僻痛苦的,又是如何走出這種無意義的惡性循環,最終完成誓約,找回生活重心,重新擁抱幸福的。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會結合整個故事,尤其是卡爾放下過去、找回自己、活在當下的心路歷程,來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01 痛失摯愛:從孩童到暮年,從理想到現實,從開始到最後,艾利的去世帶走的不僅僅是相依相守的另一半,還有生命的全部意義

故事從卡爾偶遇艾利時真正意義上開始了,11分鐘“走馬燈”式的畫面寫實又寫意的描繪出了卡爾與艾利相識、相依、相守、相逝的動人故事。

卡爾在一間舊屋子裡結識了留著爆炸頭的天真開朗的小姑娘艾利,他們把這間屋子當成了自己的探險俱樂部。幾番接觸,艾利將自己“我的探險記錄”的秘密分享給了卡爾,並讓卡爾發誓帶著她和俱樂部一起到“天堂瀑布”,卡爾懵懂的點頭,並深深的記在了心裡。兩個小毛孩忽然長大,爆炸頭的艾利變成了束起長髮的纖細妻子,憨厚的卡爾也變成了值得依靠的丈夫。

婚後他們搬進了那個初次見面的房子裡,艾利變成了主題公園南美景區的嚮導,而卡爾則在不遠的地方賣著氣球。他們把平淡的日子過成了詩,但艾利的不能生育打破了這種平靜。艾利變得沉默寡言,痛苦萬分,是卡爾用“天堂瀑布”的夢想化解了艾利的失落,日子又走上了正軌。

在我看來,因為艾利不能生育雖然給了他們重大的打擊,但是也因為沒有孩子的牽絆,他們愛的更加深沉。可是這種美好的背後卻藏下了大大的隱患,那就是相依為命的兩個人突然失去另一半的話,如何忍受那種剝離的巨大痛苦?墨菲定律總是不願意繞過幸福的人。

《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他們往儲蓄罐裡存放圓夢基金,但是生活總會掏空夢想,一些突發情況讓他們不得不挪用夢想基金,從青絲到白髮,從美人到遲暮,他們的約定也沒有完成。

在一次清掃屋子的時候,卡爾看著相框裡還是小毛孩的艾利時候,陷入了深深愧疚,如果再不行動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他買來了機票,準備跟艾利一同圓夢。

但是艾利的身體狀況急轉而下,彌留之際艾利把那本“我的探險記錄”交到了卡爾的手中,艾利用手撫摸著卡爾的臉頰,卡爾親吻著艾利的額頭做了最後的道別。葬禮過後,那個哀傷的老頭,只剩下了自己。

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擊垮了卡爾的精神。這種打擊是雙重的,遲遲未行動的愧疚讓卡爾深深的自責,艾利的逝去,不僅僅是失去相依相守的另一半,而是抽離了他生命的全部意義,倒塌的是他的精神支柱。

卡爾難以接受艾利逝去的事實,他將自己封閉起來,與外界的接觸,這種逃避的行為讓他把這個個充滿了記憶、經歷、愛情、日日夜夜、相依相伴的屋子當成了最後的至寶,這也為後來故事的發展做好了鋪墊。

《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02 飛屋環遊:誤傷工人輿論壓力大、養老院的冰冷和拆遷隊將要損壞唯一的精神支柱終於給了老爺爺放手一搏的勇氣,尋夢之旅是無奈也是活下去的唯一意義

孤寂的日子只有電視還有療養院的廣告陪伴他度日,艾利的永遠離開讓卡爾變得孤僻、自閉還有些不近人情。卡爾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唯一意義的事情就是他做著艾利還在的時候一起做的事情。拆遷的隊伍勢不可擋,他們的房子周圍已經變成了高樓大廈。他用無數個鐵鏈鎖緊房門,不想讓任何人靠近。無論是拆遷的工人還是上門拜訪的孩子。

這間承載著夢想和記憶的屋子孤零零的躺在鋼鐵叢林包圍的中央,就像他一樣格格不入。他已經失去了艾利,不能再失去這間對他來講充滿了特殊意義的房子,一切破壞他房子的人都是討厭的。正是這種重要凸顯了房子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也為後來的一飛沖天“加滿了燃料”。

一輛拆遷的機械車不小心碰到了他和艾利一起塗刷的信箱,工人連忙道歉想幫他修理,但是憤怒的他還是用柺杖打破了工人的頭,輿論和法庭的傳喚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也同時感受到了自己這樣活下去不是個辦法,繼續這樣無意義的堅持,只會葬送他們的夢想。法院的工作人員告訴卡爾,明天療養院的人回來接他,迷茫的他不知所措。

收拾行李的時候,他發現了艾利那本“我的探險記錄”,沉思片刻,他孤注一擲,決定實現曾經對艾利許下的諾言,把他們的房子帶到南美洲的“天堂瀑布”。當療養院的人第二天到來的時候,卡爾做了一個瘋狂的舉動,他打開了開關,無數個色彩斑斕的氫氣球從屋頂後方升起,帶著這間屋子飛向了高空,飛向“天堂瀑布”。

在我看來,這時卡爾雖然採取了行動,也鼓足了勇氣,但他並不知道將會面臨什麼。前一夜他撫摸著和艾利一起塗刷的信箱時的那句“艾利,我該怎麼辦?”,不難看出他內心的糾結。如果去療養院,那座房子勢必會被拆除,那就意味著他和艾利的一切都會毀於一旦,可帶著他們的夢想起飛,就意味著風險,意味著所有和艾利過去可能毀於一旦的可能。但他還是這樣勇敢的做了,做就意味著更多可能。

《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03 找回自我:歷險過程裡羅素勇敢和善良、橘鳥摯愛親情、年輕時偶像的自私與貪婪、艾利“我的探險記錄”的真正秘密讓卡爾重拾生命的意義,幸福的活在當下

當飛屋進入天空,旅程只是開啟的時候,半空中的房門突然響了兩聲,一個曾經尋求卡爾的不速之客羅素闖入了他的旅程。他們共同經歷了暴風雨,陰差陽錯的來到了目的地南美洲。羅素手裡的GPS讓年老的卡爾轉換了一下態度。懸崖邊如果沒用羅素的幫忙,飛屋將會墜落懸崖,後果不堪設想,卡爾也慢慢的接受了羅素的存在。他們一步步走向目的地。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邂逅了橘鳥一家,同時也遇到了他和艾利年少時的探險偶像——那個曾經被人誤解來到南美洲尋找橘鳥證明自己的冒險家。卡爾很欣喜,但是這個冒險家的舉動卻讓卡爾非常失望,原來曾經信仰的偶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壞蛋,自私自利不擇手段。

在我看來,接受羅素、接觸橘鳥、認清偶像真面目的過程,是卡爾逐步找回生活意義的重要過程。比如羅素的GPS、橘鳥一家的親情、羅素的探險夢想、Gug的可愛和善良、冒險家的自私自私都在不同方面幫助卡爾走出失去艾利後生活變得毫無意義的狀態。除了愛情,除了依靠,除了夢想和約定,世間還有其他很重要的事情,還有更多的溫情和意義讓自己活下去。

橘鳥凱文因為受傷被冒險家抓到了飛船上,羅素堅持要救橘鳥凱文,但是“天堂瀑布”近在咫尺,卡爾不希望冒險耽誤自己和艾利的約定。但是善良的卡爾偷偷將氣球綁在了自己的身上,不顧危險的去救橘鳥凱文的舉動,牽動了卡爾的心。卡爾最終和羅素打敗了冒險家,救出了凱文。

《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卡爾肚子拖著漸行漸沉的屋子一步一步最終到達了瀑布的邊上,他的臉上沒有實現夢想的欣喜,只有一臉的疲憊和悵然若失。夢想實現了,可是那個最應該來的人卻不在了。他走進了這個飛過了大半個地球終於黯然落地的房子,在一屋子的狼藉中他再次翻開了艾利的“我的探險記錄”。

當他輕輕的撫摸著“Things I am going to do”(我要做的事)那頁的時候,陷入了深深的愧疚。當他痛苦的翻開後面的內容的時候,卻發現裡面被艾利貼滿了他們從結婚到老去的照片,最後一頁那句“Thanks for the adventures.”(謝謝你給我的冒險經歷)更是讓卡爾瞬間醒悟。

原來艾利最想要的冒險不是“天堂瀑布”,而是與卡爾的相依相守。如果說旅行去世冒險遇見不曾見過的景色,經歷不曾想過的人生,那麼與你相遇、相識、相守就是我能想到的最美的冒險吧!卡爾釋然,回到了飛屋離開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一次的冒險經歷,讓卡爾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也完成了對艾利許下的誓言,原來最美的冒險不是去往哪裡,而是和誰在一起,相依相守的在一起。原來除了逃避現實,像蜷縮起來的刺蝟一樣過活沒有任何意義,原來除了愛情以外還有更多真摯的感情需要維繫,原來活在當下,才是幸福的真正途徑,才是最大的止損。

《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04.基於《飛屋環遊記》中男主角最終由自我防護逃避現實到重拾生命意義活在當下的過程,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皮克斯的動畫絕大數都充滿了溫情,這部尋夢與牽絆並行的暖心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不僅僅是夢想,也不僅僅是艾利與卡爾相依相守帶來的心底觸動。卡爾的圓夢探險之旅還暗含著成年人如何找回生命的意義、活在當下、擁抱幸福的人生啟迪。

結合《飛屋環遊記》的電影劇情,談一談她帶給我的幾點思考:

① 逃避只會讓痛苦變本加厲,別讓恐懼關上擁抱幸福的大門

電影中,那個陪伴了卡爾一生的摯愛艾利去世了,卡爾孤零零的哀傷透過屏幕直抵內心。一生的相伴讓艾利不僅僅是他另一半,而是成為了卡爾精神和肉體的一部分,那種逝去產生的剝離感會產生巨大的痛苦和失落。卡爾選擇逃避現實,將自己反鎖與屋中,少與外界接觸,他表現的孤僻、自閉、刻薄。

雖然不在共同的維度和空間,但是同樣面臨失去精神支柱和人間摯愛的楊絳先生的做法就更加積極,令人敬佩。

不到兩年的時間,87歲的楊絳先生先手遭遇喪女和喪夫的巨大打擊,那種痛不欲生的狀態很容易就能理解。她曾說:

女兒走了,丈夫走了,我也想走,可我不能走,我得留在人間,打掃戰場,這是我應盡的責任。

楊絳先生說的“打掃戰場”指的是替錢鍾書先生完成沒有做完的工作,把錢鍾書先生的心血完整的留給後人。

這個偉大的女性沒有選擇逃避現實,她選擇了直面痛苦,忍受著巨大的悲痛完成了《錢鍾書手稿集》的整理,並最終出版發行。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她用更加積極的行動回應了老天帶走摯愛親情的殘酷, “錢鍾書夫人”是楊絳的終身職務和最響亮的稱號。在錢楊的人生結合中,楊絳先生用直面痛苦的方式站在了錢鍾書先生的身後。更用一種偉大的舉動,完成了精神的相守和統一。

《少有人走的路》裡說: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決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富來克林說:“唯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

雖然忍受痛苦是一種殘忍的成長方式,但是直面痛苦並促使自身成長是每一個人都將會面對的人生課題,不能逃避,就跟任何人都無法逃避死亡一樣。

我們不鼓勵崇尚挫折教育,但當痛苦找上門的時候,無數的實例和前人經驗都證明:積極主動的態度比消極規避更容易去解決人生痛苦。

所以不逃避不是什麼偉大的犧牲,而是解決痛苦的正確途徑。勇敢一點,別讓害怕關上擁抱幸福的大門。

《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② 行動,不一定是為了獲得什麼,是一種積極止損的方式

影片中外界的被動壓力以及卡爾內心渴望完成曾經的約定的動力讓他揚起了屋子後的氣球,決定放手一搏,飛往南美洲的“天堂瀑布”,這個充滿曲折的冒險之旅,最終讓卡爾釋然與艾利的逝去,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餘生走向了正軌。

正是因為行動,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阿甘精神之所以會被很多人推崇就是因為一些看似不怎麼聰明也未經過深思熟慮的人反而更容易把事情做成甚至是做大。

原因是因為“乾的多想的少”,反而在做的過程中積累了經驗,促進了進步,二是持之以恆的行動帶來了複利效應,創造更多的可能。

行動科學家唐納德·舍恩認為:"三思而後行"並不一定正確,很多時候甚至是可以"行動先於思考"的。因為我們的人類的理性動作,是基於高度的技巧、經驗以及複雜的推理而形成的,而其中大多數技能又都屬於隱形知識的範疇,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知道其實我們有能力做到"。

越是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的人,最容易一事無成的原因也在這裡。

選擇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比努力重要,但是拿選擇當做拖延的藉口,就沒有意義了。你可以騙自己,但是生活不會跟你開玩笑!

電影《師父》裡有一句耐心尋味的臺詞:每天揮刀500次,這個數管住了我,從今天起,我以你為約束。

這500次在練功夫的過程中沒有直接的效果,但這是這種500次的無意義動作,讓揮刀的人能夠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內心,專注於當下,進入狀態。這就是行動的意義。

行動不一定是功利的為了立刻獲取些什麼,有時候行動的意義還在於止損,不讓自己往更壞的方向邁進,不就也是一種巨大的收穫嘛!

《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③ 減少被迫害型思維方式,活在是能力,也是解決痛苦、擁抱幸福的正確途徑

影片中的卡爾沉溺在艾利逝去的痛苦的時候,好似忘記了活在當下的意義,生活一團糟糕,這樣換不了艾利的復活,只是平添自己的苦惱罷了。作為局外人我們會覺得卡爾有些傻,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人不是畫地為牢,把自己困在過去,不再前行呢?

泰勒·本·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傳授給我們一個幸福四象限的概念,代表了4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模式,分別是:①“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的及時行樂型;②“我現在不幸,我未來可能也沒辦法幸福”的無助型;③“我現在不幸,但我未來會幸福”的忍辱負重型;④“我現在幸福,未來也幸福”的幸福型。

不難看出,為了未來努力,但同時開心的享受當下努力的過程,才是幸福的方法。

樊登老師也根據自己的見解提出了兩種關於幸福的思維模式,一個是“溺水型努力”,一切努力都是磨難,憋口氣、忍一忍再繼續努力,過程必定痛苦萬分。而另一種是“旅遊型努力”,有旅行計劃很開心,旅行的過程很開心,旅行結束了依舊很開心。

上山是快樂,下山也是快樂。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或者必將發生,我們何必用一種被迫害的思維考慮問題呢?

漫山的風景不看, 非要盯住一片垃圾,毀了所有的美好。

同樣是做事,同樣需要過程,享受整個過程也得做,忍受痛苦的過程也得做,為什麼不選擇快樂一點呢?

一行禪師在美國跟朋友旅行的時候,坐在一棵樹下分吃一個橘子,朋友吃的時候掰了一瓣放在嘴裡,有掰好另一半準備送入口中,一行禪師說“你應該把含在嘴裡的橘子先吃了。”

你悟到了活在當下的意義嗎?

站在宏觀視角看他人的時候我們都很理智,也明白活在當下是最優決斷,但是當自己身在山中的時候突然就失去了這個能力。

遭遇困境的時候恐懼、痛苦、拖延和自我封閉是本能,而感覺走出困境,發現更多的美好,並且付諸行動,敢於活在當下,才是能力。

《飛屋環遊記》:最美的冒險是與你相守,最大的止損是活在當下

結語:

在電影裡,小孩子喜歡看童話,而大人喜歡找自己。皮克斯的這部長片,一下子滿足了所有人的需求。它既是一部童話冒險尋夢電影,又是一部關於愛情、成長和永恆的溫情電影。人生很長,我們或早或晚都會經歷一些困境,困在其中是本能,走出困境才是能力。

卡爾用一次奇幻的冒險發現相依相守本身就是就是最美麗、最偉大的冒險,釋然過去,找回了自己,找回了生命的意義,找回了比在一起更重要的愛情真諦。

能享受最好的,能承受最壞的。這或許是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更高級和深層次的啟迪。

你的旅行是什麼?又會帶給你什麼樣的思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