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祭英烈“雲”中寄哀思

□ 本 報 記 者 張 鵬

張 蓓

本報通訊員 李 芳

黃小龍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往年這個時候,濰坊市寒亭區革命烈士紀念館都會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黨員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祭掃革命烈士,聆聽英雄事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而今年,卻有些不一樣,大家“足不出戶”就能“走”進革命烈士紀念館,進行各種紀念活動。

“這裡記錄著1925年2月濰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至今無數革命先烈和共產黨員的偉大事蹟。”受疫情閉館影響,4月3日上午9時,寒亭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寒亭區委黨校,首次以網絡直播這種別樣的形式,引導市民通過網絡緬懷革命先烈,弘揚英烈精神。寒亭區委黨校老師吳丹擔當網絡主播,帶網友們一起參觀寒亭區革命烈士紀念館。40分鐘的直播中,吳丹用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故事,向大家講述了寒亭區的革命歷史和發展歷程。在線點擊量高達三萬人次。

通過大量文獻以及烈士的圖片、遺物等資料,革命先烈的事蹟躍然於眼前,觸動了觀者們的心。網友女人花留言:“講解得不錯,很感人,現在的美好生活是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網友雲臺山感觸道:“偉大的新中國來之不易,踏著先人的腳步,用我們的雙手,共同建造這美好的家園。”

不一樣的清明,一樣的懷念。受疫情影響,濰坊各地紛紛通過開展線上紀念活動、“雲”祭祀等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4月2日,諸城市府前街小學六年級學生王乾旭在父親的陪同下,登錄王盡美烈士網上展館,輕點鼠標,向逝去的烈士“鞠躬”“獻花”,用網上祭奠的方式緬懷先烈,追思歷史。“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銘記英烈、銘記歷史,從歷史中汲取營養,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為家鄉和祖國的建設積蓄力量。”王乾旭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王盡美烈士紀念館仍處在閉館狀態。不過,在紀念館網站上的“網上祭奠”蔚然成風,短短一天時間,就有近兩萬人在網上寄託哀思。

“銘記歷史、感恩先烈,是為了更好地審視今天,放眼明天。通過紅色教育,讓孩子們飲水思源,常懷感恩之心,樹立遠大理想,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讓他們從小立志、感恩報國。”諸城團市委書記王希雲介紹說,諸城市號召全市青少年以網絡祭奠的形式,向英烈們鞠躬獻花、簽名寄語,播撒“紅色”種子。

今年,濰坊市民政局還開發上線了網上祭奠平臺,會同濰坊市委宣傳部發布了《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通過多種途徑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群眾不到現場祭掃,通過網絡祭掃的方式祭奠。3月23日至4月3日15時,濰坊市網絡祭奠人數已達到350911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