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應該上的10堂《寫作課》

文 | 楊卉

(原文首發於簡書)


我們不必總是焦慮於意義重大與否,寫作本身就是有意義的。——葉開《寫作課》

成年人應該上的10堂《寫作課》

《寫作課》

葉開《寫作課》

《寫作課》這本書原是葉開指導初三學生的的10趟《寫作課》實錄,但儘管對象是初三學生,但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寫作水平並不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很多成年人的寫作能力和初三學生並無差別,甚至還比之不及。

這本書對於成年人的寫作思維的培養仍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什麼是寫作?

在書的開頭,作者將寫作的意義迴歸本質,告訴我們寫作不是抒情、不是議論,而是“使不被看見的東西被看見”。如同一束光,照到那些很多人看到卻未察覺、察覺卻未細究的的事情上。

這種寫作不是帶有目的性的、受利益驅使的,而是“純粹的寫作”

這是一個浮躁的,追求速度、效率、結果的時代,而寫作是一件

需要靜下心來做的事情,是意識的流淌,是觀點的碰撞,是認知的呈現。

很多網上的文章其實是他人觀點的集錦,作者為了追熱點、贏流量,成為他人文章的“搬運工”,沒有自己的思考,思維變得窄化。

但殊不知,“你看到的,是被允許看到的,你讀的新聞是被精心編輯過,你思考的問題被無數先哲思考過。你以為你在思考,其實你的腦袋不過是別人的跑馬場。”

而思維是可以訓練、培養的。因此,葉開提出要訓練寫作者的寫作思維。

而方法就是:“深閱讀”+“創造性寫作”。


“深閱讀”

“你的閱讀,構成了你的表達。

閱讀的重要性不必多說,所有人都知道閱讀是建立知識體系,升級認知、拓展外圍和邊界的方法。

成年人的閱讀,應該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餘,在專業基礎上拓展自己的外圍,從語文到哲學,到人工智能、大數據,形成對世界、對人世更加敏銳的觀點。

成年人應該上的10堂《寫作課》

而最基礎、有效的方法,就是閱讀,並且在讀完之後寫讀後感。

作者認為書評是最好的深閱讀。寫書評的過程就是對知識的再消化、再創造的過程。

書評不一定要很精彩、很獨到,長短皆可,有感想,多寫一點;感觸不深,一兩句評語也可。不拘泥於字數、形式,甚至不用成形,但一定是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通過大量書籍的積累,讓知識成體系,沉澱有價值的思考,讓知識與知識之間流動起來,融會貫通,形成有效的寫作儲備,為己所用。


“創造性寫作”

創造性寫作是以寫作者對世界的認知為基礎,對事物、人物、觀點進行加工的成果。

葉開在書中提到:寫作有兩種激活方式——一是自我重新認識,二是批判性深閱讀。

寫什麼?

葉開認為,寫作並不一定要寫那些宏大意義、深刻理解的內容。從自身出發,寫自己的生活、經歷,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同樣能成為好的寫作。

很多時候,不知道寫什麼是因為把寫作這件事看的太“重”了,寫作並不是為了成為好作家,而是為了完善自己。

成年人應該上的10堂《寫作課》

葉開:“成年人大部分無法開始寫作,是因為總在不斷認為自己身邊微小瞬間是無意義的,寫下來是貧乏、無味的,但當你認真觀察,仔細去看,這個過程就是有意義的。”

王陽明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竹子之理,最後發現“格物”的“物”,不是物本身,而是在自己的內心。

意義本從無中來,當你注視它的時候,它就浮現出來。

日常生活中,要停頓、要注視、要沉思,更要把感受用寫作表達出來,讓意義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

如何寫?

寫作是思想通過語言的表達。如何靈活運用語言,讓文章有自己的靈魂。

首先,避開習慣用語,不用“道德性”語言,不強加語言意義。在應試教育下成長的人們,多多少少對語言有一種慣性思維,好人壞人涇渭分明,非黑即白。

談到春天,就是“春暖花開”,說到時間,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固化的思維讓語言變得貧乏,缺乏獨特性。而“反道德化”可以釋放詞語中的內在力量。

成年人應該上的10堂《寫作課》

魯迅、沈從文、蕭紅的作品中,很少用成語,因為成語所傳達的經驗已經被固化,很難精確表達。

作者提出,

“好的、有趣的句子,一定不是重複的,而是創新的,是距離遙遠的詞語碰撞出來的。”要駕馭詞語,而不是被詞語駕馭。

好的文章很少做結論性的批判和總結,只做客觀呈現,讓讀者自己去感受。有些時候,甚至要刻意留白,留出一個空間去延伸、想象、深思。

英國哲學大師維特根斯坦:“對於不可言說之物,必須保持沉默。”最好的表達有時候不在於“語言”,而在於“沉默”。

第二點,寫細節,不要太多態度和抒情。不要為了表達觀點而表達,不要為了抒情而抒情,這樣的文章是刻意的,是不能打動人的。

多用實詞的陳述,少用虛詞的表達,將細節呈現出來。

成年人應該上的10堂《寫作課》

而細節需要不同角度的觀察,對熟悉的事物勾勒、描繪,對人物行為舉止進行細緻描寫、揣摩,讓語言還原事物、人物本貌,從細微處見全貌。

第三點,不斷修改。修改是寫作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葉開做專業的文學編輯二十多年,天天和專業作家打交道,他對他們的要求也是:修改、修改,再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的過程就是刪繁就簡,保留精華的過程,也是思維不斷碰撞、觀點不斷整合的過程,調整結構、揣摩字句、推敲內容,像捏泥人一樣不斷對文章進行修整、塑造,賦予文章靈魂。

成年人應該上的10堂《寫作課》

第四點,從寫下第一句話開始。很多人在寫作前都很糾結,沒想好寫什麼。而沒想好,就是寫作最大的障礙。

寫作不一定要想好了再寫,靈光乍現、突然來了感覺,就可以動手寫。

寫作,就是寫下第一句話。意識是流淌的,語言是有黏性的,當第一句話被寫下的時候,意識會帶你寫下第二句、第三句……

文章的開頭很重要,如何寫好開頭,作者認為,在形成個人獨特風格前,有效閱讀一定數量的一流作品,是基礎

他推薦了《世界名著的100個開頭》

一天早上,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卡夫卡《變形記》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川端康成《雪國》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加繆《局外人》


你即將開始閱讀伊塔洛·卡爾維諾的新小說《寒冬夜行人》了,請你先放鬆一下,然後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無關的想法都從你的頭腦中驅逐出去,讓周圍的一切變成看不見聽不著的東西,不再幹擾你,門最好關起來。——卡爾維諾《寒冬夜行人》

……

從模仿開始,從嘗試開始,從不斷試錯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最重要的是,從寫下第一句話開始。


寫作本身就是有意義的

很多人說,寫作沒什麼用處。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文學正因為其無用,才是最大的用處”

世界上有很多看似“無用”之事,對科學的研究、對寫作的熱愛,對美的追求,但其實,科學、寫作、美之於我們,有用很好,無用也沒關係,都不影響我們探知這個世界的好奇心,追尋內在的自我,和感知生命的意義。

從《寫作課》中,我收穫到最大的就是,享受寫作的快樂,因為寫作本身就是有意義的。


- End -



標籤:

· 讀書達人 一年讀100本書

· 原創寫作——專注個人成長、文學、美學

· 終身學習 複利成長 詩意生活 用文字的力量影響更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