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1


“咬指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易養成的壞習慣。


有的孩子從小到大沒用過指甲刀,指甲只要長出來一點就用嘴咬掉,不眠不休,全年無間斷地咬指甲。


朋友家的孩子就有這個習慣,之前她沒有太在意,以為只是孩子的一個小動作,沒什麼了大不了的。


最近她發現,孩子這個壞習慣變本加厲了,每次自己跟他說話的時候,都在不停地咬指甲,指甲都被咬的血淋淋的。


“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紅姐開始強制性制止孩子咬指甲,只要見到咬就打手,但一段時間後情況依舊沒有好轉。


她聽別的寶媽說,孩子愛咬指甲可能是身體缺少某種元素。


於是,朋友開始給孩子買各種補藥給孩子吃。


孩子不願意吃,就強制性的讓孩子吃,不過情況並沒有好轉。


身邊有很多人都有“咬指甲”這個習慣,甚至很多成年人到了一定年紀還沒有改掉這個壞習慣。


百度貼吧裡甚至有個“咬指甲吧”,許多人在裡面互相鼓勵,希望能戒掉“咬指甲”的壞毛病。


可見這個問題有多難戒。


所以,當家長髮現自己孩子有咬指甲的習慣時,一定得重視,並早點幫孩子擺脫掉這個壞習慣。


“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2


我曾看到《兒童行為問題矯治》的課程中有關於“咬指甲”的問題剖析。


書裡是這麼解讀的:


當孩子出現咬指甲的行為,並不單純是行為問題,更多要考慮孩子的心裡狀態。


什麼時間孩子開始咬指甲,什麼時候頻率會加重?


絕大多數是因為焦慮、壓力大、考試、師長訓斥甚至體罰,心裡不舒服時咬指甲。


咬指甲別看不衛生也不美觀,但這是一件會讓人舒適的事情。


因為簡單、微弱、重複的刺激會產生安撫、鎮定的作用。


嬰兒時期吃手、吮吸母乳或者奶嘴也是因為這個原理。


當孩子感到焦慮、緊張、壓力大時,就會產生痛苦、不舒服的感受。


當一個人痛苦、不舒服時,本能反應應該是哭,哭完之後心裡的痛苦會減輕。


“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但是孩子接受的教育和引導卻是不能哭。


這就意味著痛苦憋在心裡,無法釋放。


無法釋放的負面情緒並不會自動消失,慢慢積壓在心裡,孩子就會通過咬指甲、吃手這種行為來解決內心焦慮。


因為,任何正向情緒都能對抗緩解不高興,所以孩子是在調整自己。


老師還說,臨床上發現,咬指甲的孩子通常是比較乖的孩子,因為他們性格溫和,也不會產生打人罵人等激烈的發洩方式,所以內心的不愉快就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


“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3


如果戒不掉的話,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有專家表示,從小愛咬指甲,屢教不改的孩子,長大後逃不開2種結局。


1. 影響身體健康


“病從口入”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咬指甲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指甲中存留很多細菌,這些細菌進入口中,久而久之,一定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2. 心理問題孩子


“愛咬指甲”不全是因為身體裡缺少某種元素,跟心理問題有很大的關係。


像上述朋友家的孩子,在媽媽面前每次都下意識地去咬指甲,這跟媽媽表現出來的強勢有一定的關係。


連吃補藥都是強制性的,孩子在媽媽的高壓下出現了心理問題,在媽媽面前就緊張,用咬指甲這個小動作去緩解自己的緊張。


如果父母一直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的心理得不到安撫,長大後心理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性格也會受影響。


“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4


孩子“愛咬指甲”父母應該怎麼做?


1. 不要強制制止


有的父母發現孩子形成了壞習慣,小毛病,會強制性,大聲吼叫或打罵的方式去制止孩子。


這種方式效果不大,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減弱親情感,變得膽小自卑。


2. 對症下藥


找到導致孩子這樣做的真正原因。


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咬指甲。


如果是父母的某些行為,或說話方式讓孩子咬指甲那就是心理問題了,父母需要去跟孩子溝通,然後做出改變。


如果孩子沒徵兆的去咬指甲,很有可能是身體裡缺少某種元素,需要看醫生,不能擅自用藥。


“咬指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3. 多陪伴孩子玩耍


轉移注意力其實孩子咬指甲跟男人抽菸性質差不多,都是有癮的。


家長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家長多陪孩子看書,做遊戲,增加親子時間,在玩耍的過程中忘記咬指甲。


咬指甲還真不僅僅是咬禿了指甲的問題。


還很可能是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行為預警,如果再不關心,就可能出現更嚴重的行為問題。


當然,許多孩子還是靠自己的力量,抵禦住了負面情緒的影響,但許多孩子就這樣保留下了咬指甲的毛病一直到成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