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強人意?足協聲明用錯成語,成語總結送給中學莘莘學子

成語是從老祖宗那兒傳下來的文化瑰寶,因為年代久遠,所以使用成語時一定要仔細謹慎,否則,就會詞不達意,甚至鬧出笑話。這不,足協的聲明就望文生義,鬧了笑話。

2019年11月15日,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國足不幸在以1-2不敵敘利亞後,主教練裡皮出人意料地在新聞發佈會上當場宣佈辭職。

差強人意?足協聲明用錯成語,成語總結送給中學莘莘學子

30分鐘後,足協就宣佈接受主教練裡皮的辭職,聲明如下:

世界盃預選賽四十強賽過去兩場比賽,中國男足表現差強人意,令廣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國足協對此深表歉意!國家隊主教練裡皮在賽後發佈會上提出辭職,中國足協接受這一辭職請求。中國足協接下來將會深刻反思,重組男足國家隊,打好接下來的四十強賽比賽。

差強人意?足協聲明用錯成語,成語總結送給中學莘莘學子

國足比賽圖2

足協反應可謂迅速,態度可謂誠懇,在足協的聲明裡首先就是道歉“令廣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國足協對此深表歉意!”但前面的“中國男足表現差強人意”真的令人意外,錯誤使用讓人忍俊不禁。

因為在“差強人意”中,“差”是“勉強”,所以這個成語應該理解為“大體上還使人滿意”。請大家看看教育部政務新媒體曾經劃的重點:

差強人意?足協聲明用錯成語,成語總結送給中學莘莘學子

可能是事出倉促,只求速度,結果糗大了。但正如男足要衝擊世界盃一樣,我們不僅要謹記初心,更要有紮實、細緻、嚴謹的工作作風。正如女排主教練郎平所說:"“不要因為勝利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足協的同志們也要加油啊,看似小的東西,不細心打磨,就難以做到盡如人意,達到工作新高度。

不僅是足協的聲明,對年輕人頗具影響力明星如果不小心,也會難避糗事。

歐陽娜娜,現在紅得發紫的明星。曾經發文感慨:“巡迴最後一場就這麼快就來到了,18歲的巡演,從北京開始,也在北京結束……15天9場音樂會,15個日日夜夜,南轅北轍,累,並快樂著。”

差強人意?足協聲明用錯成語,成語總結送給中學莘莘學子

南轅北轍,意思是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相牴觸。歐陽娜娜顯然望文生義,理解錯了。大概她想用“南征北戰”來表達自己15個日日夜夜在各地巡演的的累與快樂。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方面,夢想成為音樂家的歐陽娜娜應該多向老一輩學習。如藝術家陳道明,對古典文學頗有見解,就連國學大師季羨林都誇他可以勝任北大教授。他在《傳承者》當評委是,對於古老藝術的見解幽默而深刻,連華少、朱丹都插不上話,佩服不已。

差強人意?足協聲明用錯成語,成語總結送給中學莘莘學子

成語是古人傳下來的瑰寶,但也與時俱進,我們要注意成語意義的變化。

比如“空穴來風”。

“空穴來風”出自於宋玉的《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空穴是來風的必要條件,既然能來風,必定有空穴,所以“空穴來風”是指傳聞有一定的根據。但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還加了一條:現在大多用來表示毫無根據。

為什麼原來成語使用不當,現在就行了呢?因為在2012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認可了後一種說法,因為根據統計,99%的人都用錯了該成語,所以再版時乾脆認同這一用法。

比如“七月流火”。2014年教育部的新媒體還是這樣說的:

“七月流火”(qī yuè liú huǒ),“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不是繞太陽運行的火星),即心宿。“七月流火”是說在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差強人意?足協聲明用錯成語,成語總結送給中學莘莘學子

但是,因為“流火”兩個字很讓人聯想到跳動的火焰,再加上我們現在用的歷法和春秋時期的觀星曆法不大相同,所以就以訛傳訛,很多人誤用它來形容“七月的天氣炎熱得像在火上炙烤一樣。”所以,到了2016年9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出版發行時,“七月流火”的解釋又加了一項:也可形容天氣炎熱。

這樣,“空穴來風”和“七月流火”都變成了多義成語,一般就不會用錯了,也方便了大眾運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適合中學生日常使用,無論是字音字形,還是成語,都是最權威的詞典用書,早早為孩子準備,早早收益。

​下面總結很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送給中學的莘莘學子,尤其是高三的學生:

差強人意?足協聲明用錯成語,成語總結送給中學莘莘學子

1、空谷足音

誤用:午夜時分,小芳穿著高根鞋,獨自走在深巷中,周圍寂靜無聲,只有空谷足音和自己的心跳聲,讓她心中惴惴不安。

空谷足音比喻難得的音信、言論和事物。

2、炙手可熱

誤用:家用汽車降價刺激了百姓消費慾望,原本滯銷的小汽車,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

炙手可熱原義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熱,使人接近不得。比喻一些人權勢很大,氣焰囂張,使人不敢接近。

3、側目而視

誤用:有些人剛取得一點兒成績就對別人側目而視,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側目而視意思是“斜著眼睛看人,以表示憤怒不滿或不敢正視” 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例句錯解為“不屑正眼看人,瞧不起人”,錯。

4、彈冠相慶

誤用:扶貧辦決定在村裡開展大棚種植工程,確實抓到了點子上,消息傳出,廣大村民彈冠相慶,稱讚為他們辦了大實事。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彈冠相慶指因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多用作貶義。經常被誤解為中性的互相慶賀,顯然錯誤。

5、不刊之論

誤用:這是一篇不刊之論,因而編輯部決定捨棄不用。

刊:削。古代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時就要用刀削去。不刊,指無須修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 “不刊之論”的意思為內容正確,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6、萬人空巷

誤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播出時,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看得津津有味。

“萬人空巷”的意思是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裡出來,到了大街上。形容盛大的集會或新事物把許多的人都吸引出來了。

7、不足為訓

誤用:小學生年齡小,犯點錯誤,是不足為訓的。

訓:準則。不足為訓,是指不能當作典範或準則。句中理解成“不足以成為教訓”,是錯誤的。

8、始作俑者

誤用:在這個廠裡,他是摔了鐵飯碗去幹個體的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是貶義詞,是指開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9、無所不為

誤用:年輕的建設者們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北大荒重重困難,很快把這兒變成了糧倉。

“無所不為”常被人理解為褒義詞“什麼都敢做”的意思,但其實是貶義詞,指沒有不幹的事情,什麼壞事都幹。

10、文不加點

誤用:他寫作文時文不加點,讓老師簡直看不下去。

“文不加點”的意思是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下筆成章,與標點毫無瓜葛。可是句中卻將“點”理解為“標點”,錯誤。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由成語可見一斑。所以,我們中學學生只有關注生活,多充電,勤總結,才能少出笑話,考出優異成績。

差強人意?足協聲明用錯成語,成語總結送給中學莘莘學子

足協聲明的“差強人意”你怎麼看?請您留言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