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海科技IPO之路或生變局 毛利率驟降 新增8成產能或面臨風險


奧海科技IPO之路或生變局 毛利率驟降 新增8成產能或面臨風險

隨著電子產品的升級,尤其是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電池充電器成了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產品。東莞市奧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海科技”)作為傳音控股、華為、小米、OPPO等品牌手機的充電器供貨商,目前每年生產1.71億隻充電器,其IPO進程自然會引起市場的關注。


海科技主營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充電器生產,是較早進入充電器行業的企業。但近年來,公司的業績表現不太穩定,同時產品毛利率整體呈下滑趨勢。2019上半年,公司產品的綜合毛利率為19.25%,較2016年已經減少了近4成。


與此同時,產銷規模擴大,但缺少運營資金,公司一直通過銀行間接融資的方式維持資金運營,導致近年來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截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63%。此外,筆者翻閱招股書發現,奧海科技在衝刺IPO之前補交員工五險一金,2016年12月,公司應繳未繳的五險一金金額為944萬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應繳未繳的五險一金金額為36.02萬元,意味著公司在三年補齊了900多萬元的五險一金。


手機銷量遭遇腰斬 或加劇增收不增利


據招股書顯示,此次上市融資是為了建設智能終端配件(塘廈)生產項目和研發中心生產項目,以及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公開資料顯示,奧海科技的前身是中天電子,2006年之前,經營模式主要以OEM為主、生產頭線一體的充電器,面對的客戶群體主要是各種功能手機、組裝手機、數碼產品的廠家。


隨著電子產品的升級,尤其是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奧海科技的生產模式逐漸過渡為ODM模式,生產的產品也轉向USB充電器。同時,公司客戶也由不知名的功能手機客戶逐漸升級為小米、中興、華為等國產品牌手機客戶。目前,除充電器行業外,公司還增加了移動電源、智能音箱和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業務。


不過,筆者翻閱招股書發現,雖然公司是屬於較早進入充電器行業的企業,但最近幾年,公司的業績表現並不穩定。招股書顯示,2016-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分別是10.12億元、11.53億元、16.61億元和9.80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是1.60億元、5127.08萬元、1.14億元和7969.93萬元。


從近年來營收來看,2017年公司營收雖然微微增長,但是淨利潤同比卻減少了67.93%,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此外,奧海科技不僅業績不穩定,毛利率的表現也不好。據招股書顯示,2016-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是31.47%、22.76%、16.57%和19.25%,整體呈下降趨勢。


對於毛利率的連年下滑,奧海科技表示,是由於行業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同時下游手機行業整合,行業競爭加劇,導致公司未能及時上調產品銷售價格。因此,報告期內毛利率整體下降。奧海科技給出的理由是價格競爭策略,隨著公司客戶的知名度、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在慢慢提高,毛利率也逐步企穩,然而較下滑之前,已經減少38.83%。


而且公司的銷售收入佔比相對集中,2016-2019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47.03%、55.64%、59.62%和68.88%。但是公司前五客戶並不穩定,只有小米在近3年半的時間一直保持在前五大客戶中,其餘四大客戶則是不停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全國疫情暴發,手機行業已經遭遇到嚴重的衝擊。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638.4萬部,較上年同期下降56%,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為634.1萬部,同比下降54.7%,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9.3%。2G手機有4.3萬部、4G手機396萬部、5G手機238萬部。


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為585.8萬部,同比下降55.3%,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1.8%;上市新機型10款,同比下降70.6%,佔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62.5%。


而中國信通院此前發佈的1月數據顯示,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為2081.3萬部,同比下降38.9%,其中2G手機34.6萬部,4G手機1500.3萬部,5G手機546.5萬部。這也顯示出,2月手機出貨量環比繼續大幅下滑。


2月份手機銷量遭遇腰斬,其原因正如一市民所說,由於疫情的原因,復工時間推遲,待在家中不太需要更換新手機。其次,由於疫情對於各行業收入都造成巨大沖擊,這幾個月收入大幅減少,手機能用就不換了。


此外,某手機生廠商對筆者表示,這次疫情對整個行業都產生嚴重影響,尤其是2月份,很多區域的商場體處於停滯狀態,線下門店關閉,線下門店的關閉嚴重影響手機的銷量。與此同時,不僅一線的生產員工、管理人員的復工受到一定影響,連上游供應商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所以一線生產也顯得比較緊張。


短期償債壓力加大 IPO前補交員工五險一金


在毛利率大幅下降的同時,報告期內奧海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卻在不斷上升。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各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分別為56.86%、66.40%、72.53%,2019年上半年期末比2018年期末略有下降,為69.37%。


與此同時,公司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整體呈持續下降趨勢,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各期末,公司流動比率分別為1.76、1.38、1.27和1.29,速動比率分別為1.58、1.12、1.05和1.04。不過,奧海科技表示,流動比例、速動比率持續下降,主要是由於公司生產經營規模增加導致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等流動負債增加所致。


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負債主要是由流動負債構成,各期末公司流動負債佔總負債的比例分別為99.67%、99.03%、98.55%、96.97%。而報告期內公司流動負債主要由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等構成,其中應付賬款、應付票據佔比較高。


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各期末,公司的應付賬款分別為1.94億元、3.04億元、3.95億元和5.77億元;應付票據分別為1.82億元、3.82億元、6.22億元和4.56億元。雖然報告期內,公司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均大於1,表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仍在可控範圍之內,但這兩個指標持續下降,也反映出公司的短期償債壓力正在不斷加大。


此外,筆者在翻閱招股書發現,準備上市的前三年,奧海科技狂補員工五險一金。2016年12月底,公司擁有員工數量2445人,其中,2092人未繳納公積金,每種保險900多名員工未繳納,公司當年應繳未繳的五險一金金額為944.85萬元。


對此,招股書中給出的解釋,未繳納的五險一金主要是員工對於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政策不理解,參保意識淡薄,對五險一金沖淡了工資抱有牴觸情緒。


2017年,每種保險和公積金未繳納的人數約40餘人,公司應繳未繳的五險一金金額為268.64萬元。到了2018年和2019上半年,五險一金應繳未繳的金額分別減少至71.01萬元和36.02萬元。這意味著,在2016年到2018年間,奧海科技補齊了900多萬元的五險一金。


金立、偉創力供應商


屋漏偏逢連夜雨,奧海科技還先後遭遇了金立事件和偉創力事件。


先說金立事件,2018年12月10日,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人廣東華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對被申請人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申請。深圳中院表示,截至目前,金立公司涉及數百宗民商事訴訟、仲裁和執行案件,金立公司名下部分資產已設定抵押和質押,全部資產均已被多輪保全查封。


而筆者翻閱招股書發現,2018年12月10日,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以(2018)粵03破380號裁定受理公司的客戶金立破產清算一案,2019年3月21日之前處於申報債權階段,2019年4月2日15時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


2019年1月7日,公司向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申請金立支付所欠貨款和庫存損失的訴訟請求,由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於2019年1月8日以(2019)粵1972民初1122號正式受理,目前該訴訟由於金立的財產尚未由破產管理人接管,已被法院中止審理,待接管後繼續進行;截止2018年12月31日,金立欠公司貨款34,249,582.19元,鑑於該款項目前收回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已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與此同時,據奧海科技招股書顯示,金立正好就是奧海科技的大客戶。2016年度該公司的第2大客戶為金立,對其銷售額為6867.62萬元。不過由於金立在2017年下半年出現了經營問題,奧海科技與金立的成交額開始大幅減少,2017年便從第2大客戶下滑至第7大客戶,2018年變為第68大客戶,2019年上半年沒有成交合作。那麼,既然是大客戶,那麼資金往來肯定是少不了的,目前,金立尚拖欠奧海科技3424.96萬元,奧海科技已全部計提壞賬準備。


緊接而來的是偉創力事件。據悉,偉創力1969年成立於美國硅谷,是全球知名的代工廠商。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公司納入“實體清單”後,偉創力隨即通知其全球範圍內的代工廠單方面停止為華為生產,並且扣押了價值約為7億元的華為所有權的設備和物料。


雖然此後經過數輪博弈,華為收回約4億元人民幣的物資,剩餘部分仍在努力追回。有報道稱,偉創力已被華為從供應鏈體系中剔除。而且對偉創力更加不利的是,目前我國正在制定“不可靠實體清單”,據悉 “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正在履行內部程序,將於近期發佈。


筆者翻閱招股書發現,2018年偉創力正好是奧海科技的第5大客戶。2019年上半年,奧海科技對其的銷售額為4258.24萬元,佔營收的4.34%。2018年度,銷售額為7,382.81萬元,佔營收的4.44%。雖然此前已經迎來了金立、偉創力這兩隻黑天鵝,但對奧海科技來說,或許真正的考驗肯可能只是剛剛開始。


新增產能或藏風險


據招股書顯示,奧海科技此次IPO擬投入募集資金9.41億元,其中智能終端配件(塘廈)生產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6.18億元,該項目全部達產後將年產充電器產品13920萬隻,這較2018年末的17114.5萬隻產能增加了81.33%。


奧海科技稱,公司的手機品牌廠商客戶市場份額的增加、智能手機在新興市場的普及都為公司手機充電器的銷量提供了廣闊的增長空間,同時公司充電器2016-2018年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7.59%、91.98%和94.68%,產銷率分別為100.8%、94.91%和100.26%,似乎都證明新增13920萬隻充電器產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充電器產品的毛利率降幅較大。2016-2018年,充電器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1.88%、23.15%和16.89%。與此同時,充電器產品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較高,2016-2018年的數據分別是85.36%、89.03%和92.16%,佔比逐年增加,維持在9成左右。


在充電器產品毛利率大幅下降、公司淨利潤波動較大以及行業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增加8成充電器產能或面臨較大的收益不及預期風險。同時,充電器的下游產品-手機的出貨量增速呈放緩甚至下滑的趨勢。據IDC發佈的報告數據,2016-2018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分別為19.83億部、19.78億部和18.88億部,2018年同比下降了4.14%。


此外,由於用戶需求減緩,近年來我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也呈下滑趨勢。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15-2018年,我國手機的出貨量分別為5.18億部、5.6億部、4.91億部和4.14億部,同比分別增長14.6%、8%、-12.3%和-15.65%。因此,在全球手機和我國手機出貨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奧海科技增加8成的充電器產能,如未來市場開拓不力,或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