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備考】2020年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9

【高考作文備考】2020年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9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多地為了關愛全一線醫務人員,激勵他們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和更加堅強的戰鬥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發佈了若干措施。其中有一條:一線醫務人員子女 2020 年中考的可以加分。

對此,網友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醫務工作者在前線拼命,給他們子女相應傾斜是應該的。

有人認為,考試是為了公平選拔人才,表彰醫務工作者的付出不該干預教育公平。

有人認為,除了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交警、社區、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設者都是一線抗疫人員,他們的子女也應該加分。

對此,你怎麼看?你是否支持給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子女加分,為什麼?請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看法,參加以“致敬英雄”為主題的徵文比賽.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 800 字。

【文題解析】:文章的大背景畢竟是致敬英雄。所以,不管支持哪個觀點,都要結合“致敬英雄”去談。針對社會時事,又有明確的任務。既要討論的是是否贊同給醫務工作者子女加分,又要投稿到“致敬英雄”主題徵文比賽。所以文章既要結合致敬英雄的主題,又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說明理由。結合對題目的分析,我們認為寫文章必須要闡釋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你是否贊同為醫務工作者的子女加分?(是什麼)

第二,闡釋清楚原因。(為什麼)

第三,你認為怎樣才是最合適的致敬英雄的方式?(怎麼做)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1)校門外有一家雜貨店,店子生意非常好。經常有學生在店裡買東西時忘記帶錢,如果他們對老闆說:“我沒帶錢,晚上給您送來,好嗎?”老闆總是回答:“沒問題!”奇怪的是,老闆從不記賬。有人問:“你不怕學生不還嗎?”老闆說:“沒關係,我相信他,他會還的。”

(2)明代文人陳繼儒的《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句話:“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3)盧新寧在北大的演講中說:“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相信與懷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楚鵬中學高三某班準備就這個問題開一個班會,請你結合上述材料,寫一份發言稿。要求:自擬標題,明確立意,不得套作或抄襲,書寫工整,800字以上。

【文題解析】:三則材料,第一則材料通過一個小事件說明一個現象:對他人的信任,有使人向善的力量。第二則材料是一句古文,其大意是.如果一個人聽說別人做好事就表示懷疑,聽說別人做了惡事就相信,那麼他.的內心裡對這個世界其實是充滿敵意的。這句話陳述了一種現象:疑善信惡。這樣的人,內心非常陰暗。第三則材料通過盧新寧的話表達了一種憂慮一有 些年輕人不再相信真善美,呼喚人們相信真、善、美。我們會發現,三則材料合起來形成互補關係.第二、三則材料既陳述了懷疑的現象,也暗含了懷疑的後果一“滿腔殺機”;第一一則材料則告訴我們,我們應當相信人之善。

綜合起來,我們得出的立意有:

(1)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懷疑。

(2)懷疑與相信;需要理性。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材料一:

幾排長條形桌子被分隔成一個個小格子間,每個獨立空間都配備了插座、檯燈等設施,規模稍大的還有休息室、討論室等不同功能分區…….最近,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相

繼湧現出一個新鮮事物:付費自習室。據瞭解,北京的付費自習室目前已超過30家。

材料二:

每個小時花費5元到10元,就可以在一個安靜的隔間內學習。近來,這種自習方式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對於年輕人來說,無論在家或是在公司都沒有學習氛圍;這時候,共享自習室成為不二選擇。

材料三:

除了考研大軍外,公務員、教師資格證等考試日期集中在一起,備考大軍的激增,使共享自習室站在了共享經濟的新風口上。除考生之外,相關調查數據顯示,74%的受訪者會在閒暇時間“學習和課外自我充電”。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此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本題考查寫作能力。這是一道組合型材料作文試題。試題所給三則材料聚焦於關鍵詞“付費(共享)自習室”這一新生事物。 三則材料互為補充。材料一描述 了“付費 自習室”的特點與發展現狀;材料二介紹了“付費自習室”的消費價位與消費對象一年輕人;材料三解說“ 付費(共享)自習室”流行的時代背景——備考大軍的激增,受眾利用閒暇時間“學習和課外自我充電”(終身學習是審題立意時,應將上述三則材料整合起來,整體感知,透過現象看本質,即從“付費(共享)自習室”的誕生,流行去追溯其根源,審視其價值意義與可能存在的問題等。思考切人點至少有以下幾個角度:①“付費(共享)自習室”這一新生事物的出現,反映了什麼問題?②年輕人青睞“付費(共享)自習室”,這種潮流有怎樣的積極意義?③“付費(共享)自習室站在了共享經濟的新風口上”,這一現象使你對當代社會共享經濟的創新發展有怎樣的思考?④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對於“付費(共享)自習室(這) 新生事物,有哪些促進其良性發展的舉措?⑤作為當代社會的公民,應該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閒暇時間”,為什麼要學會、如何學會“學習和課外自我充電”? ....

上述視角,都是立意的合理切口。

參考立意:

(1)搭建全民學習的廣闊空間,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行穩致遠;

(2)學習型社會需要更多的“共享自習室”,需要更多的自我充電者;

(3)付費(共享)自習室的流行表明了當前公共學習資源的普遍匱乏;

(4)付費(共享)自習室走紅固然可喜,但須跟進規範管理與有效監督;

(5)營造全民學習的氛圍,不能侷限於“付費(共享)自習室”,而應激發公民自我學習的動力;

(6)付費(共享)自習室是文化與經濟深度發展的雙贏;

(7)校外付費(共享)自習室的興起有悖常理,公共學習空間建設應大力跟進。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唐代詩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時,帶了兩塊天竺山石回鄉作紀念。一天,他擺弄石塊時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遊玩者都帶幾塊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豈不要消失殆盡?山石雖不值錢,但取之如同貪汙,玷汙了名聲。於是寫下自責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白居易見到天竺山石十分喜愛,就帶回家鄉,但他後來發現自己做錯了。由此,我們應明白,見到美好的東西而產生了佔有慾的時候,應該想想是否該取。白居易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這其實就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三省吾身,可以促進人的成長。白居易只是拿了兩塊石頭,但他卻由此對自己進行了反省,由此可知,小事是不可輕忽的。白居易對自己所做之事予以反省,其實就是一種自律自警,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律自警。寫作本文,以上幾點都是較好的立意。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張潮)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讀書就像蜜蜂採蜜一樣,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有限。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魯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朱熹)

對於讀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麼,你有怎樣的看法和理解?請在以上句子中任選三個,以“我看讀書”為中心,寫一篇作文,表達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本題給了寫作提示“對於讀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麼,你有怎樣的看法和理解”,故考生要先理解五個句子蘊含的觀點,在寫作時分析評論他人的觀點,並結合前人的詩句談自己對讀書的看法和理解。第句重點在於人在不同時期讀書的收穫不同,年齡越大,經歷越多,讀書的收穫越豐富。第句講的是讀書的方法,不能死讀書,死鑽牛角尖,不能侷限在書中。第句重點在於讀書的廣博特點,不能拘於一書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要有眼光。第句講讀書的作用,讀書可以提升個人寫作的水平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第句說讀書的方法,要專心,要做到心、眼、口三方面結合。

立意:

讀書,要有廣度、厚度

活學廣用,方為上“讀”

字斟句酌,遍覽群書

用一生的時光,與書為伴

細讀字裡行間處,嗅得書香滿庭芳


【高考作文備考】2020年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9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一位商人發現並買下了一塊晶瑩剔透,大如蛋黃的鑽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讚賞,但為鑽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並說:“如果沒有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鑽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鑽石呢?商人諮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願動手,說風險太大。

後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鑽石切成了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鑽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但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要求:選擇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文題解析】:寫作時要想出類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把握住“勇氣”這一關鍵詞,咬定青山不放鬆,要有材料意識、話題意識、主題意識;2、選擇最擅長的文體,例如議論文;3、打造文章亮點,例如畫龍點睛,閃亮開頭,結構井然,前後呼應,卷面美觀等。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材料一:近一年來,西方國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紅。她在社交平臺上已經擁有超過 430 萬粉絲, 很多人視她為偶像、環保鬥士。她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侃侃而談,面斥各國領導人。雖然她今年才 16 歲,卻已經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更被評為“2019 年影響世界的 100 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貝里。

材料二:2019 年 9 月 27 日,浙江小夥沈鈞亮代表“螞蟻森林”公益項目到聯合國總部領取最高環保榮譽獎“地球衛士獎”。“螞蟻森林”通過日常綠色出行、在線支付水電費等低碳行動積攢“綠色能量”,以種植真樹,帶動 5 億人參與低碳生活,並將碳減排量轉化為種植在荒漠化地區的 1.22億棵真樹,其中超 4 成能量由 95 後青年貢獻。

以上兩個新聞事件在勵志中學掀起了熱議,有同學為瑞典少女的敢於吶喊欽佩,有的同學則不以為然,認為中國青年默默地為地球種樹更有價值。為此勵志中學團委舉辦了一次辯論賽, 正方是“吶喊比行動更重要”,反方是“行動比吶喊更重要”。請你選擇其中一方寫一篇辯論詞,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護,並駁斥對方的觀點。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立場,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 字。

【文題解析】:第一則情境材料是瑞典少女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面斥各國領導人後,擁有了超過430萬的粉絲,登上了雜誌封面,被評為“2019年影響世界的100人”的事件,由此彰顯出“吶喊”的作用,它可以引起更多的人關注環保問題,任何一件事所取得的非凡效果都是從宣傳開始的。

第二則情境材料是“螞蟻森林”通過“綠色出行攢能量,從而轉化為種植真樹”的方式號召人們行動起來,目前已帶動了5億人參與低碳生活,種植了1.22億棵真樹,這一系列數據表明“螞蟻森林”通過實際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可見行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是任務指令。由“為此,勵志中學團委舉辦了一次辯論賽”可知,辯論的起點是上述兩個材料,“環保”也應成為寫作的起點,文章不能脫離此內容指令。其次,考生必須圍繞“吶喊和行動誰更重要”這一辯題進行寫作,且必須選擇其中一方(不可寫兩者皆重要),辯詞中既要為本方觀點進行辯護,又要有駁斥對方觀點。另還需要明確對象指令,要有角色意識,凸顯“中國青年”的角色。

其二是體式指令:寫一篇辯論稿,文章語言符合辯論稿的特點,如:對方辯友等。

據此,文章可做如下立論:

1.吶喊比行動更重要:勵志中學的一部分同學欽佩瑞典少女的敢於吶喊,為何欽佩,應該是源於生活中少有“針對全球生態問題”敢於發聲的人,因為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也因此現實生活中少有注意保護環境、講究綠色生活的人,這就證明“吶喊”本身就是一種號召、一種喚醒,它可以讓更多的人懂得其中的要害,從而使更多的人行動起來。這遠比一個人默默地為地球種樹所帶來的實際效應更大。

2.行動比吶喊更重要:俗話說:“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吶喊”固然重要,但是最終衡量全球生態是否有所好轉,還是要看有多少人在“行動”。由此可知,“吶喊”並不能直接解決問題,“行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適當結合材料)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評改試卷時,常常會聽到任教數理化等科目的老師向語文老師抱怨:“學生連題目都讀不懂!審題不會‘咬文嚼字’怎麼會做題?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鍾南山院士近日與大家分享學習體會:“學好語文最關鍵,學好語文才能對事情進行分析,進行綜合和總結。”

最近,由武漢發佈的32張抗疫感恩海報獲得了無數點贊。“下個煙花三月,一同登樓望春風”“八閩來助,江城有福”……32處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讓人覺得美好又充滿希望。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美方詆譭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此話為孟子所言,意為做事不成功,就要從自身找原因。大批網友紛紛贊其“駁得好”的同時也感慨:“不學一點國學知識,中國話你都聽不懂!”

學生小陳經常在班上宣揚語文學習無用論,作為小陳的同學,讀了上述材料,你對語文

學習有何感想?請你寫一篇駁論文來反駁小陳。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切合身份,貼合情境;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 800 字。

【文題解析】:作文題目由材料、引導語和寫作要求三部分構成。

(一)關於材料理解

材料由四則體現語文學習重要性的材料組成,第一則為日常生活材料,第二到第四則為時事材料。語文核心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四則材料分別突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理解與傳承。

第一則材料強調學習語文可以提高學習能力。引用的是生活中關於語文學習的一種普遍現象,通過老師對學生審題能力的憂心,體現語文學習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的重要,即語文學習要求掌握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前提,只有學會正確有效運用祖國語言,才能有效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

第二則材料強調學習語文可以提升思維能力。引用鍾南山院士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學好語文才能對事情進行分析,進行綜合和總結。體現語文學習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能力,即語文學習可以讓學生獲得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能力,;

第三則材料強調學習語文可以提高審美能力。通過武漢32 幅海報上各具特色的感恩美言給人帶來的美的享受與力量,體現語文的審美鑑賞與創造功能,即語文學習可以掌握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方法。

第四則材料強調學習語文可以傳承傳統文化。材料引用外交官耿爽完美運用國學精華進行外交活動的事例,由網友的感慨明確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即語文學習可以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提升中國的文化自信。

四則材料各有側重,指向明確,閱讀上不設難度,內容為日常生活和時事,能有效引起學生的共鳴,引發學生的感觸與思考。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2017年4月進入前期籌拍,9月6日開拍,2018年4月1日全劇殺青,12月25日開播。播出後,不少細心的網友發現,該劇臺詞漏洞百出,出現了諸如“手上的掌上明珠”“聽過一些耳聞”等顯而易見的病句,以至於不少語文老師將其臺詞作為教學範例。雖然劇方已經在DVD版本中將出錯的臺詞進行了重新配音和配字幕,但不少網友仍質疑該劇編劇水平不過關。

87年版本的《紅樓夢》,1983年籌拍,1984年劇組在圓明園辦了夏季培訓班,還邀請了20位紅學專家來組成顧問團,拍攝共耗費了三年的時間,1987年春節試播六集。87版《紅樓夢》經久不衰,成了影視刷史上的“東方明珠”,被無數後人瞻仰。

同樣是電視劇,一個遭人質疑,一個經久不衰,是為什麼?請你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編劇寫一封信,談談你對此事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白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作文。由兩個材料組成,材料一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臺詞漏洞百出,遭人質疑;材料二87版《紅樓夢》精心打磨,經久不衰。兩則材料形成了對比,強調的是影視編劇要有工匠精神,要對影視作品負責。提示語“同樣是電視劇,一個遭人質疑,一個經久不衰,是為什麼?”引導我們由果溯因,怎麼才能做到最好,職業態度、職業素養、時間投入、精力投入、人員投入都很重要。就任務設置來看,題目設計了“請你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編劇寫一封信,談談你對此事的看法”的任務,要注意你的身份和寫信的對象的身份,要言辭懇切且觀點鮮明。

參考立意:影視劇製作需要工匠精神。影視劇製作需要端正的態度。影視劇製作需要崇高的職業素養。影視劇製作需要多方面的投入。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古語云:“國有難,操戈披甲;人有危、眾士爭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看到:被口罩勒破臉頰、被汗水和藥水浸傷雙手的醫療衛生工作者,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雙眼佈滿血絲、渾身水泥砂漿來不及洗淨的建築工人,不捨晝夜,用十天時間建成火神山醫院;不怕寒風刺骨、不怕風霜雨雪,投身城鄉社區一線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員,堅守城市入口、小區門口、村莊路……這正是:滄海橫流共克時艱,繪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顯時代風采。

面對這些,你有何感悟?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材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列舉了疫情面前的三類人:醫療衛生工作者、建築工人和防疫人員等;二是理論列舉,國家有難人人爭先,書寫壯麗的人生,彰顯時代的風采。由此可以知道材料的立意:傳遞眾志成城的中國力量;逆行而上,書寫責任擔當;防疫中的中國脊樑;用行動點燃勝利的希望(永不言棄,只為勝利);大愛情懷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線;越是急難險重,越要經受住考驗;不懼是奮鬥的形象,不退是青春的擔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