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給你一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機會,你會換專業嗎?


如果再給你一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機會,你會換專業嗎?


據網絡上不完全統計,現在大學畢業生轉行率高達80%,半年內離職率超過30%,一年內的離職率達到46.33%。我們順利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為什麼剛畢業就轉行的概率會這麼高,在大學裡我們究竟學了些什麼?


我剛上大學的時候,輔導員就和我們說:“你們的大學生活很有可能就是熬夜和掉頭髮。”


我們也真的用整個大學時光印證了他的這句話。我們幾乎每天都是過了12點才準備睡覺,也不知道為什麼,學校的夜這麼好熬。


大部分人熬夜是為了學習,要知道一個醫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每天梳頭的時候都會在梳子上看到大把的頭髮,這種情況在臨近考試的時候會更加明顯。


但即便是如此,只要碰到和將來有關的問題我們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


這種情況不單單只是我們國內的學生才會有,那些國外名校的很多學生都和我們有同樣的問題——拼命努力,卻對未來十分迷茫。


曾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的威廉·德雷謝維奇在《優秀的綿羊》裡就說過很多美國名校學生和我們一樣焦慮,自卑,為了成績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友情、愛情、個人探索、課餘活動等等。


如果再給你一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機會,你會換專業嗎?


在書裡,威廉·德雷謝維奇講了一位來自康奈爾大學的女生的自訴:


我討厭自己的活動;討厭自己的課程;厭惡高中裡所做的一切,而將來的工作也將會是令人厭惡的。我將如此度過餘生。


為什麼國內外的學生會有這麼大的壓力?4年的大學時光,除了學習專業,我們最應該學會的是什麼?

如果再給你一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機會,你會換專業嗎?

1.你為什麼上這個大學,學這個專業


我的大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選的,但在中國,像我這樣的幸運兒並不多。


我們宿舍6個人,其中有4個人是被迫的,有爸媽逼迫的,有分數不夠被調劑的,總之都不是自己的意願。


開學典禮的時候,聽著校長對我們的未來做出的暢想,好像觸手可及。我們也曾幻想過自己穿著白大褂拿著聽診器在每個病房之間穿梭的樣子。


即使再好的願景都是幻想。


每到考試周,每個人都想著要抽自己兩個大嘴巴,當時為什麼就是不開竅,選擇了這麼一個專業,被逼的就會想自己當時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反抗一下呢?


看著自己可以當磚頭砸死人的專業書,沒有重點的考試範圍,每天都有考試的時間安排,為了及格,為了不重修,我們只能選擇熬夜。


那我們喜歡這樣的生活嗎?如果重新給你一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機會,你還會選擇這個專業嗎?

如果再給你一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機會,你會換專業嗎?

2.做自己真正喜歡的


哥倫比亞大學傳奇式教授德華·泰勒說:


每個人接受大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自私的。你的使命就是建立自我。


從小學到大學,我們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做事,就連以後的工作,爸媽也都為我們鋪好了道路。看似一片順利,卻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從一出生心裡就有一個“自我”。他告訴我們自己喜歡什麼,想要做什麼。但是在成長過程中都被父母以“沒用”兩個字打壓了。


但要知道有了這個“自我”,我們就不會再像一個機器人一樣沒有思想,沒有靈魂了。


而建立這個“自我”是我們在大學期間必須做到的事情。


你所讀過的書,聽到過的理念,看到過的藝術品和創意作品……都會在你建立“自我”時發揮作用。但同時它們也是對我們造成煽動、干擾甚至侵犯。


你必須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才不會被外界事物所影響。別人告訴你的道理不一定都是對的,你要有自己的判斷標準。

如果再給你一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機會,你會換專業嗎?

3.獨立思考決定未來


我們最終都會走向社會,以怎樣的姿態走入社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你的未來在哪兒?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工作?每年那麼多轉行的畢業生是因為專業沒學好還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我有個學小語種的高中同學,在她大學畢業後一心想要考公務員。每年報各種補習班,終於在今年——她努力的第三年,夢想成真。


在這中間,很多人勸她放棄,趕緊找個工作,賺錢才是王道。但她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不會被流言蜚語所左右。


當然,不可否認,在堅持自己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風險。轉專業的風險,轉行業的風險,甚至和我朋友一樣,被家人不理解的風險。但那又怎樣呢?


你能說,按照父母給你設計好的路走就沒有風險嗎?


我們都還年輕,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即使重來又能怎樣呢?


也許我們無法打破這個世界的規則,但要在學會順應規則的前提下保留自己的個性。


大學,就是我們為了走入社會依然能夠保留個性的操練場。所以不管你是否喜歡你的學校,你的專業,你都要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應對風險的方法。最後才能以王者的姿態邁入社會。


如果再給你一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機會,你會換專業嗎?


簡介:十一月的雪,善良且溫暖。

如果再給你一次填報高考志願的機會,你會換專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