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摸索,種出再生稻“噸糧田”

4月2日一大早,在望江縣太慈鎮郭河村清河家庭農場裡,機器正在稻田裡進行翻耕作業。

“3月中旬開始育秧,之後又是幾場連陰雨,今天天睛了,趕緊把田翻耕,為插秧做準備。”王功清說,目前已經耕好三分之一,接下來兩三天就能全部完成。

在稻田旁邊的倉庫裡,經過工廠化育秧的數百盤稻種正靜靜發芽,生長。

王功清是望江縣太慈鎮種糧大戶,正在翻耕的600畝稻田即將種下再生稻。與其他稻種品種不同,這種再生稻春季種下,8月份收割後,無需再次翻耕播種,可再長出一季晚稻。一種兩收的再生稻在主推雙季稻的當下,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望江縣2019年再生稻種植面積為5000畝,今年將達到10000畝。

但新的品種,種植方法、技術同樣需要更新。2012年,作為望江首批種植再生稻的種糧大戶之一,王功清便開始摸索種植方法。

第一年,由於是試驗種植,三天兩頭有專家來農場查看,經過專家的指導,加上自身的勤奮,王功清10畝再生稻獲得了大豐收,畝產高達1250公斤。不僅產量高,再生稻還有省化肥、省農藥、省人工的優勢。嚐到了甜頭,王功清打算接著種。

“當年也有別人種,但是效果不好,於是第二年就放棄了,但是我第一年畝產就創造了奇蹟,於是第二年我又種了。”王功清說。

有了第一年的經驗,王功清信心滿滿。更換了新品種稻種後,接著種上了再生稻。但接下來的幾年,畝產卻不如第一年,到2015年,又因為栽種晚了幾天,正處灌漿期的稻穀吹上了寒露風,稻子大部分成了秕穀,最後畝產僅150公斤。

吃了大虧的王功清並沒有氣餒,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更新技術,把田間管理精細化做到每一個環節。

再生稻生育期長,所以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除草,在開耕前,就把田裡的老草全部除掉;水漿太硬,發苗困難,太軟,第一批收割時機器履帶又容易將稻樁壓死;收割高度不能低於25公分,第一次收割時間不能晚於8月25日;……

經過不斷的摸索和總結,2019年,王功清600畝再生稻第一季畝產700公斤,第二季畝產450公斤,兩季稻加起來,畝產達到1150公斤,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噸糧田”。

王功清將再生稻種出了“噸糧田”,成為很多種糧大戶眼中的“大師”,不少同樣種植再生稻的大戶都來向他取經。“4月份苗子剛栽下去怎麼就出草了呢?8月份收割怎麼就把稻樁壓泥裡去了?”……王功清一一解答,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傾囊相授。在他的帶動下,太慈鎮再生稻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

“如果接下來的天氣好,秧苗發育也很好的話,我準備擴大種植面積,把去年種黃豆的200畝改種上再生稻。”站在雨後初晴的春日田頭,王功清滿懷信心。

(記者 常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