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成長,是一場英勇無畏的前行,並非完美地走到終點才是圓滿。那些堅持初心、勇敢去愛的過程,才是愛的真諦,而這正是《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以下簡稱《涼生》)中所傳遞的核心觀念。全劇圍繞著那些被我們輕易忽視的親情、愛情、友情,講述了一場關於愛的勇敢與堅守,在浪漫唯美的故事外殼下,故事的內核卻是觀眾對自身情感之路的共情,進而引發更多人去思考現實生活中的情感歸屬問題,這也正是出品方蜜淘影業的創作初衷。

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藉由《涼生》這一部作品的體量,用豐富的劇情、飽滿的情節重新定義愛的"圓滿"這一普世價值觀,即"此生相遇,便是團圓":無論結局是否有所缺憾,只要愛已發生,就是一種"圓滿"。

而這種對於情感的精妙提煉與深刻體悟,才是《涼生》能夠從一眾都市情感劇種脫穎而出的原因所在。

廣域情感講述愛的力量,一生勇敢就是一種圓滿

相較於其他都市情感劇單薄的敘事軌跡,《涼生》選擇了去創造性地架構一個橫向多維度、縱向有深度的廣域情感範圍,在這場橫跨二十年的敘事時空中,有親情、愛情、友情輪番佔據主位的情感糾葛,有主角、配角多條故事線的交錯推進,這場圍繞"愛"而展開成長修行中,每個人都收穫了或圓滿、或遺憾的人生,但在《涼生》為觀眾所營造的全新世界中,這就是一種人生的團圓,它為每個人都安排了恰如其分的人生,它給予了每個人一場轟轟烈烈的愛與被愛,而在愛之後,恰好就是人生的真諦:此生相遇,便是圓滿。

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何為"圓滿"?是獲得一個如程天佑般的標準男友?是活成一個如姜生般堅強獨立的自己?是,也不是。作為一部情感劇,《涼生》中當然不乏完美"王子"與堅強"灰姑娘"的童話情節,但在這個充滿夢幻色彩的虛構世界之後,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觀照,它用引人入勝的劇情衝突,勾起觀眾對自身情感世界的思考:如何平衡親情、愛情、友情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在生命中的每一段情感中都能堅守初心、不負相遇?

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換言之,在這場時間跨度為一生的"情感角鬥"中,親情、愛情、友情必將相互角力,但只要直面生活,用心感知生活中的每一處美好,在這個過程中懂得愛、收穫被愛,那麼結局是否如程天佑、姜生般完美已經不那麼重要,像劇中人勇敢愛一生的過程就是一種圓滿。

放慢腳步感受愛,《涼生》用愛詮釋"此生相遇,便是團圓"

資訊爆炸的年代,娛樂信息擠壓著我們對情感的經營與認知。這讓我們學會了太多的套路與技巧,卻唯獨忘記了怎樣去"愛"。互聯網在縮短了現代人時空距離的同時,同時也把心與心的交流阻隔在冰冷的科技之外,"速食生活"腐蝕著現代人對愛的感知。我們一邊享受著"快餐愛情"帶來的愉悅,一邊又在感嘆著情感生活的貧瘠。

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讓一切'慢'下來",正是《涼生》給出的解決之道。在"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的年代,對愛的認真感知,對情感的全身心投入,才成就了那些"一生只愛一人"的佳話。《涼生》中倡導的,恰恰也是這種為愛堅守、勇敢去愛的精神內核。如劇中人一般追逐、守護、等待、成全……放慢自己的腳步,用心去感受每一次相遇,最終必將收穫源於愛的溫暖。無論其結局是否圓滿,能夠去享受勇敢追求的過程,才是"愛"的真諦。

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對大多數忙於奔波的現代人而言,很難說清楚究竟什麼才是生命的主題。於是,當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開始掙扎於"愛情至上"的邊緣時,其本身就是一種對"愛"的偏頗理解。在《涼生》中,親情、友情、愛情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一個整體。"沒有祝福的愛亦是不幸福",這更像是一種對多元情感衝突的探討與表態。能不能勇敢地去愛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在這裡成了判斷人生是否圓滿與團圓的重要標準。正像導演劉俊傑所說的那樣:"此生相遇,便是團圓。"

《涼生》的故事結局,或許未必能滿足觀眾在傳統意識中的那種"團圓觀",但有所缺憾反而更接近生活的本質,也更展現出了極具煙火氣的獨特之美。

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在將近兩個月的播出時間內,劇中人的人生歷程,彼此相遇、相識、相知的故事,都深深地吸引和觸動著觀眾的心。而劇中"勇敢去愛"的價值觀,也得到了共情的昇華。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映射出當下年輕一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對情感的多元態度和對生活的全新主張,能夠在更深層次引發觀眾的追問與反思,也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以愛為名感知生命中的成長,讓真正的"大團圓"式價值觀深入人心

迴歸"愛"的命題,《涼生》中始終貫穿全劇的主線之一就是成長。顯而易見的一個事實就是,劇中人物的成長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這恰好又與"勇敢去愛"的主題相互呼應,在衝突與磕絆之下,"愛與被愛"的力量則不斷凸顯,直至這一故事主線收穫最終的圓滿結局。取材於生活,卻並不等同於生活,《涼生》就是這樣進一步凝練了生活的種種現實,進而對其進行藝術化的提升。

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雖然作為一部類型劇,它沒有為劇中的每個人物都安排一個最終的完美歸宿,但他們在歷盡千帆後仍懷揣初心,能夠找準自己在生命中應該扮演的角色,並選擇繼續為之不懈奮鬥,這種"大團圓結局"才是《涼生》真正要傳達的核心價值觀。

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其實,圓滿的"團圓觀"早已根植在中國人的思想意識中。如果《涼生》也選擇以這樣的溫情方式結束全劇,或許會更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這種融合了中和之美的"大團圓"結局,可能會為對抗苦難提供動力,卻顯然不是創作者想要表達的觀念。相比之下,敢於選擇帶有一絲絲遺憾的結局作為收尾,恰恰是《涼生》頗具勇氣和智慧的體現。

此生相遇,便是團圓,《涼生》用愛講述普世價值下的“圓滿”

畢竟想要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所謂的圓滿人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面對想得而不可得的客觀現實,《涼生》給出的答案溫暖又不失人生大智慧:在歷經挫折與磨難後依舊堅持初心、為愛勇敢,學會以"愛"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一切難題,並最終有所收穫,這種成長又何嘗不是一種"大團圓"呢?人生難免有所缺陷和不完美,只要最終的結局能夠順應人生的發展趨勢,同樣也是一種圓滿。

《涼生》的故事,憂而不傷。在這場關於成長的修煉背後,是圍繞在親情、友情、愛情四周的關於愛的詮釋。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座孤島,永恆的愛與被愛才是生命的永恆主題。能夠在一部作品中完成對情感主題的況味與反思,嘗試著給出與眾不同的觀照與解答,不僅是《涼生》彌足珍貴的獨特之處,也為類型劇的突破與延展給出了另一種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