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如何助力實體經濟”沙龍舉行,探究“開放、聯合、共享”行業生態

近日,由騰訊公司聯合工信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移動、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招商證券、太和智庫、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易觀、深圳創新科共同舉辦的《思享會:“新基建”如何助力實體經濟》系列沙龍成功線上舉行,來自政府、學界、互聯網行業的十餘位專家學者,在“新基建”的主題下,圍繞“5G與工業互聯網”、“新能源與交通”、“AI與數據中心”進行分享、交流與探討,超過160萬人通過直播平臺觀看了三場沙龍。

“新基建如何助力实体经济”沙龙举行,探究“开放、联合、共享”行业生态

擁抱工業互聯網 打造5G共享合作生態

中央多次召開會議,提出加快“新基建”的建設速度,釋放產業互聯網的連接和技術能力,加大在5G研究等各項服務的建設與應用,攜手運營商、5G應用開發者,探索新應用、新內容和新場景,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持續動力。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田野表示,新基建是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實現不同類型要素的全面連接,連接是新基建的一個重要特徵。以工業互聯網為例,通過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網絡基礎設施,可以實現數據在工業各環節、各生產要素間的無縫傳遞,支撐形成實時感知、協同交互、智能反饋的生產模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產業快速發展。

連接產業是工業互聯網的使命,能夠有效助力不同行業的標杆企業數字化升級。騰訊工業雲總經理李向前介紹,騰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多個工業賽道上正發揮積極作用。騰訊與三一重工的合作,為其提供豐富的物聯網、時序數據庫,公有云等能力,連接全球50萬臺重型機械,為三一重工全球化進程奠定輸送穩定的雲動力。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也認為,工業互聯網不是簡單的設備連接,連接的是生產要素而不是消費要素。工業互聯網姓“工”不姓“網”,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工業企業數字化升級的新型基礎設施,而5G等新技術則帶來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未來,5G與數據中心的結合,尤其是邊緣數據中心的結合,將是一個大趨勢,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負責人楊光講到。而5G時代的全新的安全體系構建也是一項重要任務,騰訊安全戰略研究中心新技術安全首席研究員翟尤認為,面對新的挑戰,5G安全機制要在滿足基本通信安全基礎上,為不同業務場景提供差異化安全服務,能夠適應多種網絡接入方式及安全構架,注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支持提供開放的安全能力,打造開放共享的合作生態,能夠為我們產業互聯網或者是5G保駕護航。

加強新老基建並重 打造“能源與交通”新業態

在國家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設速度的背景下,原有傳統基建與“新基建”如何結合更好的發揮作用,實現新老基建並齊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柱庭介紹,在國家的基礎設施網絡中,各種基礎設施互為載體、互為支撐、互為服務,如“鐵公基”中智慧公路、智能碼頭等項目,這些項目與新基建難解難分,共同構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支柱。

國網電動汽車充電服務首席運營官李厚志也表示,要深入挖掘新老基建的資源優勢,在分工協作的過程找準定位,挖掘長板,設定邊界,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把自身優質資源用在刀刃上,才能共享整體規模效應。

在能源“新基建”領域,騰訊雲智慧能源行業總經理程華軍講到,騰訊將會把C端積累的技術和運營經驗與B端的產業互聯網經驗結合起來,為能源領域的“新基建”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例如,騰訊雲智慧解決方案在業內首創採用邊緣計算構建三元充電架構,實現分散設備的扁平化管理,實現平臺端到雲化,邊緣端到物化和應用端到微化。

聚焦AI和數據中心,加速數字經濟發展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領域,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的發展已進入了快車道。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強大的經濟帶動性對各行業產生重要的作用,聚焦AI和數據中心發展能夠改善惠民體驗、加快行業技術創新、提高產業生產效率以及推動商業模式變革。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如何發揮好兩者的作用,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步伐已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

在沙龍上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工信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張新生從宏觀戰略佈局角度進行了分享。他認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都是建立在數據中心這個基礎設施平臺之上的。新的數據中心建設是國家戰略,發展中必須堅持兩個方向,一是要堅持網絡強國工業製造2025戰略國家戰略發展目標,要搶國際數據發展的制高點;二是要堅持推動5G大數據、區塊鏈、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步,要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數字化轉型。

騰訊雲安全副總經理李濱從產業變革和生產力提升的角度,分享了對於AI技術發展趨勢的看法。他認為,AI主要從三個方面影響未來的產業變革:一是優化企業流程,促動企業治理變革,即通過導入新的AI和雲技術,可以極大優化企業內部的信息流通和流程自動化,提升決策治理的效率;二是重構產業變革,通過AI等新技術的導入,形成新的產業鏈條和商業模式,即“互聯網+”,“AI+”,“雲+”,如今,AI和雲技術已經在醫療健康、在線教育、媒體傳播等領域嶄露頭角,並將持續在自動駕駛、智能物流、智能製造領域發揮巨大能量;三是AI技術自身在某些領域可以有效提升生產力。

AI發展到今天,其安全應用價值和應用場景也值得關注。騰訊安全產品總監、專家工程師王翔指出,產業正在進入AI時代,而黑產已經領先一部開始利用AI作惡,因此,企業也需要有建設相應AI的能力。對此,騰訊安全天御團隊打造了非常完備的業務安全體系,研發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AI風控技術,實現了風險識別高準確、低漏過、快速決策、高效建模特點,並已經在16個行業超過7000家的客戶中投入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新時代需要“新基建”給產業升級帶來更大空間,推動形成新的產品服務、新的生產體系和新的商業模式。“新基建”也將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要求,支持創新發展,在補齊短板的同時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