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李偉強過年沒有回家,三倍的春節工資把這個順豐小哥留在了北京。

隨著新冠疫情的加劇,快遞行業整體受到人員到崗難,商家復工難,運輸限制等原因。順豐、京東、中國郵政等是少數保持正常運轉的快遞企業,另一邊以加盟商為主的四通一達均選擇了停工歇業。

"忙,比往年件兒多很多。"李偉強對我說道。

雖然疫情之下,不需要像原來一樣挨家挨戶的送貨上門,但源源不斷的包裹,以及隨之而來的分揀、取件派送等工作依然讓李偉強忙得團團轉,有時連吃飯都顧不上。

基層員工的繁忙,映襯著順豐集團的高光時刻。

據國家郵政局公佈數據,在全行業業務量增長僅0.2%的背景下,順豐在2月份業務量實現了118.89%的業務增長,以4.75億票的業務量拿下了17.15%的市佔率,創下歷史新高。

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反觀通達系:圓通速遞業務量為2.33億票,同比降低21.9%;韻達股份完成2.97億票,同比下降13.41%;申通快遞完成1.58億票,同比下降37.26%。

近些年被四通一達的低價攻勢逼到頗顯狼狽的順豐,終於憑藉著直營模式的穩定性扳回一局,在疫情的大考之下,短暫地舒了一口"悶氣"。

01勝利難得

順豐太需要這樣一場勝利。

過去的一年裡,在通達系的強勢進攻下,順豐市佔率節節敗退,營收增速裹足不前,甚至有媒體喊出了"大敗局"這樣的聲音。

3月24日,順豐發佈了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2019實現營業收入1,121.93億元,同比增長23.37%;實現淨利潤57.97億元,同比增長27.23%。

財報公告中寫道:"受到國際形勢不明朗及國內市場需求增速放緩的影響,2019年上半年順豐傳統產品收入增速放緩。"

但事實上,2019上半年全國快遞行業的業務量增長為25.7%,而順豐的業務量只有20.17億票,行業排名第五,僅增加了8.54%,比第四名的申通快遞少了10億件,還不及業務量第一中通快遞的四成。

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根據2019年年報,2019年順豐在飛的自營全貨機為58架,其中包括8架波音767和31架波音757,另外還租了13架,運力明顯提升。但上半年公司的航空發貨量(包括散航)為4.2億票,同比僅增長了5%,對比之下,運力過剩的問題不禁令人感到擔憂。

但在疫情之下,順豐的成本優勢則顯示出來。陸運管控下,其他快遞幾乎停滯,而順豐憑藉著這58架飛機,正在大步開展著自己的拓新。

另一邊,由於通達系一直以來都主打價格低廉,其利潤水平相比順豐較薄,而春節前後人工成本較平時又上漲了數倍,在這樣的背景下,順豐直營模式優勢則進一步顯現。

就風險偏好來看,順豐所採納的直營模式的思路更加保守,這也使得其在外部環境動盪時具有更強的穩定性。而通達系所採納的加盟模式的思路則相對靈活,這便使得其在風平浪靜之時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前行。

長期來看,順豐與通達系之間的競爭格局並沒有發生任何質的改變。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自2月7日開啟郵政快遞業復工復產工作以來,截至3月9日,行業復工率達到92.5%,復產率超80%。

而隨著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順豐眼下的優勢又將如何保持?一切都仍是未知。

02電商之爭

在中國,物流生意,很大程度上要看電商的臉色。

一直以來,京東物流背靠京東,四通一達則在阿里的整合下一同加入了菜鳥協同戰略體系,而有著硬實力的順豐,則選擇自己抗。

2017年,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突然發佈了一份聲明,表示順豐關閉對菜鳥的數據接口。那樣一來,我們在淘寶上就無法看到順豐的物流信息。商家無法確定買家是否已經收貨,買家也不能跟蹤商品信息了。對此,菜鳥官方表示,建議商家暫時改用其他快遞公司發貨。

隨後,順豐官微也發表聲明,稱其實是阿里"封殺"了我們。經此一事,雙方的矛盾也就被擺在了桌面上。

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但中國物流的大頭來源終究還是離不開電商網絡,近年來順豐市佔率節節敗退的根本原因也是在於這點。

2019年末,在業務上幾經嘗試的順豐終究還是無法坐視電商快遞對自己的衝擊。11月25日,順豐宣佈與唯品會達成戰略業務合作,從當日起唯品會將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務,使用順豐提供配送服務。

2月25日,順豐和唯品會簽訂新的二年半合同,合同時間從2020年1月1日到2022年6月30日,期間唯品會承諾全年6.4億(單)的超級大單,標誌著順豐成功在該領域打開缺口。

但老實說,在電商領域中,唯品會終究還只是二流角色。在電商快遞領域中,由於行業競爭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才是電商快遞擴大份額的主要手段。

而順豐真正的殺手鐧,則是在2019年中旬推出的"電商特惠產品"。

03在得到中失去

對順豐來說,與其說"電商特惠"是其開疆擴土的武器,倒不如說那是其被動防禦的無奈之舉。

除了通達系長期以來的低價策略帶來的壓力,2019年3月,京東物流也開始以5塊左右的價格大規模搶佔市場,如果順豐再不降價,業務量很可能將進入負增長。

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從結果來看,電商特惠這一產品可以說是如同長坂坡的趙雲趙雲,在2019下半年可以說是隻身一人完成了單騎救主。

隨著特惠專配業務的進展逐漸獲得市場認可,2019年四季度旺季高峰件量激增,特惠專配產品上線拉動經濟產品板塊業務量快速提升,拉動經濟板塊業務下半年實現收入同比增長47.54%。生生止住了順豐的頹勢。

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但在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委身下沉於"價格戰"的順豐,可能已經失去了自己最大的護城河。

在過去這些年來,順豐一直走的類似於奢侈品原則的高端路線,雖然市佔率只有20%,但整個行業的60%的利潤率可在我手裡。正如論走量蘋果甚至不如小米,但在行業地位來說,蘋果在過去佔據著絕對的頭部優勢。

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然而,高端業務的持續不前使得順豐的增長終究還是遇到了天花板。從去年開始,財報顯示順豐一直以來依賴的高利潤時效板塊收入為565.21億元,同比增速只有5.9%,不到公司整體營收增速的四分之一,明顯乏力。

新的市場增量,隨拼多多一起出現在下沉市場。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的總額同比增長了17.8%。而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的GMV(成交金額)達到7091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暴增171%,訂單數也達到70億件。

對物流行業來說,這是多大的一塊蛋糕市場。

長遠來看,整個物流體系中,通達系均已被招致菜鳥麾下,當拼多多和阿里的競爭達到某一臨界點時,阿里很有可能通過物流來遏制它,對於拼多多來說,在物流行業裡找一個幫手勢在必行。

然而,拼多多的調性和順豐一直以來走的高端路線卻有著很大的不匹配。在2019年上半年,順豐的快遞單價就可以佔到拼多多平均客單價的40%。

這也是順豐為什麼寧願選擇唯品會,也沒有和拼多多攜手的根本原因。要知道論起親近,王衛可還是拼多多最早的天使投資人之一。

但話說回來,既然順豐推出了特惠電商這種"親民"的產品,那麼在下沉的路上就再也沒法回頭。

品牌形象這東西說起來玄妙,但實際運行起來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每一位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疊加起來就會形成所謂的共同記憶,而只要你開始降價,親民,那麼你就再也無法回到被人仰視時代。

畢竟做把老乾媽做成奢侈品不容易,把美特斯邦威搞成段子卻一點都不難。

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順豐下沉“保命”,打響電商爭奪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