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都應該對孩子寄予更多的期望

和朋友小聚的時候,她說了一個很值得思考的話題:她覺得自己作為一名母親,同時作為一名老師,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可能無意識的影響了他們的發展。

或許我們都應該對孩子寄予更多的期望

我說:“這很正常呀,父母和老師當然與孩子們的成長密切相關。”她說:“不是,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可以對他們更信任、更關切、愛護,給他們寄予更多期待,他們會取得遠比現在好的成績和進步。”我聽了這句話,一下子來了興趣,奇怪的問她:“難道你現在不對他們信任、關切、愛護和寄予厚望嗎?”

她點點頭,隨即又搖搖頭,緩慢的說道:“或許應該這麼說,在廣泛的、共性的層面上,我當然對每一個學生、對自己的孩子們都一視同仁,對他們都很關愛。而在個體來說,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不同的性格、優缺點、天賦等等,我們會自然的在與他們相處過程中寄予了不同的期望,而這些不同的期望,會反過來影響他們實際的發展,我這麼說,你能理解嗎?”

我聽了,腦海中浮現起“羅森塔爾效應”這個詞,為了確認她說的意思是否與我聯想的一致,我讓她舉個例子。

她說:“比如,在我腦海中,哪些學生數學有天分,哪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好,哪些學生打籃球打得好,在這麼長時間以來,我對他們的印象基本已經定型了,所以在平常的相處和教導中,就難免會有所偏頗。”

“像上次開展的校際數學競賽,我心中已有默認的人選,在上課的時候我便可能會多些提問這些學生,在與他們談話的過程中也會給予肯定支持和鼓勵。而這些‘無形的期待’在這些學生們眼中會看的一清二楚,這樣自然就會影響到他們的積極性和情緒。你別小看這種‘期待’,它在心理上給學生們的動力會非常大,會最大限度激發他們的潛能,從而獲得與我們最初期待的成績。”

我聽她一口氣說了這麼多,已經很確認“羅森塔爾效應”無疑了。羅森塔爾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在1966年專門對這個心理現象進行了實驗。最終實驗表明,老師對學生的期待、鼓勵會推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心理暗示,激發他們的潛能。被寄予期待的學生自信心更強,比其他學生更努力,進步得更快。

或許我們都應該對孩子寄予更多的期望

她聽我說完這個心理暗示的效應,深有感觸,不住的拼命點頭,若有所思的說了一句:“或許,我們都應該對每個孩子寄予更多的期待。”我微笑贊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