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英烈 傳承紅色——株洲市開展紅色研學側記

陳洲平 黎世偉 張潔 陳明

清明時節,楊柳依依。4月4日,株洲市組織廣大學生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引導青少年銘記革命歷史、崇尚革命英雄、繼承革命事業。

當天上午,淥口區南洲鎮湘淥村的楊得志同志故居內,草木馥郁,綠意盎然,來自楊得志紅軍小學的40名少先隊員在紀念碑前莊嚴肅立,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畢,全體低頭默哀3分鐘,表達對革命先烈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懷念。

“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開拓道路,我們才擁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少先隊員範逸晨說,學校經常組織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每一次來楊得志故居,都是一次心靈洗禮,勉勵自己要努力學習,長大要做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才。

在醴陵市仙山公園左權將軍紀念碑前坪,40餘名師生向左權將軍紀念碑敬獻花籃、三鞠躬、默哀、宣誓。學生劉浩然受左權將軍故事激勵,他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有幸成長在一個幸福的年代,更應該銘記這種精神,未來也要去參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天上午,學生們還參觀了醴陵革命烈士紀念館,看著革命先烈用過的物品,聽講解員講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學習革命烈士的精神,以後為祖國建設作出貢獻。

在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來自茶陵縣第二中學的30餘名高三學子們,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解英雄事蹟後,紛紛表示收穫頗多。

此外,在全國第一家紅軍標語專題博物館——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炎陵縣城南小學的50餘名學生用心體會著經過風雨洗禮的紅軍標語。

據瞭解,株洲市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擁有保護較好的革命遺址170處之多,在這片紅色熱土,誕生了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實施了第一次連隊建黨,開展了第一次插牌分田等,在中國革命史上和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株洲的先輩們通過革命鬥爭的洗禮,湧現了李立三、左權、譚震林、耿飈、楊得志、宋時輪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共和國開國將領。

近年來,株洲持續挖掘紅色資源富礦,並靈活運用現代、先進的方式予以呈現,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被列為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思想教育基地,成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重溫入黨誓詞的重要陣地,是全國紅色旅遊30條精品路線第8條中的重要景點。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通過沉浸式體驗、實景復原等方式,增加觀眾互動,實現由“靜態展覽”向“活態傳承”轉化。

為了進一步使紅色愛國主義教育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源泉和價值支撐,株洲市今年決定利用革命博物館、紀念館、故居、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組織全市大中小學生全面開展“看紅色景區、聽紅色故事、讀紅色書籍、唱紅色歌曲、傳紅色基因、做紅色傳人”紅色研學旅行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走紅色之路、做紅色傳人、讀紅色書籍、憶紅色歷史、徵紅色圖文,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株洲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還將組織各級黨員幹部到紅色景區景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感悟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為民情懷和優良作風,同時,發佈倡議書,鼓勵全市廣大群眾到紅色景區景點致敬革命先烈、鼓舞奮鬥激情,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以實幹實績實效告慰革命先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