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故事:肖邦—喬治桑戀史及其創作

柔弱的肖邦碰上男人婆喬治桑!這是一段什麼樣的戀情?就讓音週刊十九世紀特派記者胡耿銘來為大家報導吧。

音樂故事:肖邦—喬治桑戀史及其創作

▲位於Zelazowa Wola的肖邦出生地,現今已成為提供鋼琴演奏之小型音樂廳。

音樂故事:肖邦—喬治桑戀史及其創作

▲喬治桑(George Sand)畫像。



傷痛而奏《雨滴前奏曲》


1838年12月的某日,著名女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帶著兒子去買日用品,留下男朋友肖邦(FredericChopin,1810-1849)看家。出門時天候尚佳,沒想到剛買完所需用品時,暴雨卻傾盆落下,馬車伕因積水難行,竟在半途中將這對母子擱下,要他們自行想辦法回家,喬治桑與兒子以赤腳拔山涉水,直到夜晚才抵達家門。


豈料一回到家,喬治桑就被肖邦嚇到了。因為當時肖邦正一邊留著眼淚,一邊彈奏著未曾聽過的動聽樂曲,臉上盡是絕望的神情。一看到母子二人平安歸來,肖邦不禁大喊:「啊!我還以為你們死掉了呢!」喬治桑告訴肖邦他們歸途中的驚險,肖邦也向喬治桑透露在漫長等待中,夢到他們母子發生意外,於是自己在夢中彈琴使自己沉靜下來,但沒想到卻又陷入夢中夢,夢見自己溺死在湖上,有冰冷的水滴規律地滴落在他的胸膛。


當然,肖邦夢中的水滴,應是聽到屋簷落下的雨滴聲所產生之幻覺。而那晚他所彈奏之樂曲,即是他的24首前奏曲集(op.28)中之第15曲,遂得到《雨滴前奏曲》的暱稱。

音樂故事:肖邦—喬治桑戀史及其創作

▲1829年,肖邦於華沙近郊,Anton Radzwill王子家中演奏一景。

音樂故事:肖邦—喬治桑戀史及其創作

▲柏遼茲寫給肖邦之便條。

音樂故事:肖邦—喬治桑戀史及其創作

▲肖邦與喬治桑。(Eugene Delacroix繪)



男人婆喬治桑主動追求


《雨滴前奏曲》只是肖邦受喬治桑影響下所寫作之眾多作品中的其中一首,究竟她是何方神聖,可以帶給肖邦無限的靈感呢?


喬治桑出生於巴黎,任職軍官的父親在她4歲時不慎墜馬而死,幼年的喬治桑在居住於諾昂(Nohant)的祖母身邊成長,18歲時與杜德萬男爵結婚,婚後育有兒子莫里斯(Maurice,生於1823年)和女兒索朗(Solange,生於1828年)。1835年,喬治桑和丈夫離婚,並取得了一雙兒女的監護權,並遷居巴黎,開始寫起小說。


喬治桑並不算美女,然而濃眉大眼、長髮披肩,加上豪爽性格,也另有一番魅力。在巴黎生活期間,喬治桑時常喬裝成男性出入各種公開場合,尤其是出席一些禁止女性參加的集會,這在19世紀的法國是一種驚世駭俗的舉動,尤其為上流社會所不容許,因此成為巴黎社交界備受爭議的作家。儘管如此,特立獨行的喬治桑仍結交不少當時活耀於巴黎藝文界的名人,鋼琴家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就是其中之一,喬治桑迷上了風度翩翩且才華洋溢的李斯特,無奈當時的李斯特身邊已有女友達古伯爵夫人(Countess Maried’Agoult)。達古伯爵夫人可不是簡單人物,她早就看出喬治桑圖謀李斯特,因此慫恿男朋友介紹肖邦給喬治桑。


1836年12月初,肖邦在李斯特介紹下認識了喬治桑,初次見面,肖邦就問旁邊的人說:**「這傢伙真的是女人嗎?」**過了幾天,李斯特在家裡辦了一場音樂轟趴,特別邀請肖邦跟他一起表演鋼琴四手聯彈,肖邦與李斯特皆容貌俊雅、風度翩翩,由於他們四手聯彈的聲音與畫面太過美妙,迷倒了喬治桑,她心裡想著:「既然李斯特名草有主,那肖邦也很贊!」而達古伯爵夫人的計謀也成功了。


當晚,喬治桑立刻展開追求,肖邦難以招架,渴望愛情的心逐漸被擄獲,他在日記裡寫著:「我見過她三次。在我演奏時,她的眼睛深情地看著我。我演奏一首有點陰鬱的曲子……,而她憂鬱而奇怪的眼睛老是盯著我,這雙眼睛在說什麼呢?她倚在鋼琴旁,灼熱的眼光使我全身發燙……,我們被鮮花圍繞,我的心被征服了!我又見過她兩次,從此……,她愛上了我……」

音樂故事:肖邦—喬治桑戀史及其創作

▲肖邦簽名。

音樂故事:肖邦—喬治桑戀史及其創作

▲肖邦畫像,1833年。



移居馬約卡島時期


喬治桑與肖邦認識幾個月後,他們就同居了,當時肖邦27歲,喬治桑33歲。1838年10月,肖邦的肺結核病似乎又要復發,喬治桑認為西班牙的馬約卡島(Mallorca)天氣較暖和,適合養病,於是,同年11月,喬治桑帶著自己的二個孩子莫里斯、索朗,以及褓姆阿梅莉亞,連同肖邦一共5人從巴塞羅那搭船,翌日清晨抵達了馬約卡首府巴爾馬,肖邦是如此形容當地景色:「像土耳其一樣蔚藍的晴空,琉璃般透明的海洋,綠寶石似的重巒疊翠,天國一樣的清新空氣。」


事實上,他們在馬約卡島上的生活並不盡如人意,當地找不到像樣的房子,而當地居民看到一個男人婆帶著兩個小孩,再加上一名病奄奄的柔弱男子,都覺得很厭惡,最後他們被迫安身於瓦德摩莎村(Valldemosa)的一座簡陋修道院,居室沒有壁爐,屋裡非常冰冷潮溼。當雨季開始時,肖邦的咳嗽加重了,島上的三位醫生來看他,肖邦自己頗幽默的說:「第一個醫生說,我死了;第二個醫生說,我快死了;第三個醫生說,我必死無疑。」


由於住處連一些像樣的日用品都沒有,若要採購又要到12公里外的巴爾馬,喬治桑出入常需長途跋涉,遇上暴風雨時更幾乎寸步難行,前文提到的〈雨滴前奏曲〉便是在這個時期譜寫出來的。然而,在修道院住了一段時日,肖邦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變的更加嚴重,他們等不到春天降臨,便於隔年2月打道回府,前後算來,肖邦和喬治桑在馬約卡島總共待了98天。儘管住的並不舒適,肖邦仍於此處創作了24首《前奏曲集》(op.28)的部份、F大調敘事曲(op.38)、升c小調詼諧曲(op.39)、2首波蘭舞曲(op.40)等。


本文節錄自《MUZIK古典樂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