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那些怪誕離奇理論背後,繪製著來之不易的生命宏圖

“爸爸媽媽,我問老師,我是怎麼來的,老師不告訴我,你們能告訴我麼?”孩子那稚嫩的童聲背後,帶著無限的期待。這是造物問題、遺傳問題還是性教育問題?無數種想法從腦海中閃過。小時候,我們自己被告知有各種來源:

“泥堆裡出來的”,好像有點道理,中國神話中就有女媧造人的傳說。“天上掉下來的”,這不,戲文裡不還唱著“天下掉下個林妹妹”麼?“撿來的”,難道是被拐賣的孩童?“從身上掉上來的”,這個有點接近生育過程了…如此種種,還有許多,到底真相是最終如何呈現在人們眼前呢?

「書評」那些怪誕離奇理論背後,繪製著來之不易的生命宏圖

女媧造人

那些生命降臨的不可思議理論

現代科學理論可以準確告訴我們,有性繁殖是卵子遇到了精子形成了受精卵,經過發育成胚胎,最後經過分娩,就有了新的生命;而無性繁殖則是直接通過細胞分裂“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的這種過程,產生新的生命形式。

「書評」那些怪誕離奇理論背後,繪製著來之不易的生命宏圖

細胞分裂

可是,關於生命的降臨,歷史上卻有著許多既有趣,又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理論。《聖經》中有“耶穌被猶大出賣,被釘在了十字架上,三天後便復活”的故事。這也是宗教分子對創生的理論由來。

17世紀的人們認為,蛾或蝴蝶並非由毛蟲轉化,而是毛蟲死後從它們的“遺體”中長出。有位荷蘭作家甚至寫到“毛蟲死後會有生物從其屍體中成長起來,同樣真實又堪稱奇蹟的是,我們死後腐爛的屍體也會從墳墓中復生!”

是不是感覺到有點毛骨悚然,難怪在《弗蘭肯斯坦》一書中,科學怪人會去偷死刑犯的棄屍,然後進行拼接,並在超強電流的刺激下,製造出了神奇的“復活人”。就連中國的民間志怪小說中,也有許多關於復活的故事。

從猜測到形成科學理論,百年來科學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科學探索的過程是異常有趣的,他們通過種種怪誕而離奇的實驗,比如,人們解剖了鯊魚來證明生殖器的優劣,給青蛙穿上精巧的短褲來證明蛙卵只有接觸精液才能受精。

「書評」那些怪誕離奇理論背後,繪製著來之不易的生命宏圖

青蛙實驗

人們還藉助各種工具,比如,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水中微生物時,讓他第一次發現了遊動的精細胞。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對電的應用,讓人類發現了電子顯微鏡,也使人類第一次看到了精細胞與卵細胞的結合,甚至到後來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

生命從哪裡來,並非簡單的一個問號。它是母親經過懷胎分娩的陣痛,是哲學工作者對生命有效思考的啟迪,是科學工作者經歷百年探索發現的真章。生命從來不簡單,它是一種真正充滿智慧的誕生。

那些基於發現生命本源的爭論

生命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其出現及成型的過程,並非為肉眼所見,為此也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在解開生命之謎過程中,總是充滿對性、孕育、身體、宗教的各種陳述。人們紛紛將視線向生命之源匯聚,找尋肢體接觸快感之外的理性。

然而,整個探索過程的確不太順利,即使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萊昂納多·達芬奇,還是後來的大物理學家牛頓,他們都沒能回答上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限於認知水平,他們只能承認一個事實:男人和女人有過性接觸後,有時會生出一個孩子。

早期的男性思想家認為“女人是一片土地,而男人在上面播種”,甚至生物學家和醫生都認為嬰兒與性和睪丸有關。當達芬奇繪製出男女性的交配剖面圖後,伴著解剖學的誕生,人們才漸漸認識到生命的過程是需要男女雙方相互作用而得。然而,具體的機制又是如何呢?

「書評」那些怪誕離奇理論背後,繪製著來之不易的生命宏圖

卵子

研究者威廉·哈維曾抓捕一群母鹿,對其進行解剖觀察,提出了“萬物來自卵”的觀點。之後,以道格拉夫為首的科學家則發現了“女性確實有卵子”。隨著對卵子的研究,荷蘭醫生德·格拉夫為首的研究人員提出生命的“卵源論”:胚胎隱藏在女性的卵子之中,精子就是喚醒的鑰匙。

研究者列文·虎克在觀察到精子細胞後,則提出了生命的“精源論”:胚胎隱藏在精子之中,當生命通過交配後,精子攜帶胚胎進入雌性身體,然後胚胎藉助雌性身體的營養進行生長孵化,直至分娩成為新生嬰兒。

「書評」那些怪誕離奇理論背後,繪製著來之不易的生命宏圖

列文虎克的顯微鏡

關於“精源論”和“卵源論”的爭論,在科學界經歷上百年。人們從來沒有想過將這兩種理論進行求同存異,相互結合完善。直至19世紀,德國科學家奧斯卡·赫特維希發現了精細胞融入卵細胞核的過程,這讓爭執了數千年的生命來源問題,終於得到了完美的答案。

那些推動生命降世的神奇種子

生命的研究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我們在翻閱這本科普之書時,會深刻感受到臨近正確答案前的掙扎,也會感受到美國作家愛德華‧多尼克以詼諧的筆觸和高超的敘事技巧。這種鮮為人知的故事背後,有著自然的法則,也有著思想的變革,更有著宗教與科學博弈的影子。

現代人都知道,隨著生命奧秘的揭開,染色體、DNA、細胞分裂、遺傳學說等都不再是難以觸及的科學“禁區”。人們甚至掌握了基因剪刀,創造了克隆生物,研製出許多基因藥物來同病魔開展殊死搏鬥。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推動生命降世的神奇種子:遺傳物質。

「書評」那些怪誕離奇理論背後,繪製著來之不易的生命宏圖

雙螺旋結構

1953年2月,沃森和克里克首次解出了遺傳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由此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在這個神奇的結構中,共有4個結構編碼,分別用字母A、C、G、T表示,並分別代表腺嘌呤、胞嘧啶、鳥嘌呤、胸腺嘧啶等四種不同的核苷酸。它們三個一組,構建了多彩的生物世界。

想要生命如約誕生,就要讓這些遺傳密碼按規定順序排列,並分別由雄性和雌性各自攜帶一半。個體經過自身成長與性成熟後,藉助精子和卵子傳遞給下一代。如果各自的遺傳物質成功相遇,那麼遺傳信息就被點燃,經過漫長的孕育過程,生命就會來到世上。

「書評」那些怪誕離奇理論背後,繪製著來之不易的生命宏圖

受精

當然,如果個體之間的遺傳信息交換被阻隔,則生命訊號傳遞便會終止。阻隔的方式有許多種,物理性阻隔、化學性阻隔等等,都有一定效果。人類為了提高生育質量,還發明瞭各種避孕的工具、手段、藥物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遺傳信息阻隔的效果。

人們對生命的探索並不止步於此。如何達到優生效果、讓人類遠離病患困擾等,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工作者去深究生命之源,並在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病理學等領域越走越遠。我們在“寶寶到底從哪裡來?”之後,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在《生命之種》的書裡,我們回顧了生命之種探索發現的歷史,也深切體會了“科學的突出特徵就在於,讓這一代的愚人可以跨越上一代天才的極限”。在書外,我們還有許多功課要做,這便是科學,永無止境的攀登之途。

「書評」那些怪誕離奇理論背後,繪製著來之不易的生命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