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給物流一個新時代

中國有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最多的收費站,也有最多的物流企業。先從快遞業開始說起。

互聯網+,給物流一個新時代

耳熟能詳的快遞,三通一達+順豐以及中國郵政速遞這6家公司以絕對的優勢佔領快遞市場,他們各自打造閉端,線上線下,利用互聯網,可以實現無紙化流程,能滿足自己和用戶的需求。各自靠著微薄的利潤經營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

但並沒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先天優勢進行整合。

弊端一:資源的浪費

由於快遞屬性,只能從事的微小物品的郵遞。再加上網購的蓬勃發展,千萬個包裹被送到全國個地。大城市人口密集,個人成本比較少。4線及以下地區,單件的成本會出奇的高。同一個小區或者同一個人一天會同時收到不同的快遞公司的包裹,重複遞送嚴重。

弊端二:車輛人員過剩

快遞物品的流通環節,靠一個各個轄區之前中轉,逐步由大城市轉向小城市,轉到末端,基本半倉或者小倉。越到最後成本越大。

弊端三:時效慢

因為末端的成本高,利潤自然會少。各個站點為了減少成本,會相應的隔三差五的中轉,甚至派送時間也會選擇每週一三五遞送。

客觀的說,在我國,快遞公司真的不需要這麼多,一家會壟斷,兩家剛剛好。

互聯網+,給物流一個新時代

物流企業,物流在概念上是運輸業的統稱,但我們總是習慣性的把運大件超大件的運輸企業叫物流。

物流的功能:運輸、倉儲、配送。

物流公司的數量比快遞公司不知道要大幾個數量級,但,正是他們默默無聞的運轉,貨物才得以流通。雖然我國擁有最長的高速公司,龐大的貨物基數,但價格卻是最貴的之一。

原因有二

1.沒有形成絕對的競爭格局。高端的有自己站點的大型物流企業,價格卻是最貴的。中等及以下的,全是同質化。

2.中小企業以絕對的比例佔領物流市場,前後10公里卻是最沒有效率的,基本是專貨專用。提貨和送貨,佔到了成本的20%還要多。

互聯網+,給物流一個新時代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物流需求,未來互聯網時代的物流是建立在數據和技術之上的,他們的側重點在於網絡倉儲的選址規劃,配送方式的極致體驗,我相信未來的排名前十的物流公司會是技術性公司,基因是互聯網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