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何都選擇在週一自殺(早上4點-8點)?

日本研究組最近出了一個報告,結果顯示——

週一上班前,日本中年男性自殺率飆升,是深夜自殺的1.57倍,是週六的1.55倍

研究組以1974年至2014年自殺的87萬名成年人為樣本,發現根據年齡和性別不同,自殺的高峰期也不同。

40歲至65歲的中年男人傾向於在早上4點至8點之間自殺,在1995年~2014年經濟不景氣的20年間,40歲至65歲的男性自殺率高於任何一個年齡層的男性和女性。

他們為何都選擇在週一自殺(早上4點-8點)?


這事兒不單單隻發生在日本。

英國國家統計局(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也發現,

16%的男性和17%的女性自殺事件發生在星期一,與之相比,只有13%的自殺發生在週末。

週一看來真是個非常不令人待見的日子。

波叔,這只是一種巧合還是真有什麼定律?

很多心理學家,曾試圖用「動力定型」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週一到週五人們大多處於工作學習的緊張狀態,無意中形成了一個動力的定型。

到了週末,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一湧而來,比如家庭大掃除、走親訪友、外出玩個痛快……之前建立起來的「動力定型」就被破壞掉了。

雙休一過,週一你又得重新建立「動力定型」,這期間難免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和低潮情緒。

比如,頭痛眼澀,腰痠背痛,無精打采,反應遲鈍……

輕則感覺全世界都欠我的,重則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他們為何都選擇在週一自殺(早上4點-8點)?

週五到週一那麼近,週一到週五卻那麼遠,週一給人的心理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要小看這些心理壓力,它帶來的後果可能是致命的呢。

《英國醫學雜誌》曾報道,患者週一的心臟病發作率要比一週裡的其他日子高20%,發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又要去上班所產生的壓力和高血壓......

除了個人心理因素,當然還有一些客觀因素。

週一是個什麼樣的日子?

是交週報的日子,也是一個極易被辭退的日子。

作為一名普通的上班族,週一通常都要彙報上週工作情況的進度,想想一堆沒有完成的事項和待解決問題的清單,就很頭大。

慕尼黑Heisse Kursawe Eversheds律師事務所的一項研究發現,30%的裁員工作是在週一宣佈的。

因為週五下班後,或者在週末時開會,大家的效率會很高,而且也不會對裁員一事有過分激烈的爭論。

週一,順理成章就會宣佈裁員結果。

比起無牽無掛的單身狗們,一箇中年男人面臨的壓力或許更大。

年齡大了,身體狀態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如果再遇上個夫妻不和,感情破裂,因誘惑行走在「出軌」邊緣;「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身體抱恙,孩子青春期叛逆……

啊......想想都可怕。

密歇根大學的精神病學專家Shervin Assari研究團隊發現:相比於女性,男性更易因為壓力而引發抑鬱症。

他們為何都選擇在週一自殺(早上4點-8點)?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誰是活得輕鬆的。

自殺的人不會刻意去挑日子,週一不過是壓挎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多數自殺的人,也並不是真的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真正想結束的,是生活中的痛苦。

不管你喜不喜歡,星期一總會來。怎麼辦?

給大家幾個建議:

1.提前計劃週一的工作

在週日晚上睡覺前,簡單規劃星期一上午、下午,各要完成哪些重點任務,或思考怎麼安排事情,會做得更快、更好。這樣,週一一進公司,就能立刻上手。

2.保證優質睡眠

如果你想讓自己在週一處於高效的狀態,就必須保證優質睡眠。週日太晚睡,週一容易感覺疲憊,難以集中注意力,不過睡得過多也不好,會破壞生物鐘。

3.思想上做好準備

閱讀一點正能量的文字,靜坐,冥想,或者在上班路上,聽喜歡的音樂,放鬆心情迎接週一的挑戰。

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強迫自己,無論是身體還是意識形態,提前進入到「動力定型」狀態,減少週一的落差,實現平穩過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