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英語的四大危害

英語重不重要呢?當然,不能說它不重要。所以需要有人學英語。


但是不是說必須全民都要學英語呢?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樣做的危害實在太大了。


第一,全民學英語,嚴重浪費了大多數中國人的生命。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是以人存在於世的時間所表現出來的,因此我們說: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而全民學英語最大的危害就是以絕大多數人的生命,來兌換一小撮人的命運和利益。


中國的幾乎每個孩子,從小學有的甚至從幼兒園乃至孃胎就開始學習英語。從小學三年級算起,到大學三年級截止,每個中國學生需要花費至少11年的時間學習英語。而現實的結果卻是,只有極少數人,由於多種原因,比如出國,外交,翻譯,科研,導遊,少部分的外企工作和項目管理,能用上英語之外,絕大多數人,在取得了四六級證書之後,英語就被壓在了箱底兒,再永無翻身之日,尤其是理工科學生。


對於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學英語的必然結果,就是放棄英語。原因就在於,

1. 不管你的英語好與壞,你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就在中國, 你並無多少機會去使用它。雖然很多中國人學了數理化可能也用不上,但至少還有50%的人在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在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的能用上。這種“用不上”只是一種可能性,而英語的“用不上”,則基本上是一種必然性。


2. 有些人說學好英語可以到國內外找到好工作。而實際上是,英語學得不好,也同樣可以找到好工作,即便是英語學得好,也未必找得到好工作。假定我們中國人,不要說14億人都學英語學得很好,有1億人學的夠好,他們就能湧到國外去找到好工作了嗎?這些西方國家能接受他們嗎?所以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必然要回國,還是要放棄英語。


3. 學習的過程註定了,你的英語必將走向死亡, 因為中國人學英語的模式和方式以及高考下的應試教育,必然把英語的學習作為一種得分的手段。你的老師們就沒把英語當成英語來教,你學的不過是一種翻譯工具,不是英語本身;多數時候你學不過是一種英語的知識體系,仍然不是英語本身。


你的英語之所以走向死亡,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你沒有學會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條:用英語思維。


也就是說,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花費了一二十年的學習英語的時間,最終的結果就是派不上用場,也無法派上用場,而後不了了之。這不是浪費生命,這又是什麼?


第二,全民學英語,嚴重降低了國人對中文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大大減少了或佔用了學習中文時間精力;更重要的,培養了中國人仰望西方、崇拜西方的潛意識。

中國人要想走向世界,並引領世界,需要的是強大的自信力,需要的是足夠的智慧,需要的是強大的科技,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的實力。


而思想無疑是這一切的前提,只有你的思想足夠先進,只有你有足夠的創新性思維,你才能在各個方面取得領先優勢。而不是你的英語有多好。當然,中國人可以借鑑西方或者其他地區的人的智慧,但根本的出路還在於根植於以中文和中國傳統文化並結合西方先進思想理念所的形成的我們中國人的思想。


中文無疑是人類最具創新性的發明,是極具智慧的。不充分利用好中文,不充分學習好、利用好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精華,就不可能取得思維上的領先。


從事實上看,中國人不缺乏創新思維。從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和我國的各種文化傳統,包括我國的飲食文化,我可以看出來,我們中國人是極具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我們能把一個菜做的花樣翻新,我們同樣也可以在科技上做的花樣翻新。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第三,全民學英語,除了使我們不自信,浪費生命,也使我們付出巨大的國民身體素質不斷下滑的代價。


由於學英語勞神費力費時間,大大佔用了中國的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時間。當代中國人,不管是成人還是青少年,猝死、過勞死、神經衰弱、睡眠障礙、疾病低齡化、抑鬱症、強迫症等各種心理疾病,等等等等,已經達到了非常普遍的狀態和明顯的程度。這些除了學習壓力,工作壓力之外,更多的是由於缺乏體育鍛煉造成的。 不僅使得連年徵兵體檢合格率下降,也造成了巨大的醫保成本和負擔。如果在中小學階段取消英語,增加體育科目和體育愛好的培養,中國的青少年不僅能夠取得良好的數理化的學習能力和成績,而同時能夠獲得健康的身體以及快樂的人生。否則的話,這樣巨大社會代價還會一年又一年的延續。


第四,全民學英語,讓普通老外可以在中國四處橫行。


疫情期間,中國境內發生了多起西方外國人不遵守中國法律規則的事件,國人表示極度的憤慨。然而冷靜下來,我們是否思考一下,會有我們自身的原因呢?


中國的全民教育,使得全體中國人,從從政府到學校,從孩子到家長,為英語學習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國家的投入少則每年千億以上,民間的投入更是高的可怕。


誰又是這最大投入的受益者呢?是國家嗎?真正為國家出力的只是少部分從事與英語有關的工作的人。最主要的就是科技文獻和技術資料翻譯,而這些工作在當下以及在未來都很可能別被人工智能及翻譯軟件技術所替代。國家的投入所回報的收益只是一小部分,也就是說,我們人民的收益也就只是一小部分。


最大的受益者英語的培訓機構以及那些為英語機構而服務的普通外國人,主要是西方英語國家的人。英語培訓機構可以說在中國的英語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每一個學習英語的中國人的花費,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甚至幾十萬。 還有很多人甚至報了班,錢交了,卻沒有接受到任何培訓。培訓機構可以以你過了學習期限為由,拒絕你的學習。


所以英語培訓機構最願意鼓吹人人學英語,全民學英語。所以只有學習的人足夠多,大家才會相互競爭著學,才會形成賣方市場。因此,他們會無限誇張不學英語的害處,不管是科技文獻資料翻譯,出去看世界,亦或是做商務交流、外貿等等,或者是獲得不同的思維方式。實際上這些,除了思維方式以外,其他幾樣都可以也正在被人工智能和翻譯軟件、翻譯工具所取代。即便是思維方式上而言,英語也並無過人之處,而是有些人非要誇大它的過人之處。其實,對於英語漢語要強大的多。比方說我們說奔馳汽車,在英語,它不過就是一個BENZI,是個人名兒,用漢語把它翻譯成奔馳,給中國消費者的感覺就大不一樣,就充滿了想象力。再比如寶潔P&G,它不過就是兩個人名字開頭的合併,並無實際意義。但用中文翻譯成“寶潔”之後,這種渲染力,想象力就大大的增加。對於鼓吹英語的人或者是機構,最真實的目的就是要賺你的錢,而且要輕輕鬆鬆的、甚至是帶有掠奪式的賺你的錢。


而那些再普通不過的老外們,可以僅憑藉教授英語,就能在中國輕輕鬆鬆的賺取足夠的生活費用,在中國境內四處的遊玩兒。並享受著眾多人(包括眾多女人)和機構的追捧。 可以說在中國享受著超級國民待遇。


只有一小撮兒普通民眾學習英語受益了。而他們當中又有很多人又是為了培養子女出國學習,甚至最後在國外拿綠卡和定居。


全民學英語,危害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總之,它浪費了我們的生命,它降低了我們的民族自信,是我們自己忽略了我們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損害了我們的健,掏空了我們的錢財。養肥了一小搓,成就了一小撮人,讓普通的老外成為我們中國社會的特等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