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對外開放怎麼做?海南下好“先手棋”

在海口江東新區,佔地145畝的哈羅公學校園內,600多名工人正加班加點進行室內外裝修,以確保學校今年9月順利開學。


在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試驗區控規剛剛公示結束。新引進的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和北京體育大學將與考文垂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里斯本大學等,圍繞創意設計、動漫、遊戲、運動康復等專業展開深度合作。


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為契機,海南正逐漸成為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高地。2019年6月,教育部與海南省政府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持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打造新時代中國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杆。


“很多政策都具有突破性。”海南省教育廳自貿辦主任鄒文濤介紹,方案給予海南非常有含金量的十大政策與十大項目支持,如支持境外一流高校到海南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試點設立國際高中和國際幼兒園,實施國際教育;試點境外工科大學和職業院校在海南獨立辦學;探索境外高水平企業在海南獨資辦學等。


乘著政策“東風”,海南下好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的“先手棋”。海南拿出最好的資源,組團佈局了三亞崖州灣科教城、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海口桂林洋教育園區,並在其他重點產業園區“點狀”佈局。一大批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在海南簽約落地,覆蓋全島主要區域,涵蓋大中小幼各個學段。


目前海南已引進國內知名高校10所,合作辦學外方高校9所。“突出特點是根據自貿區(港)產業需要引進和辦學,比如三亞崖州灣科教城以深海科技、南繁科技為主,我們就重點引進相關大學的研究生院。”鄒文濤說。


三亞崖州灣科教城引進的浙江大學、上海交大、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5所大學今年9月單列招生計劃708人,其中200人從研究生一年級開始就在崖州灣培養。


“三亞南繁本身就是我們學校教授的科研基地,在這裡開辦研究院,能夠提升科研效率,就地取得科研成果。”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負責人蘇洲說,利用海南的教育開放政策,中國農大已與康奈爾大學等國外4所頂尖農業高校合作成立A5聯盟,加強中外高校間的農業科研合作。


“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的匯聚,將為三亞帶來相關領域的頂尖人才。”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童立豔說。


海南在各園區增強教育開放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在洋浦經濟開發區,爭取今年引進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技術大學獨立獨資辦學;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正致力於引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和愛丁堡大學建設國內首箇中外合作辦學醫學院。


“國際學校方便外籍人員子女在海南上學,對於吸引國際人才,改善自貿區(港)營商環境,頗為重要。”海南省教育廳自貿辦專職副主任路劍威說,海南已引進知名國際學校4所,除了即將開學的哈羅公學,還引進德威公學、威雅公學及衛斯理安學院附屬學校。


教育開放要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近年來海南實施“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引進工程,已落地和正在洽談的項目78個,34所已開學。包括北大附中、清華附中、人大附中、北師大附中等一大批知名學校極大提升了海南基礎教育整體水平。


據統計,近兩年來,海南全省累計簽約各類教育合作項目100個,已落地實施70個,累計開工各類教育項目412個,總投資近200億元。


“總體來講,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的‘大廈藍圖’已經繪就,目前進入‘築巢引鳳’‘全面施工’階段。”海南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說,海南要將教育開放政策轉化為實實在在落地的項目,擔負起我國教育改革開放試驗田和窗口的責任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