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還是觀望?離場還是進擊?這三個觀點值得參考

面對愈發複雜與未知的疫情,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有些人覺得,疫情之下,經濟衰退,現在做投資風險很大,而且也沒有好的投資機會。投資要等到疫情結束,經濟回暖了,投資機會出來後再開始考慮。

拋開技術性的問題,從投資思路上分析這個投資策略,我有幾點思考:

首先,做投資要與不確定性共存,這個世界上很少會有所謂完全確定的時候。

塔勒布在《黑天鵝》中指出,這個世界是由不確定性(或者是偶然性)所推動的。


投資還是觀望?離場還是進擊?這三個觀點值得參考

所謂的“黑天鵝”是指往往難以預期、一般極少出現而一旦出現又會對市場引起極大的連鎖的負面反應。比如911事件、比如今年的新冠病毒。

如果我們要做投資,就必須學會與不確定性共存,要隨時準備好去應對“黑天鵝”事件的出現。否則我們就只能把錢放在銀行或者買成貨幣市場基金,獲得極低的收益,成為被不斷增長的通脹所收割的韭菜。

其次,最好的投資機會往往出現在市場最悲觀、也就是大家最恐慌的時候。

恐慌情緒會像惡魔一樣無處不在:市場中有大量的壞消息出來,股市開始暴跌,周圍的人都在虧損割肉離場,企業在破產,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在成倍數增加。

恐慌情緒在不斷的蔓延,市場評論者會說:這次真的與之前的不同。

這種恐慌往往要等到過一段時間,賣的人開始少了,好的消息逐漸出來,市場才開始反彈。

如果我們去看回過往的歷次危機,大多如此。

比如最近一次的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雷曼倒閉前後的那一段歷史,道指從14000點跌到6000多點,跌幅超過50%。危機的模式並沒有什麼不同。

投資還是觀望?離場還是進擊?這三個觀點值得參考

而如果我們想等到所謂的危機完全過去再進行投資,往往那個時候市場已經較低位上漲很多,甚至是不斷的在創出新高,因為市場的價格反應的是對未來的預期。


投資還是觀望?離場還是進擊?這三個觀點值得參考

2007/4/1至2020/4/1道瓊斯收盤價和谷歌“buystocks”的搜索熱度趨勢

雖然信息搜索不代表真正買入股票,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們的對未來的預期。

第一個藍色區域代表著2008/10-2009/3月金融危機徹底爆發的階段,第二個藍色部分是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的階段。

從次貸危機的經驗可以看到,人們情緒的轉好和信心的加強是先於股票反彈的。而且總有這樣的少部分人能夠用更長遠的目光看待危機,例如巴菲特老先生,當年就在美股創下單週最大跌幅之後,寫下了《BuyAmericanIam》,振奮了人們對於市場的信心。

當然,我們不可能人人是巴菲特,我們要學會的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時候中保持冷靜和謹慎樂觀,抓住機會

再說說這次疫情的影響。新冠病毒的特點是較高的傳染性R0(2-4之間),和較高的死亡率(1%左右的感染死亡率)。

投資還是觀望?離場還是進擊?這三個觀點值得參考

較高的傳染性導致生產活動基本停止,在需求端,部分需求會消失或者延後,例如出行旅遊需求;而在供給端,全球貿易中斷會為產業供應鏈帶來問題,最終導致最後就是大量的非必選消費萎縮,全球經濟陷入階段性衰退。

這些危機情況必須要出現在我們對未來的設想中。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認識到過去的幾百年間,資本世界每一次經濟危機之後,人類總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使得社會生產力不斷往前、企業利潤持續增長、股指不斷創出新高。

這背後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市場經濟本身的糾錯機制,市場雖然不是總是有效的,但市場可以很快的糾正錯誤;其次就是科技進步,這個背後是理性主義及科學主義的勝利

因此,當這次疫情結束後,我們將會看到這個世界與之前已經有很多的不一樣。這些不同可能包括人的生活習慣發生改變(比如更注重衛生),經濟增長的模式發生改變(移動互聯網的規模進一步增加,虛擬經濟佔比越來越大),甚至於地緣政治也會

產生影響,全球化在短期內也會受到影響,這些都是我們的機會。

就像達利歐所說,大多數的事物都是隨著週期向上發展,就像一個朝上開瓶器,中間總會有起起伏伏,對於個體來說,人的一生過於短暫,每個人都只能經歷宏觀週期中的一小部分,且正在發生的事情

投資還是觀望?離場還是進擊?這三個觀點值得參考

圖表來源:瑞達利歐《ChangingWorldOrder》

最後,目前的市場價格,我認為已經包含了某種悲觀的情緒,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最悲觀的,但底部是走出來的。

“黑天鵝”的出現使得我們的投資體系要有“反脆弱性”。

脆弱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則是讓自己在不確定中獲利高於損失。既然不確定性會一直存在,那就不要想去完全避免這種不確定性,而應該要利用好這種不確定性。

具體到投資決策中,我覺得可以參考幾個原則:

1、確保你所承擔的最大風險,不會將你置於死地,就像九頭蛇被砍了一個頭之後還不會死去,再慢慢長出兩個頭。

2、利用槓鈴策略,學會做多手準備,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資源,在槓鈴的兩頭都有儲備,避免滿盤皆輸的局面。

3、不懂的投資,不要去做。


對於投資者來講,在疫情的迷霧中,重要的是要

有前行的動力,保持持續的精進和修行,在投資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和思考,並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做好準備

正如達利歐所說:“過去發生過一些重大事件(例如1930年代的大蕭條),我不能肯定說‘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但是我必須研究清楚它的發生機理,並做好相應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