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孩子總是拒絕父母,是怎麼一回事?

石家莊的小燕今年3歲了,已經能走能跳。外出散步的時候,媽媽想要牽著女兒的手,可女兒拒絕了,媽媽怕女兒摔倒,堅持牽小燕的手,沒想到小燕哇哇大哭起來。

這讓媽媽為難極了,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不注意看路的小燕,一邊哭,一邊還摔了一個大馬趴,弄得身上全是泥點。

媽媽一下怒了,說道:“非要自己走路,現在摔了吧!”

本以為孩子會聽教訓,沒想到變本加厲,哭得更大聲了,媽媽覺得很難受,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這麼不聽話呢?


心理學家:孩子總是拒絕父母,是怎麼一回事?


心理學家:小燕在這個年紀,已經能夠自己走路,即使沒有父母的幫助,自己也能到想到的地方,任何事情都希望自己親自去做。

比如說:流鼻涕,不希望父母幫她擦鼻子。洗臉,撥開媽媽的手等等。

如果父母非要幫助他,她會顯得非常不耐煩,而且大發脾氣。

她開始對各種新鮮事物產生興趣,最重要的是,她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

當孩子對父母說“不”時,就是向父母說的獨立宣言,表面他們正在形成自我意識,不再任何事情都依賴父母。


心理學家:孩子總是拒絕父母,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父母不顧孩子的想法,孩子小時候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等長大後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自主獨立的意識。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他們以為這是對孩子好,實際上卻是在抑制孩子的個人獨立,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等孩子長大了,他們一下子將還未斷奶的孩子扔到社會上去,只怕孩子會受不了,成為一個四肢發達,生活能力卻低下的“大孩子”,在生活中受盡挫折。

父母要意識到,孩子的每一次反抗都是長大的體現,學會去尊重他們,傾聽他們,你會為他每天的成長而高興。


心理學家:孩子總是拒絕父母,是怎麼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