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情2020】疫情下的湖北菜籃子


農為邦本。眼下,正是春耕大忙時。經歷過疫情的嚴峻考驗,和往年相比,在荊楚大地的田間地頭、生產車間進行的春季農業生產有何不同?

疫情期間,每隔幾天,家住武漢市觀瀾御苑二期的姚女士都會在小區裡領到了一個蔬菜包。姚女士說,正是這份充足的生活保障才讓自己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這是通過我們社區蔬果團購群買到的。42元的蔬菜、75元的水果,土豆、菜薹、香蕉、砂糖橘都有,夠我們一家三口吃上一週的!”

【農情2020】疫情下的湖北菜籃子

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從省農業農村廳到各地保供部門、農業企業到每個農戶,都在想方設法,盡己所能幫助大家穩住菜籃子。

在武漢市,市委市政府提前規劃部署,全市蔬菜大棚和基地,無一空播,萵苣、泥蒿、蓮藕、冬瓜、油麥菜、菠菜、薯尖、芹菜等20多個品種輪番上市,確保三月到四月期間的五十天內,城鄉居民蔬菜供給不斷檔、不脫銷。在春播期間,為了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不便,武漢市政府部門始終將民生保供放在首位。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處長熊玉東介紹:“在原來老百姓自發生產基礎上,全市搶播快生菜10萬畝。市級財政出資3000萬元,每畝補貼100元種子、肥料,還補貼50元用工。運輸快生菜車輛,每噸補貼500元。最高峰時,武漢市快生菜面積有16萬多畝。對保證武漢蔬菜春淡供應發揮了支撐作用。”

【農情2020】疫情下的湖北菜籃子

除了快生菜外,武漢市很多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還種了不少茄果類蔬菜。在武漢市蔡甸區侏儒街新幫村,新莉蔬菜合作社因為疫情錯過了播期,在農業部門幫助下,向雲南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改種了哈密瓜。儘管是首次試種,但負責人吳新洲還是對市場很有信心:“往年就種兩個品種,今年不同。因為我在種苗公司育的苗,因為疫情別人沒有上班,種苗不夠數量。所以沒辦法,我不能讓地空著。我就增加了西瓜和哈密瓜。哈密瓜我們請兩名雲南技術員過來,保底銷售價2.8元每斤。一畝地可產5000斤哈密瓜。”

【農情2020】疫情下的湖北菜籃子

在省內其他地市,穩住菜籃子的步伐從未停止。作為湖北蔬菜大縣,嘉魚縣積極開闢蔬菜運輸綠色通道,組織幫助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大戶向全國各地運輸蔬菜。截至目前,嘉魚縣已向武漢市配送新鮮蔬菜3500車次約6.47萬噸。為了讓居民吃上新鮮優質的菜,嘉魚縣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金山告訴記者:“早上五點就開工了,測體溫、採取防護措施,用的工人都是當地長期沒有出去務工的。”

【農情2020】疫情下的湖北菜籃子

目前,嘉魚縣白菜、包菜等收穫已接近尾聲。農民們又開始搶種新一季蔬菜。今年全縣蔬菜春播規劃面積27.5萬畝,其中冬瓜、南瓜面積約15.5萬畝。但受疫情影響,生產成本上升,而省外市場還在恢復之中,嘉魚縣長江灘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火高對今年的收成有些擔憂:“下一季的冬瓜、南瓜都已經種下去了。受疫情影響,成本提高了10%到20%。問題還不是很大。現在主要是好多市場,一說湖北菜就不要,不讓進。”

接下來,省外市場能否暢通無阻是農戶們尤其是種植大戶共同關心的問題。為了減少市場風險,一些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索性將部分地塊改種了生長週期長的生薑等適銷本地的品種。眼下,羅田縣金橋現代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就改種了150畝生薑。負責人廖金橋告訴記者:“之前菜多數捐給了當地老百姓。後面我就改種生姜,生薑生長週期比較長,現在培育姜苗,4月中旬播種。10月底收,正好過了疫情期,這是第一,第二我的地常年種廣東菜芯,也需要輪作一下。”


湖北之聲記者 李麗

通訊員 袁尚勇、杜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