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怪象:吃糧不種糧,全靠買?老農民說出緣由?後兩條很真實

導讀:原先的農民,生活食量全靠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過活,收成好的時候,不僅手有餘糧,還能拿到縣城換些有用的玩意,可收成不好的時候,一家人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活。

可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國農業越來越先進,農村發展也越來越快。農民根本不用擔心再過朝不保夕的日子,所以很多農村便有了新的怪象,那就是農民吃糧不種糧,吃食全靠買?在筆者跟一位老農民聊天之後,發現了其中緣由。

農村新怪象:吃糧不種糧,全靠買?老農民說出緣由?後兩條很真實

01第一個緣由:從播種到成品糧,很花功夫

過去糧食稀缺,很多農民為了溫飽不得不自己播種,施肥,除草,收割,打場等。從小麥到麵粉再到饅頭需要很多的步驟與勞力。可如今,農民的生活水平變好,觀念也改善很多。麵粉、大米等糧食價又很平價,與其花功夫吃自己費很大功夫磨的糧,不如買些成品糧省時省力還省心;

農村新怪象:吃糧不種糧,全靠買?老農民說出緣由?後兩條很真實

02第二個緣由:農村耕地集體化,個人耕地減少

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髮展,土改的不斷完善。耕地集體化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農民把土地承包出去,專門種植農作物的農民,會承包大量的土地用於種植售賣。有幾百畝的還有幾千畝的,更多的農民正在向規模化種植上發展。

為了力求產量的增加,很多農民不得不忙前忙後,想盡辦法利用土地資源,不能讓承包的這麼多土地荒廢。一旦農作物長成之後,就用農機大量收割,然後批量打捆售賣。所以很難有時間再去精挑細選糧食,深加工自家糧食;

農村新怪象:吃糧不種糧,全靠買?老農民說出緣由?後兩條很真實

03第三個緣由:種地收入微薄,種糧人並不多

有一位種地的老農跟筆者算過一筆賬:他們家是7畝地,一畝地大概賺200—400元左右。就按最高盈利400原來算,7畝地也就不到3000元。這還沒加上翻地、澆水、灌溉、打藥、拔草、收割、曬乾、裝袋、賣糧等人工成本。

農村新怪象:吃糧不種糧,全靠買?老農民說出緣由?後兩條很真實

“如果外出打工,一天150塊錢,一個月就是4500塊。這些天足夠買4畝的小麥了。這些小麥做成麵粉,也夠一家三口吃三年了……”

農村新怪象:吃糧不種糧,全靠買?老農民說出緣由?後兩條很真實

​雖然目前相關部門在種養殖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對於有些農民而言,對種地並不看好。據瞭解目前有三種種植模式還是比較吃香的:跟合作社合作,做規模種植;有新技術,做特色品種種植;跟龍頭企業合作,保障農作物銷售渠道和價格穩定。

外界對於農民吃糧不種糧也是看法不一,大多數人認為農民不種糧總感覺很怪異。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民的本職也不再是種糧這麼單一的工作。

那麼你認為農民的本職工作是什麼呢?你如何看待農民吃糧不種糧的現象呢?一起在評論區聊一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