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成長真相:讓孩子懂事,並不是只有迎合父母這麼簡單

孩子的奶奶特別喜歡叫孩子“乖乖”,雖然是一種暱稱,但是為什麼成年人總是對乖小孩情有獨鍾呢!乖巧的孩子以後真的會幸福嗎?

揭開成長真相:讓孩子懂事,並不是只有迎合父母這麼簡單

“乖”,到底是褒義詞嗎?

瑞瑞是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從上幼兒園之後,她也不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樣愛哭愛鬧,也不像其他小朋友跑到老師面前大聲嚷嚷:“老師,我要上廁所!”、“老師,我要回家!”

瑞瑞很安靜也不吵鬧,也不多說一句話,她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看著別的小朋友玩,她不需要老師過多的操心,老師總誇她真是一個“乖孩子”!

每當我們看到一個乖孩子,同時也看到了他們背後那些標籤,比如聽話、懂事、安靜。懂事和乖好像是我們父母口中對孩子的最高評價了。

其實乖小孩的背後,實際上是我們父母在表達自己的需求——孩子要滿足我的意願。懂事的孩子,表面上讓我們風光無限,但骨子裡,孩子的恐懼和憤怒還有自卑,遲早也會再次回到我們自己身上。養育孩子,其實也是為了改變小時候的我們。

揭開成長真相:讓孩子懂事,並不是只有迎合父母這麼簡單

瑞瑞爸爸帶她出去玩,看到路邊的冰糖葫蘆,想讓爸爸買給自己吃。可瑞瑞爸爸說:“那個太髒了,糖葫蘆上粘的都是灰,咱不吃。”瑞瑞很失落地看著糖葫蘆,搖搖頭說:“不吃。”

瑞瑞爸爸很滿意地說:“乖,真乖,聽話的孩子爸爸最喜歡。”

從內心講,我能理解瑞瑞是多麼渴望吃到酸甜可口的糖葫蘆。只是,瑞瑞從爸爸的語氣聽來,不吃似乎更有道理,雖然瑞瑞當時並不理解為什麼髒就不能吃的道理,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瑞瑞覺得“乖”、“聽話”爸爸就會高興,所以瑞瑞總是會做出一副“聽話”的模樣。

像瑞瑞這樣的乖孩子,通常不會給父母帶來太多的麻煩,也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和願望,也要面臨自己不被喜歡、不被愛的風險。所以,乖小孩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從小就告訴自己“一定要乖一點!”

有時候我們也能聽到別的家長對孩子說:“你要是不聽話,爸爸就不喜歡你了。”頓時,那個孩子會馬上安靜下來,眼巴巴地看著爸爸,以證實自己還很“聽話”並沒有被爸爸拋棄。

揭開成長真相:讓孩子懂事,並不是只有迎合父母這麼簡單


只有允許孩子“不乖”,他才有機會成為自己

如果允許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感,他知道你會接納他的情緒、接納任何時候的他。

如果允許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跟小朋友分享玩具、食物,不再把分享當做取悅父母的方式,他會知道對物品的所屬權在自己這兒,他就能夠更專注地探索和遊戲。

如果允許孩子可以犯錯,不再把犯錯當成是好孩子或壞孩子的唯一標準,他才會從錯誤中學會該如何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和道歉。

揭開成長真相:讓孩子懂事,並不是只有迎合父母這麼簡單

乖孩子,從小就習慣聽從父母的安排,缺少自我探索和嘗試的機會,在成年後很難適應更復雜的成人社會。

他們並非沒有成長方面的問題,而是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將其暴露無遺。當我們看到孩子的不乖時,也許他們正在呈現的是那些有趣的事情、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這些不正是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存的意義嗎?

聽話就是乖孩子、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不被喜歡的人。我們就是帶著這樣的評價漸漸長大,我們難道也要把孩子的夢想束縛嗎!

為什麼我們父母這麼執著讓孩子聽話?是因為,我們內心也害怕被拋棄!


揭開成長真相:讓孩子懂事,並不是只有迎合父母這麼簡單

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沒有聽自己父母的話,而產生了被父母拋棄的感受,而我們不過是在重複當時父母對自己的要求而已。

一個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能變成什麼?只不過還是一個聽話的員工、一個聽話的丈夫/妻子,終其一生都被規劃在別人意願之中,為了自己不拋棄,將真實的願望徹底壓抑。

培養孩子懂事,請從同理心入手!

我們通常說的希望孩子懂事,實際上是想讓孩子有同理心,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的感受,做出相應的情緒反應,並能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需要我們家長多操心。

揭開成長真相:讓孩子懂事,並不是只有迎合父母這麼簡單

美國杜克大學就對同理心做了一項研究,用了長達20年的時間進行跟蹤、記錄超過了800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發現那些大幼兒園時期就樂於分享幫助他人的孩子,很多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我們應該把孩子培養的更富有同理心,而不是僅僅的“懂事”。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也有利於幫助他們實現良好的社交雙向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婚姻關係等等,從而孩子也可以在學業和事業上做出正確地決策。

我們身為家長,更希望孩子懂事沒什麼不對,但是也不要太過壓抑孩子天性,我們要因為孩子有共情能力而開心,而不是因為孩子冷靜、不哭鬧!

我們讓孩子懂事,但並非成為取悅型人格。取悅型人格孩子可以友善、體諒、互不侵犯,但是他們也是同伴的“和事佬”,想讓每個人都開心,更善於妥協,艱辛地去討好別人也給自己造成了難以磨滅的負擔。看起來,這類孩子穩重又踏實,代價卻是失去了許多童趣和父母的諸多委屈換來的。

想讓孩子懂事,真的不需要失去這麼多。懂事和取悅型的界限就在於,是否壓抑孩子的天性,也是否無視孩子的需求,更是否損害了孩子的利益。最後,我們應該懂得,讓孩子學會懂事,是需要時間的。

揭開成長真相:讓孩子懂事,並不是只有迎合父母這麼簡單

擁有同理心和考慮他人感受,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複雜而又艱辛的過程,孩子要先想明白別人的想法跟自己的不同,還要克服自我中心行為的偏差,抑制自我。

這需要我們反覆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如果我們的孩子現在還沒有這麼懂事,也不必苛責。

最後,想讓孩子懂事,富有同理心,我們家長必須懂事,以身作則,孩子才能真正的懂事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