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為何會突然情緒爆發,看過的媽媽都知道怎麼解決了

前幾天,和一位以前的女同事聊天,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屬於哪種行為理智、性格溫婉的老師。雖然都是教師,但是她卻修煉的很好,沒有教師的職業病,和人交談也很是隨和,不會讓人有“被教導”的感受,她的人緣好,是一直被全校同事認可和羨慕的,當然也很受學生的歡迎。但是她卻跟我說,教了這麼多年的孩子,不可謂經驗不豐富,卻感覺在自己的女兒身上打了敗仗,不會教了。

你家孩子為何會突然情緒爆發,看過的媽媽都知道怎麼解決了

孩子開始不聽父母的話了

為什麼呢?

她說在上個週末,兩天的假期,都提前安排好了,而且日程都安排的比較滿,計劃是週六上午回鄉下看看父母,吃完午飯回來送女兒上數學補習班。週日約好去弟妹家聚一聚,因為弟妹馬上要搬到深圳隨妹夫一起生活了。

夫婦倆安排的很完美,但是事情的發展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這麼順利。週六要出門的時候,女兒帶了很多作業,準備到奶奶家去做,我看到就說了她兩句,要她別帶作業,因為時間短,吃了午飯就要回城裡上課,而且回去老家主要是看完爺爺奶奶的,就多陪陪兩位老人家,但是她覺極不情願的回了我一句:鄉下沒一點味,我不想去,我也不想陪爺爺奶奶玩。

我當時就氣不打一處來,怎麼這麼不懂事呀,立馬就嚴厲的批評教育了她。被我拉上了車,去了鄉下老家。在老家的時候也沒有陪老人家,只是一個人坐在那裡看了一上午的電視,我是忍了很久才忍住的,要不又想罵她了!直到午飯後回城裡上補習班,就這樣週六一天她都沒跟我說話。

你家孩子為何會突然情緒爆發,看過的媽媽都知道怎麼解決了

和朋友一起看電影

第二天是去她舅媽家,結果大清早的她朝著我說,她不去了,她約了同學晴子一起看電影,然後去晴子家一起做作業。我當時氣得真想上去給她兩個耳光。又批評她說:早就安排好的計劃,而且舅媽這一走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再看到她了,你作為晚輩理當要去為舅媽送行,你今天不去也得去......還沒等我說完。女兒就朝著我吼了一句:這是你們的計劃,你們有沒有問過我的計劃啊。說完之後便衝到車上一直在哪裡哭,就這樣又在沉悶的氣氛中過了一天。

聽了她的講述後,我不禁對她感嘆到,看你平時說話都挺隨和的呀,咋就在自己女兒身上,一點點小事都忍不住呢?就不能靜下心來採取溫和一點的語氣和方式來解決嗎?

我也想啊,但是忍不住啊,一看到女兒還這麼不懂事我這個心裡呀,就好像被什麼卡住一樣,堵得慌,憋著難受啊!

是啊,憋著難受,忍不住啊,就這一句話,道出了多少母親的心聲啊。

其實,這是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出現了問題,不是孩子不懂事,不孝順的問題,而是對女兒屢次挑戰她作為家長和母親的權威、想掙脫她束縛的一種懲罰。

你家孩子為何會突然情緒爆發,看過的媽媽都知道怎麼解決了

憋著難受的母親

一、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情緒爆發

就拿上面的例子來分析,週六這天,孩子拿作業去鄉下奶奶家做的舉動,其實就是在嘗試反抗父母的安排了,只是口頭上並沒有說出來,且表現的也比較柔和。而媽媽卻是以孝順為由綁架和批評了女兒。其實是對女兒沒有服從自己的安排,感到作為母親的權威被挑戰了,下意識發出的反擊。而後面隨著女兒一次一次的反抗升級,母親的權威一次一次的被挑戰,最後造成雙方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事件的發展已經被父母設定了框架,整個過程中女兒都不能有自己自主意識,只能朝著母親預想的軌道發展。

孩子應該有自己的自主思維思想,有自由的發展空間,我們作為家長,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的框架太強、過度的干預的話,等於是限制了孩子的主觀意識和自我能力的發展,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會給孩子帶來終身都無法彌補的傷害,同樣也是對孩子極不公平、不道德的。

你家孩子為何會突然情緒爆發,看過的媽媽都知道怎麼解決了

情緒爆發的孩子

二、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為何會情緒化

在和這位媽媽談過之後,她輕鬆了許多,不過她又說可能是因為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期待過高,特別是自己是老師,又是圈內好友的標杆。導致對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要求嚴格了一些。以後會嘗試採取柔和一點的方式去解決和女兒之間的問題。

其實,這個觀念又是錯誤的。根據能量守恆定理,人的情緒也是需要平衡的,如果一面傾斜,另一面遲早會崩塌。我這個同事,長期在外人面前都是知書達理的淑女形象,正因為她塑造的形象太完美,那麼另一面的情緒宣洩就對應到了家人身上,特別是能被自己框架住的女兒身上。

不難想象,她女兒長期以來的家庭成長環境,並不太好,根據心理學描述,孩子在青春期之前,被壓抑和管教的越嚴格,一旦具有打破這種管教能力的時候,就會反抗的越厲害,所以很多孩子在青春期爆發,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小時候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對或壓抑的太久。

這種家庭教育問題是普遍存在的,直到孩子不服管教、開始反抗了,才逐漸發現,這孩子怎麼就越變越不聽話了呢?

俗話說的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表現出來的只是果,因卻種在了以前。所以家長們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想要認可這個因果:長時間的積累才導致了孩子的爆發,不要奢求在一天兩天內,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想要改變,請做好需要長期“戰鬥”的準備。

你家孩子為何會突然情緒爆發,看過的媽媽都知道怎麼解決了

情緒爆發的家長

三、如何能夠解決孩子情緒突然爆發

  • 1、從陪伴開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陪伴的,父母愛的陪伴勝過任何方法技巧。隨著孩子的成長,陪伴的形式也要隨著變化。我個人總結出以下流程,供各位父母參考:

學前階段,父母呵護式陪伴,是讓孩子有安全感;小學階段,父母的陪伴更多的是要引導孩子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上;初中階段,是一個過渡期,特別是要經歷一個很不穩定的青春期,父母這個階段的陪伴,應該是以“補位”試的陪伴為主,平時逐漸減少對孩子的日常的干預,但是在孩子脆弱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做好“補位”,要成為孩子最安全的值得信賴的倚靠。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路上,都有來自父母親最優質的陪伴,我相信,兩代之間所有的隔閡和矛盾,都不會出現。

你家孩子為何會突然情緒爆發,看過的媽媽都知道怎麼解決了

孩子的成長路上需要陪伴

  • 2、從傾聽開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傾訴對象的,同樣是不同的年齡階段需要有不同的傾訴對象。而父母的任務就是要做好孩子各個階段的傾訴對象。

孩子需要傾訴對象,是要傾訴心裡面藏著的“事兒”,如果心裡藏著事,不及時宣洩的話,就會累計起來,時間長了不但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還遲早會爆發出來,可能釀造悲劇的發生,

父母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傾聽者,從孩子的傾訴中,聽出孩子的思想波動、行為跡象等,從而給予孩子及時和準確的幫助,讓孩子一次一次地破繭重生的過程,這就是成長。

你家孩子為何會突然情緒爆發,看過的媽媽都知道怎麼解決了

父母要做好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總結一下:

孩子成長路上出現的問題都只是今日結的“果”,“因”在來的路上就已經種下了;父母想要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出現或是少出現負面影響的“果”,就需要杜絕前面的“因”。從陪伴開始,優質的陪伴,能避免給孩子種下不良的“因”;做好孩子的傾聽對象,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在一定的概率上是能夠及時發現和避免不良的“果”發生!


塵啃教育人,一個喜歡用舉例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寫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或啟發,請點贊關注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