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大自然饋贈給鳳陽名山勝水,孕育了內涵厚重的淮河文化,哺育了布衣皇帝朱元璋,唱響了膾炙人口的“鳳陽花鼓”,因此以明帝之鄉、花鼓之鄉、曲藝之鄉享譽海內外。

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鳳陽古為淮夷之地,春秋時名為鍾離子國,隋稱濠州,歷唐、宋、元三朝未變,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為家鄉賜名“鳳陽”沿用至今。鳳陽在歷史上,古有“帝王之鄉”之名,今有農村改革“大包乾”發源地之譽。鳳陽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文物古蹟眾多,文化遺存豐富。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鼓樓、古鐘離子城遺址、龍興寺、禪窟寺摩崖石刻、陳德墓及石馬金石刻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莊子、惠子觀魚談樂的莊惠濠梁觀魚臺,蘇東坡題名的禪窟寺、玉蟹泉以及韭山洞古戰場遺址等100多處。

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調集全國百萬之眾、天下名木,歷時六年修建在這裡明中都皇城,以一天中軸線縱貫全程,遵循左祖右社,初建之時規模宏大,被現在譽為“東方巴比倫”、“明代第一流”;號稱明代第一陵的明皇陵,安葬著朱元璋的父母親人,其親自撰文的皇陵碑至今已經歷600多年風雨,這裡的石刻數量之多、刻工之精美為歷代帝王陵之冠;龍興寺是江淮一帶的佛教中心、著名的皇家寺院,有“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鍾聲繞鳳陽”之說。

位於縣城中央的明中都鼓樓,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之最,被稱為華夏第一譙樓,“萬世根本”四字分外醒目,每一處,一景一物、一事一人、一字一畫,都讓人陷入對鳳陽悠久歷史文化的沉思。

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鳳陽被稱為“花鼓之鄉”。鳳陽花鼓起源於元末明初,距今已有近700年曆史,是根植於鳳陽民間的戲曲藝術瑰寶。明朝中後期,流傳到江浙一帶;清末,鳳陽花鼓漂洋過海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鳳陽花鼓被稱為“東方芭蕾”。

鳳陽花鼓是鳳陽民間文化的凝聚和昇華,既具有民間文化中群眾自娛的普及性、大眾性和農耕文化等特徵,因帝王的推崇使得鳳陽花鼓的表演形式變的儒雅、細膩,經過了歷史積澱,鳳陽花鼓融入了不同時期的品質,變成一種多元文化的融合。

因為鳳陽是地處南北方交匯之處,南北方的文化習俗、生活細節等也為鳳陽花鼓的表演形式提供良好地演繹基礎,這些都使得鳳陽花鼓有蝕特的地域特徵。

關於鳳陽古城牆下的那段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