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企業與貴州凱里開啟“雲簽約”助力黔東南“繡娘”家門口就業

杭州網訊“ 受疫情影響,這次我們採用雲簽約的方式與貴州凱里市展開合作。”位於杭州錢塘新區和達創意設計園區的一家企業負責人饒勇說。3月31日,杭州子卯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王的手創”與凱里妹旺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杭州企业与贵州凯里开启“云签约”助力黔东南“绣娘”家门口就业

“實際上,這是一種互助的方式。”饒勇表示,“我們公司需要大量的繡娘,而這剛好有助於黔東南地區的繡娘增加個人收入。”畢業於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民間藝術設計專業的他,尤其鍾愛苗繡文化。“我們希望通過專業的的技能培訓,讓他們能夠獲得很多的物質回報。”

據饒勇介紹,在黔東南,這門刺繡手藝幾乎當地每個人從小就會,只不過因無法掙錢養家而被漸漸遺棄了。“在不影響農活與照顧孩子的前提下,讓繡娘在家就業,每月適當增加一些收入,並且維持一種穩定的狀態,他們就覺得很幸福了。”

如今,王的手創正逐漸形成一種更加規範化的合作體系。由他們這邊設計圖樣、製作樣品,並提供所有的原材料;對方需按照樣品完成訂單,每月定時定量下發訂單,月結工資,為繡娘們提供一份穩定和持久的收入來源。

以往,在與黔東南地區簽訂合約後,“王的手創”團隊會前往當地半年左右的時間為他們現場教學與培訓。“今年,我們就和他們展開視頻教學,通過網絡連線進行培訓。”

“現在我們收到過兩次訂單,進展得挺順利的。”凱里妹旺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第一次與杭州的企業合作,負責人楊美對今後的合作表示期待,“繡娘都是由我這邊供應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繡孃的收入會較以往增加一倍左右。”

杭州企业与贵州凯里开启“云签约”助力黔东南“绣娘”家门口就业

其實,“王的手創”與黔東南地區的淵源頗深。早在2014年底,“王的手創”團隊就走進貴州黔東南臺江縣,與當地政府溝通交流,並開始了第一個手工村的打造。

多年來,王的手創已在施秉、雷山、臺江、劍河、榕江、黎平、三穗、從江、貞豐、凱里等地建立一個又一個的手工基地。據統計,截至目前已帶動近2000人在家就業增收,持續穩定生產的手藝人突破1200位,曾經參與生產和培訓的手藝人近5000人,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2000元左右收入,幫助近1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串數字的背後蘊含著“王的手創”的企業追求。“堅持做良知的商業是最大的公益”,用商業的手法擴大市場銷售,最終反哺鄉村手藝人,讓每一位勤勞的匠人通過雙手收穫足額的物質回報。

在饒勇的心中,還蘊藏著一個更加長遠的目標:隨著當地苗繡不斷標準化、產業化,形成一套成熟的供應鏈,攜手共創當地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