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嗎?

最近,正準備聊一聊有關抖音的話題。結果今日在蔡朝陽老師的知識星球上看到這樣一條帖子,我覺得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值得討論一下: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嗎?

看過蔡老師的回覆之後,我其實對大部分的觀點都還是比較認可的,但是對其中的,蔡老師認為抖音的定位是適合初中畢業文化水準的人,這一點我不太認同。除此之外,我還覺得蔡老師可能對抖音有一些歧視和貶低。

那麼,據我的觀察和思考。我對抖音這款大眾化的app是什麼樣的看法呢?

首先,從它面世之後,能夠迅速的佔領短視頻的市場來看。它的存在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的那種新奇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我還是記得,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確實“愛不釋手”,有點停不下來的感覺。

只是,時間稍微長之後,確實有太多雷同的地方,對我的吸引力並沒有那麼大了。我也僅僅在裡面發佈了為數不多的視頻,也只是好玩而已。反而,果兒媽媽是比較喜歡刷抖音的,主要是看那種購物直播吧。

果兒也偶爾刷一下,有意思的是,也有他比較喜歡的內容。比如,天文學方面的,還有一些學習方面的,還有那種遊戲類的….

所以,我覺得抖音之所以能吸引到這麼多人的關注,還是有它的特色的。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嗎?


它讓更多的草根人群有了自我展現的舞臺,滿足了很多人的表現欲和圍觀欲。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它利用大數據,根據你的點贊內容,有了選擇性的呈現。那就有了一種“私人訂製”的意味了!

比如說,我比較喜歡看體育類,經典老歌類,還有一些搞笑類的視頻。那麼,抖音就會給你展示出你比較偏好的內容了。

我並不太認為抖音就一定是低俗化的文化的一種表現。而是一種多元文化的體現,滿足了人們的多元化的精神需求!這才是它真正的市場定位。

當然,裡面不可避免的魚龍混雜,充斥著大量的那種確實比較低俗一點的內容,這也是為了滿足各類人群的精神需求了。這個是因人而異了!

當然,有太多的人由於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單調,沒有其他很好的業餘愛好,就容易被抖音這樣的快餐文化所“征服”,存在長時間刷抖音的現象。

就像,果兒這樣的幼齡兒童,由於自制力的不足,可能會存在那種“痴迷”的現象。這也是令文中的那位家長所擔憂的!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嗎?


不過,就像之前很多家長所詬病的網絡遊戲,手機遊戲一樣,認為它們是“魔鬼”,把孩子不愛學習,沉迷遊戲的歸因到遊戲。其實,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何孩子們不愛學習,而喜歡玩遊戲,遊戲滿足了他們什麼樣的需求,能帶給他們什麼樣的滿足感?

這裡,我就不過多累述了,不然就跑題了!我覺得,抖音的性質和手機遊戲也差不多。不能因為說,孩子迷上玩抖音,就說孩子不愛學習。這根本就是兩碼事。需要協調的是,時間分配的問題,在課外的時間,應該允許孩子玩抖音,滿足他的精神需求。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嗎?


從商業層面來說,有需求就有供給。抖音不應該被汙名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成為了商品社會中的一個流通的環節,也是一個平臺。也同樣產生了不少的商機,它的內容也日趨豐富!

連很多文化人都入駐了抖音,不知道朋友們看到了易中天先生沒有?還有非常多的明星也入駐了抖音,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他們與觀眾的距離。

由此可見,其實抖音的存在,也在悄悄的改變一些傳統的文化形式,是一種極具有創新意識的產物。我在抖音也看過不少的特效,其效果已經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我倒覺得,真的不要小看了抖音這款產品,讓我看到了一些創意,無論是否是低俗,還是新穎,雅俗共賞嘛!我覺得它的包容性比很多平臺都要強,選擇的主導權是在用戶手中!

所以,我還是認為蔡老師是沒有深入的去分析這款產品的內在價值,只是從表觀上來,習以為常的認為它只是一種大眾化,泛娛樂性的平臺。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嗎?


那麼,抖音還能火熱多久呢?它的發展方向在哪裡呢?

其實,這個我倒不是很擔心。因為,這個平臺聰明的地方就在於,它的資源完全是來自於用戶,來自於民間,還有一些入駐的明星和名人,它獲取的是流量,還有使用費用。

那麼,抖音裡面的網紅們,必然會挖空心思的去進行創作,其內容必然會依託於觀眾們的喜好,不斷的創新,不斷挖掘更為豐富的內容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人們的心理需求。

我個人還是非常看好抖音這款產品的,如果它能上市,估計會是一隻熱門股!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嗎?


當然,我現在沒有最開始接觸抖音那樣的痴迷了。不過,偶爾在空閒的時間裡,會刷一會兒,找一些精彩和經典的東西出來,會下載和轉發。

我仍然會期待,抖音能出現更多有意思的內容,能走的更遠,確實能見證人們的豐富的精神世界!

刷抖音,一定是低俗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