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上下游採購達5000億元!但真正的機遇還在“潛伏”


5G上下游採購達5000億元!但真正的機遇還在“潛伏”

“新基建”一炮而紅,相關話題的熱度也居高不下。“新基建”包含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工業互聯網。

  而其中,作為最關鍵和最快收穫經濟效益的新基礎設施,5G基站的建設備受關注。

  日前,賽迪智庫發表文章稱:2020年中國5G上下游採購額將達5000億元。預計2020年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收入合計約4500億元,電信運營商在5G網絡設備上的投資額將超過2200億元。

  5000億元的市場規模看似龐大,但這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機遇或許還在“潛伏”。

  初期的市場機遇主要來自基站建設

  5G產業鏈可分為:設備製造、通信運營和終端製造。

  設備製造商包括基站、機房設備廠商及元器件、模塊生產商;通信運營商的代表是三大運營商,這點無需贅述;終端設備包括手機、智慧城市物聯網傳感器 、AR/VR設備等。

  在5G商用的前期,市場機會主要集中在上游的設備製造領域。

  簡單地說,機會來自基站建設所帶來的經濟產出。雖然下游市場的前景同樣值得期待,但下游終端市場能否得到充分發展,取決於上游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備程度。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5G手機,如果沒有5G基站,就沒有5G網絡,那麼5G手機中的“5G功能”也就只是擺設。

  因此,5G商用初期的市場機遇,主要來自5G基站建設,使5G網絡能否覆蓋更廣的範圍是關鍵。

  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5G基站數量超13萬個。今年,中國移動明確提出計劃建設30萬個5G基站;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計劃在今年三季度完成25萬個基站的建設,較原定計劃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建設目標。

  據估計,今年5G基站安裝量將達到63萬,預計同比增長384.62%。到今年底,中國5G基站數量預計將佔全球5G基站的50%以上。

  而且,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將會加大SA(獨立組網)模式5G基站的建設力度。

  目前大多數5G基站都是NSA(非獨立組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人們能夠享受5G的部分功能,比如高速傳輸等;但5G更核心的功能,比如低時延等,則需要在SA模式下才能實現。而只有鋪設了完整功能的5G網絡,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其他應用才能得到發展。

  中國聯通研究院專家人才、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康旗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5G對國家有兩個層面的促進作用,一是擴大通信行業本身的發展,二是極大地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並滲透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換言之,5G是“新基建”中的“基礎設施”,其他行業能否能在數字經濟時代得到更好的發展,取決於5G的建設情況。而要讓5G的“網”覆蓋更多的區域,就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

  新商業模式更值得期待

  毫無疑問,與基站建設相關的企業值得關注。但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值得“追捧”。

  “很多公司在貼5G的概念,但實際上做的還是4G和傳統通信的東西,其實並沒有業績爆發和指數級增長機遇。”輕舟資本合夥人劉康健說。

  劉康健曾長期任職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部,負責全國網絡的業務運營、維護管理、技術研究等工作,是通信行業的專家。他在信息通信領域參與投資了數十家科技公司,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他告訴億歐科創:“5G技術不是‘一夜長成’的,而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另外,現在社會上對5G的定義和理解越來越寬泛,越來越模糊,實際上並不是所有跟'通信'相關的概念,都能跟5G扯上關係。比如,部分在3G、4G時代做傳統器件、網絡管理的企業,也乘上了5G的'東風',但實際上,他們的業務並不會因為5G的到來而發生質的改變,也不會因為5G技術的變革而產生巨大的增量。”

  劉康健呼籲:“大家還是要理性看待5G技術和未來前景。”

  我們現在看到了基站建設帶來的巨大增量市場,但卻忽略了基站建設的主體--三大運營商的壓力。

  另外,在4G時代,三大運營商的業務處於上升期,因此它們願意,也有能力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基站;但如今,運營商業績壓力增大,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任性”。

  “現在很多5G基站,都是在過去4G時代已有的站址上升級改造的,而重新規劃新建站,特別是做好室內5G覆蓋,是非常複雜而且難度很大的工作。另外,5G網絡的建設和新業務相關,未來5G業務的發展情況也會直接影響到5G持續建設的速度;而各類新的建網模式的成熟和推廣也會影響5G網絡建設。”劉康健說。

  中國鐵塔的年報反應出了這一現象:2019年,中國鐵塔統籌5G建設需求26.5萬個,建成5G站址16.1萬個,97%以上都是利用已有站址資源改造實現的。

  我們現在能看到“機會”,只是浮現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還有一部分很可能只是"海市蜃樓"。那麼,究竟該尋找5G帶來的新機遇?

  劉康健認為,以下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第一,上游半導體芯片領域“國產替代”的趨勢。例如,目前在射頻芯片以及相關材料領域,中國依舊處於追趕和逐漸替代的態勢,能夠提供或正在研發這些核心零部件的高科技企業值得關注。

  第二,中游網絡產品領域,重點關注小基站、白盒基站、邊緣計算等新趨勢。5G採用“宏站+小站”的方式建設,宏站建成後,小基站的數量一定會越來越多,而且基站的架構和功能也會發生新的變化。值得關注的除了包括華為、中興等公司,也包括了佰才邦等新興的高科技公司。

  第三,“社會化建網”等新的網絡建設模式。運營商和鐵塔公司都面臨發展壓力,而5G網絡建設需要投入萬億級別資金。此外,建築內部一直是基站建設的難點。

  對此,劉康健認為:未來肯定需要通過新的模式和利益分配機制,發動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到5G網絡建設中。例如地產運營商、智慧城市運營商、車站機場、市政等主體,都有可能會全面參與,這其中將誕生新的商業模式與巨大的機遇。

內容關鍵詞:新基建 5G 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