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故事」項城王明口的來歷,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王明口的傳說系項城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王明口位於市境東部,谷河南岸。王明口地名的由來、與當地一位在谷河上擺渡的抗金義士王明有關,至今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北宋末年,谷河南岸有個樹王村,村裡住著個叫王明的人,常年在谷河上靠捕魚擺渡為生。一天,王明在谷河擺渡,遇見一位武僧從此經過,因為王明從小就喜歡踢腿弄棒,對待這位僧人非常尊敬和仰慕,這位武僧見王明身材魁梧,長像不凡,日後必有大用,談吐之間,願收王明為徒。

「一村一故事」項城王明口的來歷,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王明便拜這位僧人為師,白天師徒二人共同擺渡,夜間僧人向王明傳授武藝。數月功夫,王明練就一身好武藝。師父教會王明武藝後,就要離開王明繼續遊歷天下名山古剎,臨行時告誡王明:“武人應注重武德,習武本為強身護體,切不可持武欺人。”又說:“武人應以仁愛為本,忠義當先”。

王明將師父囑咐言語牢記在心,與師父灑淚而別。師父走後,王明為過往行人方便,在谷河岸邊搭一庵棚,不論酷暑寒冬,白天黑夜,就住在庵棚裡,有人過河隨叫隨到,從不誤事;有時遇到過河忘記帶錢之人或者是窮苦人、乞丐,王明不收分文,接送他們上岸仍面帶笑容,認為自己作了件善事。

年長日久,王明樂善好施,仁義君子之名為人們所傳頌,都把這個埠口稱作王明埠口。王明還帶領十里八村的小青年學習武藝,有十八人成為王明的武行兄弟。

「一村一故事」項城王明口的來歷,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金兵侵佔北宋京都汴梁,虜走徽、欽二帝,大批難民離鄉背井流向南方,經過王明埠口渡過的難民與日劇增。王明從難民口中聽到,金兵侵佔汴梁後,焚燬宮殿,虜掠庫中珠寶、殺戮百牲,慘不忍睹。金兵所到之處,隨處放牧,踐踏農田,使大片田園荒蕪。王明聽在耳邊、恨在心頭,王明還從難民口中聽到,嶽元帥帶領岳家軍北上抗金、在郾城一帶大敗金兵的消息,激發了王明抗擊金軍,殺敵報國的勇氣。

後來,金兵進軍陳州一帶,金兵統帥完顏兀朮就駐紮在沈丘縣北郊鄉兀朮營(兀朮營地名源於此),企圖渡過谷河,繼續南侵。王明眼見家鄉就要落入敵手,家鄉父老就要遭受苦難。遂即召集十八位弟兄商議,依靠谷河的有利地形和各自擅長水性的有利條件,設計在此殺傷金兵。

「一村一故事」項城王明口的來歷,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一天,金兵一隊前哨渡過穎水來到谷河岸邊,王明首先安排十七位兄弟,藏於谷河南岸蘆葦叢中,自己一人乘小舟在河中捕魚。金兵望見河中小舟,使呼喚舟夫將船靠岸,渡兵馬過河。

王明將船靠岸後,見岸上有幾十名騎兵,王明不慌不忙地說:“船小人多,不能人馬同渡,先渡人,後渡馬,一船也只能渡三五人”。金兵急於過河,也只好應允了。渡過河的金兵,便被南岸藏於蘆葦叢中的十七個兄弟消滅了。渡過幾船之後。

北岸金兵頭領不見南岸金兵回應,心生疑感,帶領幾名金兵一湧上船,與王明展開搏鬥,被王明用船篙打下水去,溺水而死。南岸的十七名兄弟,見王明在水中與金兵搏鬥,都攜帶兵器急急地泅了過來助戰,殺死金兵無數。後來金兵陸續趕來,王明等十八兄弟,終因寡不敵眾,都戰死在谷河岸邊,義士們的鮮血將谷河水都染紅了。

「一村一故事」項城王明口的來歷,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在項城這塊土地上王明等十八位義士,將永遠為後人所懷念。他們的忠骨被鄉親們收殮掩埋。王明被埋在王明口東南三里王老莊。現在王明口鎮樹王村的《王氏族譜》中,還記載有王明的名字,後人稱他為三世祖。

看一村風景,品一村故事。

你們村叫什麼名字?有什麼故事傳說?盛情誠邀你來參加《項城一村一故事》,下一個就是你們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