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慾望多多,做減法,關鍵幾個抓住就好

人生慾望多多,做減法,關鍵幾個抓住就好

前兩天,看到一句話,講孩子的:孩子的前途,短期看成績,中期看興趣,長期看格局。

內心表示深深的認同,在這個人人擠破腦袋追求好學校等於好成績,好成績等於好大學,考大學等於好工作的環境中,我們要做到獨立思考,在孩子還需要監護人幫助規劃孩子的生活學習的前十八年,是特別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就經常被帶跑偏,然後覆盤再修正。

今天再次聽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家信,其中一封信講做成一件事是需要規劃設計的,要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也不要傻傻的等待。

在這個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倒著推,以終為始,我到底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曾說過,我希望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喜歡做紅燒肉我也支持,你能把紅燒肉做到極致,成為全世界最好吃的,你也是成功的。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要考慮我們的孩子的最終的目標是什麼?

這就像一個企業,要有它的使命,願景,目標。

這是戰略問題,先確定了戰略才有戰術,才有執行。

阿里巴巴的使命是“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圍繞著容易做生意這個主題有了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甚至這幾年的金融領域。

見山開山,沒有路修路,一切都圍繞著他們的使命在做事情。

喬布斯的使命是“活著為了改變世界”,無論是電腦,還是iPhone,都是圍繞著改變世界來的。

有人可能會想這些都太虛,沒用,我喜歡隨遇而安,過平庸的生活

巴菲特與他私人飛機的故事瞭解一下:

過去10年,邁克·弗林特都是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

據他所說,在飛機上時,巴菲特曾跟他聊到過他的職業目標,以及有關職業發展的重點。

在那次對話中,巴菲特請弗林特列出未來幾年,或者在他未來的人生中,想要去做的最重要的25件事。

其實列出5到10個目標很簡單,但是如果你曾經嘗試過一口氣寫下25個目標或夢想的話,你就會明白其實很難。

弗林特花了些時間,寫出了一張包含25個目標的清單。

接下來巴菲特要求他查看清單中每一條,並圈出其中最最重要的5條。

這個時候,弗林特猶豫了,因為對於他而言,每一條都足夠重要。

不過,巴菲特還是堅持要求他必須從中選擇5條。

弗林特重新檢查了清單,並圈出其中5條。

然後,他就有了兩張不同的清單 —— 最重要的5個目標和剩下的20個目標。

巴菲特接下來就問弗林特,什麼時候開始投入第一張清單中5個最重要的目標,以及如何去做?

“我準備儘快開始。我明天就開始做,不,我今晚就開始”,弗林特說。

接下來,巴菲特就問起另一張清單,“那麼那些沒有圈出來的目標呢?”

弗林特信心十足的說,“這樣吧,我把主要精力放在頭5個重點目標上,但其次的20個目標,我會在達成頭5個重要目標的過程裡,抽空去做。”

巴菲特嚴厲的說,“不,邁克,你錯了,你沒有畫圈的那些,就是你的“堅決不碰”清單。

無論發生什麼,在你成功達成你的頭5項目標之前,絕對碰都不要碰。

那麼,你是否有目標?大的小的也寫25個,挑出最想實現的五個大目標,把它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

例如,我有一目標每年看30本書,每個月2.5本,平均每本書300頁,倒著推,300頁平均每天看25-30頁,每天晚上大約睡前半小時就能完成目標。

再比如,減肥,你想一個月減10斤很難,但是你如果是10個月減10斤,然後把目標拆分到每一天跑五公里,每天吃健身餐,邁開腿,管住嘴,我想應該是比較容易的。

先不去談使命願景,那麼先寫下最想實現的5個目標,從5目標裡面篩選出一個主要目標,把目標拆分到每一天小目標。

慢慢的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也會成就一個大的目標。

如果是特別特別大的人生目標,又可以拆分成N個小目標來完成。

其實看傳記、聽故事,不是為了要成就一番多麼偉大的事業,過得多麼不平凡,我們大部分人還是凡人,而是悟到別人之所以不平凡,是因為別人有幾項優秀的品質,好習慣,看別人的優秀品質來擴大我們的格局。

看書應該是最廉價的學習方式,看過有所悟,寫筆記,寫感悟、運用到生活中,分享給朋友,從學習到分享,從索取到給予。

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已經在發生變化。

人生想要的東西太多,關鍵不是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捨棄大部分,保留極小一部分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