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絕望的念想,悲悸的守望 ”

Meng&wei涼 LearningYard新學苑

白夜行:“絕望的念想,悲悸的守望 ”



01 關於本書

白夜行:“絕望的念想,悲悸的守望 ”

東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說作家。195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1985年憑藉《放學後》獲得江戶川亂步獎後,從此成為職業作家,開始專職寫作。在此後的十年裡,作品一直備受冷落。直到1996年《名偵探的守則》出版暢銷,東野圭吾重新受到關注。20年裡作品超過60部,幾乎囊括日本所有的獎項。


內容簡介

故事從一個叫笹垣的警官調查當鋪老闆桐原洋介被殺案展開。1973年,大阪一棟廢棄的建築裡發現了一具男屍,隨後警察展開調查,卻不了了之。此後19年裡,被害人之子桐原亮司和嫌疑人之女雪穗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躋身上流社會,在陽光下越走越遠,越走越高。一個在社會底層徘徊,於黑暗中除掉幾乎與她和他生活有礙的人。他們在黑暗中扶持前行,小心翼翼地掩蓋過去的傷痕,在黑暗中溫暖彼此,深入骨子的糾纏,只有彼此才能明白對方的悲痛。


02 內容賞析

白夜行:“絕望的念想,悲悸的守望 ”

絕望的念想,悲悸的守望

桐原拿起剪刀,讓刀刃開合了兩三次,發出清脆利落的刷刷聲。他左手拿紙,用剪刀裁剪起來,細膩流暢地移動紙張。友彥直盯著他的手,左右手的配合堪稱絕妙。未幾,桐原剪完,把紙遞給弘惠。她看著剪好的紙張,眼睛睜得渾圓。“哇!真厲害!” 紙張已經變成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手牽手的圖案。男孩戴著帽子,女孩頭上繫著大大的蝴蝶結,非常精緻。

雪穗說:“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他用黑暗換回女孩的光明,獨自在黑夜裡行走,用悽苦去救贖,他閉上了眼睛。她的影猶如白色的影子,她一次都沒有回頭。

“善”與“惡”

初讀時以為就是案件的推理與還原,在不斷告訴讀者線索的過程中,將壞人繩之以法,可讀到最後的時候才發現圭吾先生寫的是人心。隨著情節不斷被推向高潮,心中那個最不願最不可能的想法卻逐漸佔據主導,成為現實。在圭吾先生的筆下,人性的扭曲,醜陋不堪的社會和冷漠的人心一一暴露。

男主、女主自然是“惡”的,畢竟他們殺了那麼多無辜的人。可是在黑暗的世界裡相互扶持,在別人眼中的惡行,對他們彼此而言,卻是唯一的善良和溫暖。他們的行為不值得同情,可是他們的遭遇卻令人唏噓。他們過早的承受了那個年齡段不該承受的痛苦。

善的表象下隱藏著惡,而惡的裡面包含著痛苦,可這些痛苦裡面充滿的是對善的期盼。


03 經典語錄

白夜行:“絕望的念想,悲悸的守望 ”

一天中,太陽會升起,同時還會落下。人生也一樣,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會像太陽那樣,有定時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人害怕的,就是本來一直存在的太陽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

所有的守護,只為你一人在陽光下行走。

淡看人生,笑看風雲,生活一如往昔。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有些煩惱,只有你丟掉了,才有雲淡風輕的機會。

所謂白夜,是被剝奪的夜晚,還是被賜予的白晝,將夜晚偽裝成白晝的太陽,是出於善意,還是出於惡意呢?我一直在思考這些,總之我已經厭倦繼續走在這分不清白晝和夜晚的世界,我想走在白晝的街上。我的人生,就像是活在白夜中。結束吧,所有這一切為了你,也為了我。

彼此相愛的人,卻無法在一起,希望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即便付出了那麼多人的生命,最後還是辦不到。

就這樣我們兩個,不斷的製造謊言,改寫了我們之間的故事,我成了加害人,雪穗成了被害人,將一切都拋棄的我倆的人生裡,只留有一種美麗。


白夜行:“絕望的念想,悲悸的守望 ”

一千個人眼裡,有千個哈利波特。許多人說雪穗對亮司沒有愛,更多的是一種利用。亮司對她來說,只是她達到目的唯一可以信任的對象。可我覺得雪穗是愛亮司的。雖然作者在結尾中寫道,在亮司死的時候,她只是一如既往的優雅,從容,淡然的說道,我不認識他,然後就離開,一步也沒有回頭。或許是因為那未回頭的臉上掛滿了淚珠······

END

文字|Meng&wei涼

排版|Meng&wei涼

審核|王夢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