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76天過去,武漢終於解封。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從1月23日至3月30日,武漢人在美團產生了396萬訂單。超五成武漢騎手送過醫院訂單,其中34.7%騎手多次參與醫院配送。

封城期間,騎手們用一輛輛電動車擺渡武漢人的生活物資。18.6%的武漢騎手日均配送距離超過50千米,配送平均重量比往常增長了46.2%。一名武漢騎手跑了3582單,成為送單量最多的騎手,平均每天接53單。

過去,送外賣僅僅是單向配送行為;封城期間,武漢人不僅給了騎手的3.6萬次打賞、21.7萬次感謝、還有各種防疫物資、生活物資的”投餵”,關懷、誇獎、致敬等等互動行為激增。八成武漢騎手認為職業尊嚴得以提升。

396萬份訂單背後的新基礎設施

從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訂單數據見證了武漢疫情得以控制,生活一步步好轉。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訂單數據可以將武漢抗疫生活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封城初期,口罩需求上漲而供給不足;囤貨需求導致生鮮果蔬銷量攀升。平靜期,除了滿足基本生活的生鮮蔬果外,消費近乎停滯。復甦期,大餐(100元以上訂單)、奶茶、熱乾麵等非生活必需品訂單量穩步回升。比起封城初期,截至3月30日,武漢奶茶訂單增長了609%,熱乾麵訂單增長了211%,大餐訂單增長了1101%。

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20年1月23日到2020年3月30日,共有超萬名美團武漢騎手參與配送工作,共為醫院、武漢市民配送396萬單。這些騎手以30-40歲的中青年為主,佔比41.4%,超過七成的武漢騎手來自湖北本省。

正是因為有他們,武漢每個角落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會被落下。從訂單熱力圖來看,覆蓋了武漢全域,漢口站、武漢站、光谷附近則訂單量需求更為密集。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一名武漢騎手跑了3582單,成為送單量最多的騎手,平均每天接53單。他的配送軌跡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一樣滲透在武漢江漢商圈,覆蓋了武漢中心醫院、武漢第一醫院、協和醫院等幾大重要節點。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封城期間,武漢人的生活採買大多依賴送貨上門的物流系統完成,武漢騎手成為支撐武漢生活運轉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礎設施。18.6%的武漢騎手日均配送距離超過50千米。配送貨品的平均重量比往常(2019年平均值)增長了46.2%。沉甸甸的訂單往往讓騎手記憶猶新:有位顧客買了10箱牛奶,這相當於一位偏瘦成年男子的體重。

除了往常的快餐盒飯、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之外,讓騎手們印象深刻的訂單還有:30包檳榔;失戀女孩要買的兩盒煙;年輕母親要的奶粉、尿不溼;打賞1000元的“土豪”要買20斤牛肉;排隊4小時搶了近三百元的菜;幫顧客喂貓。

夜宵是武漢人不可或缺的第四餐,封城期間,還有22.0%的訂單配送發生於夜間。從下午六點到凌晨五點,騎手們活躍在夜深人靜的街。夜間TOP5訂單品類裡除了快餐小吃、便利店、超市,人氣很旺的還有海鮮燒烤和地方菜,這些訂單是武漢人的深夜慰藉。

疫情爆發後,廣大醫護人員迅速投入到病人的救治工作中,而騎手們則開始往返於醫院與街頭,為他們遞送食物與物資。

“有個護士說,我們是疫情的第1道防線。你們(騎手)就是第1道防線的保護者。”問卷調研裡一位武漢騎手回憶,醫護人員對騎手也是惺惺相惜,哪怕面對面,都會要求把餐放在兩人中間地上。

數據顯示,在參與配送的武漢騎手中,有54.1%執行過一次醫院配送工作,也就是說,過半數騎手都曾配送過醫院訂單,其中,34.7%執行過三次以上醫院配送工作。

醫護人員最愛點的菜品裡,除了方便的快餐簡餐,川湘菜、湖北菜皆位居前列。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在10.2萬醫院訂單中,有6%來自武漢以外的城市,是全國各地用戶通過外賣的方式,向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送去實實在在的關心。一位顧客連續每天下訂單給中醫院的醫護人員買大量礦泉水;正月十五送往醫院的湯圓等等。

除了醫護人員,老人等特殊需求的人,也是讓騎手們牽掛的對象。問卷調研中,有25位老人被騎手們提及,他們大多獨居,兒女或遠在外地,或近在隔壁小區,七八十歲的他們無法下樓取貨,騎手和小區溝通得以送貨上門;有的是身有舊疾,需要騎手持續送藥維繫。

封城期間,武漢人通常會在完成一單後,主動加騎手微信,以便第二次溝通求助。調研顯示,83.3%的騎手曾收到顧客加微信申請,其中有12.7%的騎手收到50人以上的微信申請。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加微信後,顧客會提一些個性化的需求,比如:視頻直播超市動態以決定如何囤貨等等。與此同時,顧客也會通過微信額外給騎手紅包作為感謝;更貼心的顧客加了微信後會每天問候囑咐騎手注意安全;還有一位顧客對騎手錶示“終於可以找個人說話了”。

問卷調研中,騎手們多次提及時常有保安、志願者、顧客問他們怕不怕,有的坦言“回家了都不敢抱孩子”;有的則有些許無畏“不管什麼情況總得有人犧牲自我,顧全大家”。

儘管有恐懼,也有焦慮,但武漢騎手們更多是樂觀和平靜,分別佔比60.7%和49.6%。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21.7萬次謝謝提升職業榮譽感

過去送外賣僅僅是個單向的行為,封城期間,和騎手互動、打賞“投餵”騎手成為武漢人的新風尚。封城期間,武漢騎手共收到來自市民的3.6萬次打賞,打賞次數是2019年全年的4.2倍。一些騎手“十動然拒”,堅持不要額外的打賞(拒絕的主要是微信紅包和現金)。

問卷調研顯示,武漢人除了給外賣小哥塞口罩、酒精、消毒水、護目鏡這類防疫稀缺物資,還有送牛奶、蜂蜜、雞蛋、酸奶、蔬菜等營養品“提高免疫力”;“老奶奶每週親手包的餃子”;“好貴的車釐子”;“一雙防水加絨的雨鞋”;還有武漢人主動承諾疫情結束請騎手吃飯。除了通常意義上的顧客,還有深圳騎手給武漢騎手點餐,說了句“加油”。

除了物質層面的鼓勵,騎手們更在意的是職業上的認可。問卷數據顯示,有80.2%的騎手認同“通過疫情,騎手這個職業更受尊重了”。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有了共同抗疫的交情,騎手們感受到武漢人態度的微妙變化:“剛開始碰到路人,他們會說你們這是要錢不要命啊!到後來就有不少人說多虧有你們幫忙,不然真不知怎麼辦。”、“他們看我們眼神不一樣了吧,那種敬畏欣賞的眼神可能讓我感覺更有動力。”

問卷調研裡, 71.1%的騎手為自己在疫情期的表現打了5分(非常滿意)。“自豪”、“驕傲”、“光榮”,“神聖”成為武漢騎手們形容自己職業的關鍵詞。

疫情期間,武漢騎手共收到來自武漢人的21.7萬次謝謝、9千次辛苦、8千次快樂和3千次加油。武漢人不吝嗇用那些誇獎醫護人員的詞彙來稱讚騎手們:“英雄”、“逆行者”、“救命恩人”、“戰士”、“黃衣天使”。此外,“好朋友”、“友情”、“家裡人”這類象徵更為溫情關係的詞彙開始出現在騎手的問卷調研裡,超越了原有服務關係。

花式褒獎之外,來自交警、老人、兵哥哥的敬禮、醫生的鞠躬、路人豎起的大拇指等等舉動,成為特殊時期武漢騎手們的自豪之所在。

儘管受到諸多褒獎與認可,當被問及如何評價起自己在疫情期的工作時,58.1%的騎手認為“自己只是平凡人,需要通過工作來養家餬口”;54.0%的騎手“有一種使命感,希望為武漢為人們做點什麼”;52.8%的騎手認為“自己是城市擺渡人,為大家傳遞生活所需”。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武漢得以解封。伴隨著外賣訂單量和生活服務業復甦率的上漲,這座英雄城市正在春天裡漸漸醒來。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數據說明:本文涉及美團研究院數據,如無特殊標註來自美團平臺2020年1月23日到2020年3月30日數據。武漢騎手定義為:從2020年1月23日到2020年3月30日在武漢地區有過一單的騎手。問卷調研數據:2020年4月1日到2日,美團研究院對疫情期武漢騎手定向發放調研問卷,共回收1080份有效問卷。)

396萬單、21.7萬次感謝!美團這份數據見證“恙中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