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匣山村隨筆(文

從明水出發,驅車一個多小時,走上七十里山路,就到了我的老家,四面環山的“石匣村”。

我家住在一座小山的山腳下,門前有條小河流過。這座小山叫“風坡”,相對於周邊綿延的群山而言,風坡頂是最矮的小山頭了。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到風坡去玩,在山上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的樂趣。摘酸棗、摘赤李子、摘柘子、摘野葡萄、摘山莓,逮螞蚱、抓蠍子、掏鳥窩,挖何首烏、挖穿山龍、挖山藥……夏天的時候山上還有清涼的泉水流下,在半山腰的自留地裡爹孃還給我們這些嘴饞的孩子們種上了桃、杏、梨、蘋果、山楂、核桃……這一座座的大山,承載了我童年大多數關於吃喝玩樂的回憶。

記憶中的大山總是很熱鬧的,一開了春,勤勞的鄉親們就開始在那些不甚規整的梯田裡忙碌著,這些貧瘠的黃土地就是一家子一年的生計。可現在的大山已經沒有了往日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村裡的年輕一代已經厭倦了小山村的偏僻落後,都爭先恐後地逃離這裡到繁華的城市去打拼了。大山變得冷冷清清了,山上的茅草瘋長著迎著寒風狂舞,肆意地冷笑!

我站在山頂,望著空曠的大山,恍惚間彷彿回到從前,我在這邊的山上放著羊兒,爺爺在那邊的山地裡辛苦勞作彎腰揮汗,面朝黃土背朝天!爺爺已經近九十歲了,一輩子與這大山相伴,如今年紀大了上不了山了。可對大山而言,爺爺他們才是這大山的主人,而他的孫兒,在這裡出生,在這裡成長,卻終究成為了過客,漸行漸遠……

沿著崎嶇的山路走著,腳下的石塊光滑無比,這是祖祖輩輩千百年來留下的印記!山下的桃花開了,依舊那麼燦爛,卻不知是為誰開,是為誰敗!千百年後,又有誰會走過這裡,踏著這印記,或者,流連在這大山裡……

青山下,茅草屋,夕陽西下,落花紛飛……

一方石板凳,我靜靜地坐著,聽河水潺潺,流淌的,是我的一生,它的四季……

景曄寫於2017年3月23日

石匣山村隨筆(文/景曄)
石匣山村隨筆(文/景曄)
石匣山村隨筆(文/景曄)
石匣山村隨筆(文/景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