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這是睡不著少女今年原創的第024文章

給現代社會間歇性踟躕滿志,間歇性精疲力竭的“積極廢人”


“如果上帝為我們選擇了命運,那是因為他相信我們可以做到。不管怎樣,我們都已走得太遠,無法放棄。

01

最讓人絕望的是,茫茫大海,你不知距離陸地還有多遠。

《太平洋幽靈》並不是一部鬼片,而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二戰飛行員求生電影。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機長Harold

簡單概述起來就是:1942年,當美國海軍正要為“珍珠港”事件對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進行打擊報復時,乘坐同一架戰鬥機的機長Harold Dixon、投彈手Tony Pastula、無線電通訊員Gene Aldrich因為迷失了航線,燃油耗盡,不得不跳機求生的故事。

片子的基調真實平淡,還夾雜了淡淡的幽默與溫情,三個人撐起一部場景單調的電影,話劇都不敢這麼玩兒~

而少女我,大概是因為兩位小哥哥的顏值和演技才看完了這部片吧。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其實,少女本身就很喜歡這種野外求生的片,不管是在叢林、雪山、沙漠、荒島,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渺小的人類在自然的偉力之下苦苦掙扎,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展現的其實是人類在極端環境下被激發出來的堅強意志,以及人類生理和心理所能到達的極限。

少女就是想看看,人類這物種究竟有多麼頑強,以及跳出“物種”的視野看到的人類最真實的狀態。

別人在苦苦求生,少女在思考人生,這就是看這類電影時少女的心理活動,通過別人的極限開拓自己的極限,這樣在平時遇到難題或人生中的困難時,也會相應地看淡一些。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全片中最勵志的一段對話,送給也許現在過得很辛苦的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別胡說八道!如果上帝(老天)為我們選擇了命運,那是因為他相信我們可以做到,對麼?畢竟不管怎樣,我們都已經走了太遠,無法放棄了。

A man plot his course, but the Lord decides.

—enough of that bullshit! If God chose our course, it’s because he wants us to make it, right? Either way, we’ve come way too far to give up now.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02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本片並沒有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樣跌宕起伏的戲劇性情節,和絢麗的CG效果,大多數時間,我們的三個主人公都是四仰八叉、相互交疊地躺在小皮筏的船沿和船底,間歇性踟躕滿志,又間歇性精疲力竭的樣子。

這多像在大城市裡掙扎打拼的我們自己啊。

有的時候,你不得不承認人力真的太過渺小,所以許多人選擇了繳械投降,可是看看這樣的影片,你又會覺得與他們相比,自己的那些痛苦又不算什麼。

沒有任何補給,3個人擠在寬1.2米,長2.4米的黃色小皮筏上,經過34天的艱苦漂流……

戰勝了自己的絕望、飢餓、痛苦,以及同風暴、鯊魚鬥爭等艱難險阻,終於在漂流1000多英里後登陸了位於南太平洋上的普卡普卡島(the Island of Pukapuka)。

到底,是什麼支撐著他們一直走到最後?答案當然在影片當中——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大概是對親人、愛人的牽掛與愛吧。

機長Harold不斷回想著自己的妻子,投彈手Tony不斷對兩人講述他的妹妹有多麼可愛,而通訊兵Gene則是在Tony的講述中對他的這個妹妹產生了說不出的愛意。

這大概是全片最溫情的兩個片段了吧,電影呈現時還帶有一些魔幻浪漫的意味:比如Tony妹妹坐在桌旁出現在海面上的形象: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Tony:“嘿,我有個妹妹,你倆會很合得來。她性格隨和,比我好看多了,她大約1米62,有一頭棕色的長頭髮,綠色的眼睛,她是廚房裡的魔術師,她喜歡看書,她穿著……衣服。”

Gene:“熬過這關之後,我會感謝你介紹我們認識,感覺她是個很好的人。”

Harold:“我的妻子,她有一件漂亮的黃裙子,不小心用煙燙了個洞,她就在洞上縫了只白鴿。我能想象出那裙子和鴿子,可我看不到她的面容。”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Gene:“Tony,我真的相信我已經愛上你妹妹了。”

Tony:“你倆會很般配。”

03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塵世間最好的安慰,就是有個好基友:陪你度過人世間最艱難的時刻。

曾以為,最讓人絕望的是,茫茫大海,你不知距離陸地還有多遠。

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你並不是孤身一人,還有人陪你聊天,還有人陪你想象登陸後的情景,以及思念你的妻子、妹妹、和未來的妻子。

沒有錯,影片最後透露,帥氣的通訊兵Gene在上岸後,真的跟Tony的妹妹見面了,而且還在1946年(獲救4年後)跟他的妹妹結婚了。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塵世間最美好的安慰,大概就是這樣了吧。

3人在不知名小島登陸後,殘酷的戰爭依然在進行著,Tony也因為漂流過程中受的傷無法繼續服役,與之後與回到海軍的飛行員長官Dixon和兄弟Gene相隔一方。

但人與人之間那種互相信任、相濡以沫的感情足以支撐起我們對這世界的最後一份希望。

由於挽救了機組人員,飛行員Dixon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但他再未駕駛過戰鬥機;Tony於1986年去世後,骨灰被撒在了海上;Gene作為通訊兵一直服役到二戰結束。

三人的命運各不相同,雖然少女有點劇透,但你只有看過電影裡他們經歷的那些艱難時刻,才會真實地感受到那種溫暖。

04

本片的英文名叫做:Against the Sun,別名還有Ghost of the Pacific,中文譯名是根據後者翻譯的,但少女比較喜歡前者,一語雙關,直譯出來的話就是:“與太陽對抗”。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這個片名的優點有二:

1、直接表明了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頭頂上的太陽,即嚴苛的自然環境。在太平洋的強烈紫外線下暴曬34天,又沒有防曬霜考驗塗,再被鹽分高的海水經常這麼泡著,加上身體脫水,皮膚潰爛的情況,直接把人逼上絕望的邊緣。

2、隱喻了二戰的對手,日本

想想日本的太陽旗就知道了。最後三人登上島嶼前,Tony還問:要是這島上有日本人把守,怎麼辦?隊長Dixon說:我們還有別的選擇麼?對啊,那個殘酷的年代,很多人都別無選擇——只有為了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努力奮鬥,才是人們唯一的選擇。

戰爭是殘酷的,自然是殘酷的,但本片導演卻在一個似乎與世隔絕的小皮筏上著力表現了殘酷背景下溫情的人性。

看著三個大老爺們一天天數著蒼涼悽美的落霞,時間漫長得既殘酷又有幾分詩意。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三個人並沒有出現觀眾預想中,因為飢餓而互相殘殺的場面,唯一爆發的小矛盾也因為對隊長Dixon的服從而被化解掉了。

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叛逆,但那個特殊時期年輕人們對長官的“絕對服從”精神,又從某種意義上拯救了他們的生命。

那個年代人們特有的“純真”,在這部電影中被放大展現出來。

沒有嘲諷、沒有歧視,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特立獨行,但是看著裡面兩個年輕人和一箇中年人和諧共處的樣子,看著他們相互傾訴、理解、體諒,靠著樸素的樂觀主義精神不屈的意志度過了這個難關,最終獲救的情景,讓人看到最後也忍不住激動地振臂高呼——

“太好了!我們得救了——”

《太平洋幽靈》:別抱怨了,哪個成年人不是劫後餘生?

相信人性中的美好,看來也並不是這麼難,因為相信,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如果不怕劇透,可以看看少女剪的最後三人登陸的場景以及真人彩蛋:

看完了這些片段,是不是也感覺很感動、很治癒呢?

在都市中生活的我們,平常有太多的不如意,我們也常常調侃自己“差不多是個廢人了”、“跟鹹魚沒有兩樣”,可嘴上說說可以,心裡千萬不要這麼想哦 。

看看片中主人公們勇敢面對災禍時的表現,或許我們可以從“積極廢人”的狀態中暫時解脫出來,讓自己的心態變得平和一些,更有韌性一些。試著去找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可以投入精力專注去做的事情,也許你就不會那麼消極。

那麼難的34天都挺過來了,我們也要相信奇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