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D的“百億補貼”,到底香不香?

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始於618大促,大規模的補貼高客單價的商品。食品、運動、海淘、數碼3C不僅保真,價格也大幅低於其他電商平臺,新出的iPhone11,在拼多多上正品64G的竟然不到五千塊錢!

PDD的“百億補貼”,到底香不香?

相信多數人一開始對拼多多的認識是:山寨大本營,假貨氾濫。我最開始看到這個活動的時候,其實也是完全不信的,一直沒有下過一單。直到有幾個朋友下單之後,紛紛跟我說這個活動裡面的商品非常穩。

我就也嘗試性的下了一單。

我的天!

PDD的“百億補貼”,到底香不香?

這個還真是能夠實實在在的省到錢的,還保真。

關於能真正省到錢這一點,近期朋友給我發的一張圖片,也能夠側面進行佐證。

PDD的“百億補貼”,到底香不香?

我這位朋友既不是刷手,也不是黃牛,但是下單後這一單依舊被PDD的風控攔截了下來。

為什麼呢?

他的收貨地址選在了大學裡面。

PDD的“百億補貼”,到底香不香?

我們知道,大學學生相對來說,屬於價格敏感型人群,能省點就省點,有羊毛儘量要薅一下,這個可以理解。薅的訂單數量多了,地址又是同一個,後續的下單即使是正常的,也會統統都被風控攔截了下來。

攔截就攔截唄,跟省錢有什麼關係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概念,就是電商優惠券的分類。

分為金本位優惠券和非金本位優惠券

PDD的“百億補貼”,到底香不香?

簡單的來說,金本位優惠券屬於賠錢賺吆喝,是平臺(或者商戶)真金白銀的拿人民幣去補貼的。比如外賣大戰和打車大戰裡面的大額補貼,一頓外賣一塊錢就能吃,打車不要錢,甚至還能倒貼錢。

這種優惠,就要

嚴格做好風控,讓補貼切實的補貼到預期的人群,達到補貼效果(拉新、粗活、留存,改變用戶價值觀)。如果優惠和補貼都被第三方羊毛黨疾風勁草式掠奪乾淨,對產品的拉新促活又沒有絲毫的幫助,那就真的是燒錢做公益了。

喝過瑞幸的朋友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如果長時間不喝瑞幸的咖啡(不需要很長時間大約2周左右),賬戶裡面就會送你一張3.8折或者1.8折的優惠券。時間越長,給的折扣就越低。1.8折,一杯美式還不到4塊錢,肯定是不賺錢的。

非金本位優惠券則是加價1000塊錢再降1000塊錢的套路,形式各異,但是內涵不變。這種券,隨便發,用的人越多才越好呢!用的越多,平臺(商家)賺的就越多。

介紹完這個概念,我們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上面那個圖了。如果PDD不是拿著真金白銀補貼了用戶,那麼這個下單就正常發貨就好了,反正能賺到錢。

恰恰就是,這筆訂單不僅賺不到錢,還要補貼一部分,所以要保證錢用在刀刃上,萬不能讓這個訂單被羊毛黨薅走。

只要疑似風控有問題的,錯殺一千不留一個,統統退款。

最後我用我自己的賬號幫他下了單,正常發貨,貨已收到。

雖然我沒收到PDD的廣告費,但是這裡我還是要說一句:如果有一些正品的鞋子、手機什麼的想要買,又想省點錢,還是可以考慮到PDD上瞄一眼的。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認知問題,很多人都認為拼多多的目標人群是五環外人群。但是我們可見的是,在其Q2的財報裡面顯示,拼多多已經走進了五環內:

(1)1月,一二線城市用戶的GMV佔比為37%,6月份,該比例迅速攀升至48%

(2)截至6月底的前12個月,拼多多平臺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增長至1467.5元,較去年同期的762.8元同比增長92%,幾乎翻了一倍。

我們不用擔心這個數據是假的,因為財報可能不會說人話,不全告訴你,但是呈現出來的數據,一般都是真實的。第三季度的財報雖然還沒出來,但有了這個百億補貼,相信Q3數據會更好看。

PDD的“百億補貼”,到底香不香?

黃錚給股東的一封公開信裡面,提了三點:普惠、人為先、更開放。

拼多多破局於五環外,立足於五環外,要實現口中所說的普惠——服務最廣大的普通人(使命)。那麼五環內的這一步,就是不得不邁出重要一步。

若干年後再回頭來看,也許這個“百億補貼”活動,可能就是那個“欲窮千里目”的柳暗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