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不能因為怕丟了面子,就犧牲孩子

1

前天晚上排隊買栗子,旁邊是一個小麵攤兒,有一桌坐著幾個男人,其中一個還帶了個5、6歲的男孩。

男人們酒足飯飽之餘,便開始了戲弄孩子的行為。

叔叔A偏要說孩子是女孩兒,不是男孩;叔叔B火上澆油,你怎麼證明你是男孩兒。

終於等來了孩子指著自己說出了那句:我有小雞雞。

一群男人咧開大嘴哈哈笑,奇怪的是,明明都在笑,但看上去卻是那麼猙獰。

有個朋友曾說,小時候去別人家玩,有個大人硬要說她是撿來的,不是親生的。

她說不是,那人硬要說,就是。

她大喊就不是,那人偏說,你就是!

幾個來回敵不過,最後她哭著跑回了家,轉身的一瞬間,背後傳來了一屋子人的狂笑聲...

很多年過去了,她早已忘了當年是去的誰家,甚至已經忘了戲弄她的,是哪個大人,

但她永遠忘不了自己當時那種自我懷疑、傷心無助的感覺。


做父母,不能因為怕丟了面子,就犧牲孩子


昨日帶寶寶到樓下玩,看見一堆人鬨堂大笑,原來又是老套的"有了老二逗弄老大"的故事。

後臺常有媽媽求助,說剛生了老二,老大的境地說是萬劫不復可能有些誇張,但是作為親媽感覺都不知道該如何救她了...

總有人說你媽不要你了,你媽喜歡弟弟…

每天替娃擋、安慰娃,覺得心好累。

那些隨口戲弄別人家孩子的人,樣子都好醜。

2

這世界並非那麼友善,你退一尺,別人便會退一丈。

有的時候正是因為你的“禮貌”,才給了別人得寸進尺的契機。

長大之後,我回想自己的小時候,時常覺得自己蠻無禮的。

我父親不抽菸,身邊的親戚們也都不吸菸,我自小很討厭煙味兒。

小時候家裡有段時間很多人來打麻將,一屋子人,男的盡是吸菸的。

我沒大沒小的說:在我家不許抽菸,請出去抽完了再進來

在那個婦女都沒什麼地位、孩子更沒地位的年代,可以說是很沒禮貌了。

但是,兒時的記憶裡,雖然叔叔們都無奈的說,這丫頭!

但我並沒有因此受到父母的訓斥。

在我的堅持之下,確實沒有人再吸菸了,不過,慢慢的大家就不來我家打麻將了。

也許有人會說,真矯情

是,長大之後,很多場合、飯局,我沒再用同樣的話懟別人,在烏煙瘴氣的飯局裡,即便兩眼嗆的想流淚,我也能笑著堅持。

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這並不一樣,逆來順受是一種體質,而甘願妥協是一種選擇。


做父母,不能因為怕丟了面子,就犧牲孩子


如果當初父母嚴厲斥責我,我便不敢繼續堅持自己的權益,儘管萬分不滿,也得默默忍受。

也許因此便養成了逆來順受的性格,長大之後,即便時機跟條件允許,怕是也不敢向別人申明:請不要在我面前吸菸。

每個人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跟這個社會妥協,但是,那是長大之後自己的選擇,不應該在孩童時就被迫揹負。

成人世界的玩笑、戲弄、行事後果,不應該選擇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作為承擔對象。

做父母的,應該幫孩子撐起這頂保護傘。

很多時候,恰恰是你沒有幫孩子維護的那些小事,阻擋了他長成一個有禮有力有節的人。

小時候的不願,不能成為長大之後的不能,只能淪落為一種犧牲自我的妥協。


做父母,不能因為怕丟了面子,就犧牲孩子


3

別人對孩子的戲弄,我們能擋的,自然要幫孩子擋,那些擋不住的,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學會堅強。

同樣是二胎這件事,我有個朋友就做的不錯,雖然3歲孩子的處事結果沒有成人那麼盡如人意。

自打生了老二,身邊挑撥離間者終日有之,拍都拍不散。

開始她魔擋殺魔、佛擋殺佛。

生之前就告誡了家中所有人,在老大面前不能有媽媽喜歡妹妹、或者比較兩個孩子的言論。

但是她前腳才生完,有七大姑八大姨來探望小寶寶,孩子的姑奶奶就開口了:大寶,你看媽媽只讓妹妹吃奶,不讓你吃奶了吧?

冷箭簡直防不勝防。

當晚喂妹妹吃奶的時候,大寶就偷偷的咬妹妹的腳,朋友見了又氣又難過,默默把視頻發進家族群,沒說一句話,意思也很明瞭了:看你們乾的好事!

但,堵得住自家人的嘴,堵不住外人的嘴啊,隨便一個跟娃玩上三分鐘的小區大媽、陌生的路人,也可能問出“

你媽是不是更喜歡你妹妹”這種問題

她終於明白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敵人”總能出其不意,既然替娃擋不過來,不如就讓娃自己強大。


做父母,不能因為怕丟了面子,就犧牲孩子


於是開始給娃洗腦:

我愛你跟妹妹是一樣的,我很愛你,也很愛妹妹,而且妹妹也很愛你…

但有一些人,會說出一些又酸又臭的話,讓你聽完會想討厭媽媽或者討厭妹妹。

讓你覺得不舒服或很難過,就像你聞到了討厭的臭屁一樣。

但別怕,這時候只要你扇扇自己的鼻子,把這些話扇走它們就不會傷害你了。

3歲的大寶深得媽媽真傳,再聽到這種話,首先糾結的不再是媽媽到底喜歡誰,而是啟動媽媽說的自我保護機制。

小娃的理解能力比大人想象中還有畫面感,某天被一個小朋友的奶奶問道“你媽現在抱著你妹妹睡覺,不抱著你了吧。”

小娃直捏著鼻子用手扇,反問對方:奶奶,你是不是放了一個屁,我聞著臭臭的。

朋友說,當時差點笑噴。

事後跟孩子說,直接挑明別人放屁是沒有禮貌的,下次,自己捂住鼻子就好了。

但當下,對方肯定會覺得這個孩子很無禮。

可有時候,寧可你欠點禮貌,也不願你被無緣無故的傷害。

更大孩子的例子,我能想到的便是黃磊的大女兒了。

在《爸爸去哪兒》裡,別人問你是愛爸爸還是愛媽媽的時候,多多沒有回答,反而一臉敵視的問,這個問題到底是誰問的?

那個眼神,可以說是很不友善了。

窮追不捨之下,多多一臉認真嚴肅地說:“怎麼可以問這個問題呢?如果你說喜歡爸爸,那麼媽媽聽了會很傷心,因為媽媽那麼費勁地生了你;如果你說喜歡媽媽,那麼爸爸聽了會很傷心,因為爸爸一直在辛苦地掙錢養你。”

當時便覺得,這個孩子真是犀利的恰到好處


做父母,不能因為怕丟了面子,就犧牲孩子


4

幫孩子抵擋風雨的同時,也得讓他自己修煉出一個強大的氣場。

你是什麼樣的氣場,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你是什麼樣的氣場,就能震懾住什麼樣的攻擊。

不懷善意的人選擇什麼樣的人作為欺凌和戲弄對象是有跡可循的。

他們總是能找準軟柿子捏。

有的時候甚至與素質無關,這是一種難以控制的本性。

所以,才會有人對領導唯唯諾諾,對弱小的孩子隨意戲弄。

做父母,不能因為怕丟了面子,就犧牲孩子。

一定要示範給孩子看,你的善良是如何自帶鋒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