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慶餘年”事件,談談誰該為知識產權買單

近期最火的電視劇,非《慶餘年》莫屬。

作為一名原著黨,安安本對翻拍的電視劇不以為意(主要是翻車的例子太多),但耐不住身邊朋友的一直安利,打開電腦看了兩集。嗯,真香。

透過“慶餘年”事件,談談誰該為知識產權買單

之後在騰訊視頻和愛奇藝上播出的《慶餘年》火出圈的,不僅僅是因為劇情設計巧妙,還因為該劇出現了付費超前點播和盜版等問題,最近頻頻登上熱搜。

透過“慶餘年”事件,談談誰該為知識產權買單

《慶餘年》播放期間,播放平臺以每集3元的價格,向包括VIP在內的用戶,提供“超前點播”特權,即VVIP。如果用戶花費50元,就可以享受一直比VIP會員多看6集的特權,單獨解鎖一集3元。如此行為引發了眾怒,很多人抱著賭氣的心態,加入了看盜版的行列。於是,盜版更加猖獗。

據有關部門統計,《慶餘年》侵權鏈接55672條,盜版播放預計達到5億次。盜版,一直是影視行業一個無解的難題。《人民的名義》、《延禧攻略》、《親愛的熱愛的》等,這幾年的熱門劇集,也都有過被盜版的經歷。

透過“慶餘年”事件,談談誰該為知識產權買單

這次《慶餘年》在正版剛播出不久,就洩露了全集,且還是高清,比較罕見。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劇大熱,讓盜版分銷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機。

而在此前,無論是熱播電影還是電視劇,洩露事件一直頻頻發生。IP熱劇《陳情令》進行超前點播時,錄播大結局資源在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流傳,有人公開出售高清版,1.98元就能觀看全集。同是大熱劇的《延禧攻略》,去年被越南一家大型視頻網站ZingTV盜播。用戶不僅能看到同步更新,還可以提前看9集,並且能夠通過下載的方式觀看。這也直接導致,越南版提前播出的劇集,在國內以資源分享方式流傳。

對於此次《慶餘年》的盜版氾濫原因,首先,影視消費者對平臺方收費模式不滿,本身的會員價值並未充分體現,成為本次盜版氾濫的最重要原因。其次,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尚未達到讓人滿意的程度,老百姓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還未達到較高的水平。依然有不少人還是覺得能提前過上劇癮,是否為正版已經不再重要。

眾多的原因,使得此次熱播劇《慶餘年》盜版橫行。在指責影視平臺收費模式的同時,也該認真反思,如何才能將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