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零售企業的物流變革思考程

疫情後零售企業的物流變革思考程

作者 | 喜崇彬

來源 | 物流技術與應用


導讀

零售行業成長遭遇“疫情”突襲,行業原有供應鏈和物流體系面臨衝擊,新的運作模式迎來機遇,行業格局和發展已不可避免面臨改變......

疫情後零售企業的物流變革思考程

零售行業遭遇“疫情”突襲

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0,987億元,進一步縮小了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預計2019年我國有望突破40萬億元大關,超過美國總體規模。進入2019年以來,中國零售消費市場總體發展平穩,深耕低線城鄉市場,持續優化消費結構,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零售保持強勁勢頭仍是主要趨勢。在欣欣向榮的行業背景下,我們看到整體行業集中度仍較低,國內前五大超市企業的市場份額僅為27%,國內零售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行業巨頭們動作頻頻,如蘇寧國際在2019年6月收購了家樂福中國80%股份,成為國內最大線下連鎖零售企業。打造競爭力的背後,離不開卓越的供應鏈能力以應對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行業企業紛紛意識到,想要在日新月異的零售市場中多分一杯羹,提升自身的供應鏈管理能力無疑是超越對手,贏得市場的關鍵一環,而其中的物流運作正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然而,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給我國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和挑戰。為了抗擊疫情,我國主動封鎖病毒傳染源頭城市武漢,組織全國民眾大規模隔離,為全國和世界爭取戰“疫”勝利做出巨大貢獻,但是同時也致使社會經濟活動嚴重停滯。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零售體系作為公眾民生生活的重要保障行業,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零售行業的正常營運需要零售供應鏈和物流體系的支撐。目前,疫情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對零售行業供應鏈和物流的運作帶來巨大挑戰。挑戰主要有兩點:第一是供應鏈瓶頸越來越明顯。隨著交通的部分封閉,運輸線嚴重受阻。與此同時,部分倉庫和運輸人員無法復工也導致供應鏈效率和吞吐能力大幅降低。第二是即將到來的存貨緊張。許多上游工廠暫時還無法復產,導致貨源緊張。不少零售企業當前庫存很大一部分來自春節前的備貨,現有庫存很可能不足以長期維持。但同時,特殊時期的消費需求又強烈促進了零售生鮮物流和到家配送服務等業務的發展。零售物流已發生深刻的變革與發展……

高效供應鏈和物流體系成就零售之王和電商巨頭

在零售行業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先後出現幾種典型業態,包括:百貨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便利店等,目前,這些傳統零售都朝著智慧化、數字化和全渠道的路徑進化發展。而另一方面,電子商務產業吸收和借鑑了傳統零售線下運作的優勢,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路徑發展。至此,傳統零售和電子商務新零售共同構成了當下零售行業複雜而又創新不斷的發展現狀。

隨著行業的發展,物流課題對企業的作用日益重要。據相關研究機構測算,零售業的物流成本佔其總成本20%以上。正因如此,正確的物流戰略和高效的物流執行運營成為零售企業和新零售電商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以連鎖超市巨頭沃爾瑪為例,其高效的採購體系、物流管理和銷售體系共同促成其成為零售之王。而到了電子商務時代,電商巨頭亞馬遜、京東、阿里菜鳥都紛紛在物流體系建設上投入巨資,使得物流成為電子商務企業競爭的核心戰場之一。如今,零售行業和物流行業都處於變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有面來突然而來的疫情考驗,零售物流運營的方法、策略和管理模式都面臨巨大的挑戰。

當下零售物流發展的幾個重要課題

零售物流的運作具有複雜多樣性。在零售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物流運營活動貫穿始終,內容十分複雜。零售企業採購商品開始便涉及物流的經營與管理,之後的運輸、儲存、庫存控制指導零售配送給終端用戶,以及退、換貨的回收,都是零售物流經營的內容。同時,由於零售行業出售的商品多種多樣、千差萬別,如大型超市,動輒涉及上萬種商品的物流管理,其中如食品、鮮活產品、冷凍產品等,保存方法和保質期各不相同,這都給物流運營和管理帶來挑戰。

零售物流配送中心是零售物流運作的樞紐,具有商品存儲、訂單處理、流通加工等綜合能力。多數連鎖零售企業幾乎都有自建的物流中心,隨著行業競爭的積累,這些企業都十分重視物流中心的運營優化、效率提升、成本控制等。因此,零售物流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是業內一個業內十分關注的重要研究課題。

此外,商品供貨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也是構成零售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多年的跟蹤調查,我國商業企業的物流配送,有75%左右是由供貨方完成的。(要注意,商業企業包括批發與零售,而且此處的物流配送是否指運輸與配送,不包括倉儲。)而第三方物流服務就是零售企業為集中資源、節約管理費用、增強核心競爭力,將其物流業務以合同的方式委託外國給專業的物流公司運作的模式。因此,零售行業的供應鏈協作和外包管理等也是行業關注的焦點課題之一。

近年來,零售物流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課題和主要特徵就是信息化和數字化。零售物流數字化和信息化主要體現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等方面。其中,一些大的電商和零售企業還搭建其數字化的供應鏈產業平臺,進一步完善的倉配一體的供應鏈物流服務能力。2月25日,蘇寧易購召開分析師電話會議。蘇寧家樂福CEO田睿披露,2019年四季度家樂福首次實現7年來單季度盈利。田睿稱,近五個月來,家樂福通過門店數字化改造以及與蘇寧生態的加速融合,實現經營效益穩步提升,整合效應明顯。信息化和數字化有利於零售企業效率提升。近年來隨著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節節攀升,由於線上線下競爭加劇,零售企業的盈利能力受到極大挑戰,精細化運營勢在必行。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在零售企業中的普遍應用,零售企業經營和零售物流運作將以數據為驅動進一步精細化運營。

疫情帶來的行業改變

如前文所講,疫情的突襲給零售行業運營帶來巨大挑戰,而具備完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的大型零售和電商企業優勢凸顯,顯示市場後期有可能向頭部企業集中。頭部(多數零售企業並不是跨省市經營的,沒有遍佈全國的物流網絡)電商企業憑藉著遍佈全國的物流網絡和高效的配送能力,保證了特殊時期商品的供應。經此一“疫”,上游蔬菜供應端(農戶)在今後將更傾向將蔬菜優先向大型零售和電商平臺直供。

近些年,家樂福、沃爾瑪、永輝、大潤發等大型連鎖超市,阿里、蘇寧、京東、拼多多這樣的大型電商平臺,本身就一直在進行農產品直採佈局。這些巨頭掌握大量頂級銷售渠道,再繼續打通農產品供應鏈渠道,通過物流倉儲優勢,實現直採直銷,從而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從模式上具有很大優勢。這次疫情,把這些巨頭們的直採佈局又向前推了一大步,對應的中小農產品供應鏈洗牌將不斷加速。

其次,零售生鮮物流及其數字化發展迎來巨大機會。如果說這次疫情為哪些細分領域帶來機會的話,那生鮮電商一定算一個。據某些商業研究機構統計:春節期間,蘇寧到家業務同比增長近4倍;盒馬訂單量總體比平時增加近5成;京東生鮮的春節銷售額同比增長215%;餓了麼北京外賣買菜訂單量同比增長9倍;每日優鮮平臺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與此同時,已經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實體超市同樣銷量暴漲。春節期間,家樂福的到家訂單增長300%,蔬菜訂單量同比增長600%;永輝超市訂單超6倍增長;多點銷售總額同比增長232.2%……但是也應該看到,但很多生鮮電商,面對激增的訂單,其供應鏈體系並不能完全滿足需求,表現在生鮮商品不能夠充分供應,配送能力有限,配送時間嚴重拖後。這都說明生鮮零售的供應鏈體系還有很大的成長和進步空間和需求。

疫情後零售企業的物流變革思考程

疫情期間,為避免病毒傳播,更多人選擇線上採購日常生活物資和配送到家服務,這再次讓零售行業看到了末端配送到家能力的重要性。例如,2月24日沃爾瑪方宣佈升級了該公司“沃爾瑪到家”服務並在武漢率先推行“社區到家”。線上平臺定位居民社區,集中管理顧客訂單;線下履約改為揀貨後批量派單,大大提高“到家”的效能。春節期間沃爾瑪全國O2O“到家”業績暴增超4倍。其中,“沃爾瑪到家”增長迅猛,訂單量同比增長15倍。截至日前全國近250家沃爾瑪,除提供原有的送貨到家外,“沃爾瑪到家”陸續開通顧客到店自提,門店實行“全員電商”、人人都可揀貨模式。還有,在疫情期間,家樂福也宣佈要大力發展到家業務。未來,家樂福將依靠自有供應鏈,在蘇寧生態流量支撐下,協同蘇寧物流末端配送網絡,力爭打造業內履約成本最低、時效最快的到家業務模式。其實這兩年,很多大型連鎖超市都已經開展配送到家的服務。只是這次疫情的突襲使得今後數字化和配送到家必將發展成大型連鎖超市的標配,成為零售行業競爭的又一個焦點。

未來零售物流改變猜想

對於零售行業和零售物流的一些變化,如直採直銷模式和線上線下融合,本就是受行業發展必然會發展出的商業模式。只是此次疫情的來襲,加速了這一進程。疫情過後,消費者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也許會出現一系列變化,比如可能更注重衛生管理、更關注食品營養與健康、更提倡居家生活方式等,這對於包括零售業在內的很多產業來說,也是一次整合升級的契機。在全場景智慧零售佈局已經展開的基礎上,零售企業必將加大智慧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以服務用戶為中心的零售場景迭代,必然帶動零售物流服務能力升級以及新業務和新市場的拓展。零售服務可能帶來的改變有:

一是對門店購物環境的健康舒適度進行升級以滿足到店購物人群需求。如,2月25日,北京市商務局針對近日北京市個別超市門店出現顧客擁擠、密集排隊等人員聚集的現象,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防止超市人員聚集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超市門店要嚴格按照人均佔有面積不少於2平米的規定,核定最大客容量並設專人管理。同時加大門店內外疫情防控宣傳,引導市民不聚集、不擁擠,自覺遵守“一米線”“文明線”。

二是對產品進行升級,生鮮品類的比重會加大,增大零售物流流通中的加工服務能力,如零售餐飲,消費者可以到店購買、可以堂食、可以打包帶走。

三是加大零售物流服務的數字化投入和末端到家配送能力建設,以滿足消費者在特殊時段(如惡劣天氣等)在家即時購物的需求。在末端配送環節,近期一些零售商推出的無接觸健康配送方式受到消費者歡迎。近日,永輝超市在杭州濱江區試水的生鮮智能快遞櫃正式啟用。浙江永輝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杭州濱江區為中心推進社區生鮮智能櫃的投入,通過科技與數字賦能,推出社區買菜管家服務。據介紹,永輝推出的生鮮智能快遞櫃具備保溫、冷凍等多種功能。消費者通過永輝生活App線上下單後,永輝物流配送至生鮮智能快遞櫃,消費者可自行提貨,實現全程無接觸配送。永輝方面表示,此次推出的社區便民自提點方案,不僅對疫情期間的市民提貨提供便利和保障;也將有助於進一步拉通購物場景、推動線上消費的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