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基礎心理學之九——三歲看老,不是預言而是暗示和詛咒!

用心理學的視角,解讀日常生活中的小煩惱。

走在學習心理學的路上,期待與你同行,共同成長。

關注,留下,不迷路。

導語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

我本來就很內向! 我小時候就很內向!

我本來就不擅長背東西!我小時候就不擅長背東西!

我本來身體就不好!我小時候身體就不好!

……

你是否被這樣議論過:

“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很內向……“

”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背東西費勁……“

”這孩子跟我一樣,就是愛發脾氣……“

……

人都說,三歲看到老。

可是,這不是預言!

如果你接受了,這就是暗示和詛咒!

只不過,不是出於說話者的本意。

甚至,連說話者也沒有意識到,為什麼我們的愛和擔心,傳遞出去,卻變成了咒詛?

上次介紹了學習心理諮詢師的基礎心理學知識部分“第八節情緒、情感和意志”,這次介紹學習“第九節能力和人格”的體會。第九節主要介紹了能力、人格的特性、氣質、性格、人格理論。


每天學點基礎心理學之九——三歲看老,不是預言而是暗示和詛咒!

1.能力

能力是指能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智力是認識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況。技能是通過練習,而獲得和鞏固下來的,完成活動的動作方式和動作系統。

能力不等於知識或技能。能力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前提,決定著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方向、速度、鞏固的程度和所能達到的水平。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按能力發展的高低程度,可將能力分為能力、才能、天才。

能力的具體分類如下圖所示。其中,對認知能力的定義是獲取知識的能力。


每天學點基礎心理學之九——三歲看老,不是預言而是暗示和詛咒!

能力發展在不同的個體上是有差異的,比如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能力類型的差異、能力發展早晚的差異。

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包括:

1)遺傳因素。一個人的素質(天賦),即一個人生來具有的解剖生理特點。素質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基礎和前提。

2)環境和教育因素。遺傳決定了能力發展可能的範圍或限度,環境則決定了在遺傳基礎上能力發展的具體程度。

2.人格的特性

人格的基本特性包括獨特性、整體性、穩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即是獨特性的表現;無私的人,樂於助人,即是整體性的表現;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穩定性的表現;性格決定命運,即功能性的表現。氣質和性格的統一是為人格。

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3.氣質

氣質又叫脾氣、秉性、性情,是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質的心理特徵。氣質類型學說包括希波克拉底提出的體液說、德國克雷米奇爾提出的體型說、日本古川竹二提出的血液說、美國柏曼提出的激素說。


每天學點基礎心理學之九——三歲看老,不是預言而是暗示和詛咒!


膽汁質外在表現為“熱情而急躁者”,如史湘雲和李逵;多血質表現為“活潑而好動者”,如王熙鳳和賈寶玉;黏液質表現為“沉著而穩定者”,如薛寶釵和林沖;抑鬱質表現為“情感深厚而沉默者”,如林黛玉。


氣質的特性包括情緒的興奮性、可塑性、感受性和耐受性、反應的敏捷性、指向性。

氣質具有穩定性和可塑性。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不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響工作效率。氣質類型影響性格特徵形成的難易和對環境的適應和健康。

4.性格

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一個人對人、物或思念的一種反應傾向性。態度因素包括認知、情感、行為傾向。

氣質的內涵是動力特徵,具有生物屬性,形成的早且不易變,無好壞之分。性格的內涵是態度體系和習慣化行為方式,具有社會屬性,形成的晚且易變,有好壞之分。氣質影響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性格的結構可分為靜態結構和動態結構。

靜態結構包括態度特徵、意志特徵、情緒特徵、理智特徵,其中態度特徵是核心。靜態結構的幾個方面彼此關聯,相互制約。

動態結構是指性格的各種特徵不是一成不變的機械組合,在不同場合下會顯露出一個人性格的不同側面。比如,一個隨性的人,生活中會犯一些小錯誤,但在工作中則變現的嚴謹苛刻。

5.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動力理論將人格分為:

1)最低層次的本我,是原始的無意識本能,遵從快樂原則;

2)中間層次的自我,可調節本我和超我,遵從現實原則;

3)最高層次的超我,抑制本我衝動,遵從道德原則。

舉個栗子!

有一個很久沒有吃過東西的、身無分文的流浪漢,在路上看到一個飯店。“本我”想讓他進去,搶了吃的就走。“超我”告訴他,不能做一個沒有道德的人,抑制“本我”的衝動。“自我”分析了一下,怎樣才能在不違背“超我”道德原則的前提下,滿足“本我”的快樂原則呢?可以跟老闆說,通過幹活出力,換取食物。

榮格將人格分為關心外部事物的外向型人格,將心理活動指向自己內心世界的內向型人格。

人格特質理論把特質看做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是構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評價人格的基本單位。


每天學點基礎心理學之九——三歲看老,不是預言而是暗示和詛咒!


結語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

我本來就很內向! 我小時候就很內向!

我本來就不擅長背東西!我小時候就不擅長背東西!

我本來身體就不好!我小時候身體就不好!

……

你是否有被這樣議論過:

“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很內向……“

”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背東西費勁……“

”這孩子跟我一樣,就是愛發脾氣……“

人都說,三歲看到老。

可是,這不是預言!

如果你接受了,這就是暗示和詛咒!

只不過,不是出於說話者的本意。

甚至,連說話者也沒有意識到,為什麼我們的愛和擔心,傳遞出去,卻變成了咒詛?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沒錯,但還是可移

如果你信了,那就真不可移了。

本節在人格特性中提到“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穩定性的表現”。

但人格是什麼?

人格是氣質+性格!

氣質是什麼?

氣質又叫脾氣、秉性、性情,是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質的心理特徵。

而且,氣質具有穩定性和可塑性。

還是可塑的。

性格又是什麼?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

而且,性格具有社會屬性,形成的晚且易變。

一個孩子,形成穩定人格了嗎?

會有氣質,但氣質無好壞啊。

性格?接觸了多少社會?就形成了嗎?不可能吧?而且,性格易變啊!

為什麼孩子長成了我們預言?

為什麼“三歲看到老”實現了?

為什麼孩子繼承了我們最想讓他們繼承的缺點?

因為,孩子信了。

在他們依附我們的時候,

在他們最缺乏愛的時候,

在他們沒有其他人可信的時候,

我們一遍一遍的灌輸著、暗示著,那些我們不想讓他們擁有的缺點,不想讓他們繼承的缺點。

這不是預言,是詛咒!

雖然,這並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

不過,還好!

等孩子自己認識到那些詛咒,他們會逃出來的!

或者,

我們發現了,我們改變了,我們也可以幫助他們,逃出來。

學點心理學,不就是這點好處嗎?

幫助自己逃出來,或者幫助別人逃出來。哈哈!

此外,恭喜大家,也恭喜自己。本節是基礎心理學知識的最後一節。接下來,我們將進入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感謝大家與我共同學習。

如果您也有這方面的經歷,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什麼難題,歡迎與我聯繫交流,或投稿說出您的見解。

謝謝你關注心靈生長。

獨自前行,可以走得很快;

結伴而行,才能走得更遠。

心靈生長的路上,有你、有我。

讓我們共同成長,相互扶攜。

如需本次分享的思維導圖原文件和課程學習鏈接,請直接留言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