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孩子買保險,但是產品太多,如何才能挑到高性價的產品呢?

很多媽媽有為孩子買保險的意識,可是想買之前,看到五花八門的保險產品,頭就蒙了,產生了很多困惑,比如“給寶寶買什麼樣的保險最合適”、“小孩有必要買防癌險嗎”、“該不該給孩子買教育金”、“只給孩子不給大人買保險可以嗎”等等。

想給孩子買保險,但是產品太多,如何才能挑到高性價的產品呢?


究竟應該怎麼買保險呢?

其實以上問題,早有很多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給予了十分簡單且易於操作的建議,一句話概括就是:

“先支柱,再小孩;先保障,再理財”。

先支柱,再小孩

保險不是賺錢,也不是福利,而是防止現有的生活被改變。

對孩子來說,他要健康的成長,父母就是他最好的保險。只要父母在,孩子總是有辦法渡過難關的。

所以,先給父母配齊保險保障是最重要的。所以一般普通家庭,建議先給家庭經濟支柱(賺錢的那個人)買,然後再考慮小孩。這不存在什麼愧疚的,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兩種狀態是最重要的,一是健康的活著,第二是持續的賺錢。試想一下:如果只給孩子買,而父母是“裸奔”,萬一哪一天,發生風險了,父母失去了賺錢的能力(身故,或重疾),那麼孩子的保費還有辦法交嗎?如果中斷,孩子是不是依然沒有保障?再深一步想,如果家庭經濟支柱(賺錢的那個人)失去了賺錢的能力,且不說重疾的醫藥費從哪裡來,我們先來想想孩子的教育費、生活費從哪裡來?房貸車貸誰來還?老人誰來贍養?

先保障,再理財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買保險的順序都是做好基本保障(重疾、意外、醫療等)再考慮教育金、養老金等理財。

以孩子為例,現在的家長看得特別遠,所以一開始就想到給孩子買教育金之類的理財型保險。事實上,無論從保障本身還是從性價比來看,都應該先給孩子買重疾險和意外險,醫療保險,必須先做好基礎保障再考慮理財。

想給孩子買保險,但是產品太多,如何才能挑到高性價的產品呢?


越小的孩子費率越便宜,在幼兒階段購買保險是最划算的。對於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教育金可當做是理財計劃的一部分,但一定要警惕某些雞肋型萬能險(一般是以終身壽險打底,包含醫療、重疾、意外等一大堆附加險的保險,說是有教育金、養老金、創業金、婚嫁金的功能),這種保險看上去很厲害,但實際上保障低價格高,簡單算一下就會後悔——可現實是,很大部分家長都給寶寶買了這種保險。

“新手秘籍”

好吧,如果你還是不清楚該怎麼買,而且還未購買基礎保險,非想要個必殺秘籍,那就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案吧(難免有失偏頗,但基本對於小白或者有選擇困難症的媽媽,還是有用的)。

經濟條件還不錯,那就先給一家大人小孩各買一份返還型的終身重疾險,再加一年期意外險和醫療保險。


想給孩子買保險,但是產品太多,如何才能挑到高性價的產品呢?


經濟條件不允許,那就先給家庭經濟支柱購買一份消費型的重疾險,再加一年期意外險和醫療保險。

多費點心,就能買到適合划算稱心如意的產品和服務。有個心得還是要跟大家分享,一定要警惕各種捆綁拼湊的產品和服務,比如買保險時很多代理人竭力推薦的萬能險,儘可能不要買。

想要保障全面,不如拆分成重疾、意外、醫療、理財等多個單獨選擇購買,這樣保障更實在,價格更美麗。

有錢別任性,無錢別認命

總結保險“購物”心態,那就是“有錢別任性,無錢別認命”。儘量不買特定概念保險,選擇能涵括該保險責任範圍的好產品,有錢咱也別任性。經濟條件好,可以買包包。

儘量不要買萬能險,把綜合保障需求拆分成幾大類需求,依次逐步分別買,無錢咱也別認命。經濟條件差,也要咬咬牙。

比如,有很多媽媽提到要不要給孩子買防癌險的問題,如果重疾的額度已經足夠高,比如超過50萬,那就不需要買防癌,如果預算多,那就在重疾險上再增加保額。如果預算有限,不能買返回型重疾險,那也可以買消費型重疾險,不要買萬能險,也不需要買防癌。

特定情況是,有些寶寶身體不適,買不了普通重疾,這樣才應該考慮看能不能買防癌險。

原則上,防癌險主要是給預算不夠的成人用來替代重疾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