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那麼簡單的題,她怎麼就不會呢?不會也算了,還特不認真。

列豎式計算不是把數字抄錯就是把符號寫錯,說她不認真就發脾氣。

有時候我也想算了,不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但我不甘心啊,想我和孩子爸當年的成績,再看看這孩子,很生氣好無奈。"

這兩天,閨蜜頻頻找我訴苦。說到是她10歲女兒,最近在家上網課,母女在學習上的互動要比平時密集,她反而發現更多問題,有時候被女兒的“低級錯誤”刺激得“笨蛋,你怎麼這麼蠢?”脫口而出。

女兒被罵得哇哇大哭,甩下一句“你自己學吧”然後把自己關房間裡。母女關係很緊張。

我剛好看了一部深刻的教育片《地球上的星星》,我把它推薦給了閨蜜。因為在這部由印度大神阿米爾·汗主演和製作的電影裡,很多我們迷惘的教育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阿米爾·汗飾演的尼康老師和男孩伊翔

影片開始不久,便展示了大部分家庭的教育之痛

9歲男孩伊翔一上課就開始神遊,他分不清“d”和“b”,反覆寫錯。

數學考試,這哥們思考了很久(實際是神遊太空),只解答了一道題:3乘以9等於3。

伊翔的哥哥約翰卻是十足的學霸,如老師所說,沒人敢相信伊翔是約翰的弟弟。

媽媽為了照顧兩個孩子,放棄了工作。

伊翔已經上了兩次三年級,被校長要求退學。理由是:

無論是作業還是成績一點都沒有進步。

有時候看他寫的英文像俄文。

根本不專心聽講,一天到晚要求上廁所,然後又說口渴,上廁所。

每一科都零分。

被老師們厭煩、被同學取笑,伊翔開始厭學,還逃學。

校長:“他可能有問題,需要上特教學校。”

伊翔母親哭訴:“我是哪裡做錯了?我為了小孩,犧牲了事業。每天讓他學習就像喂他吃藥一樣。”

影片中,伊翔母親每天一早起床,先是給丈夫做早餐,送走丈夫;接著給大兒子做早餐,送走大兒子;最後是伊翔,但他無敵拖拉,時刻都在發呆玩想象遊戲。媽媽要幫他穿衣服、穿鞋子,甚至給他嘴裡塞吃的,一頓手忙腳亂後在校車司機的抱怨中趕上校車。

放學後,媽媽要給伊翔輔導功課,“昨天不是才教過嗎?怎麼又錯了?”

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希望和失望交替著,藏進了多少無奈和心酸?

當你辛苦為孩子付出所有,卻換來孩子的“學習不認真,屢教不改”,甚至被學校勸退。你一定很挫敗,很心痛。你大概也會和影片中的大部分人一樣,認為這是孩子學習態度的問題。

但事實如此嗎?

不!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地球上的星星》深刻地揭露了養育過程中的3大陷阱,一起來看看

  • 陷阱一:你以為你知道,其實你不知道

伊翔被父母送到了寄宿學校。儘管他百般不願意,一再保證會認真努力,也無法動搖父親的決定。因為父親始終認為伊翔是學習態度有問題,換一個管理嚴格的學校,好好磨練,應該能改善。

但事實是,伊翔在新學校各種不習慣,不會的題還是不會,上課還是走神,一樣被老師批評、懲罰,給同學嘲笑……他漸漸麻木、封閉自己。甚至,不畫畫了,這可是他的最愛。

直到美術代課老師尼康發現了伊翔的異樣。尼康有過和伊翔類似的求學經歷,就像《不完美的她》中周迅扮演的林緒之所說,“那些與我有著類似經歷的人,我們會一眼認出彼此。”尼康決定到伊翔家走訪。

從伊翔的父母和哥哥那,尼康瞭解到更多伊翔的情況。看他之前的作業、繪畫作品、他做的翻頁書。尼康還確認了他想知道的問題,比如伊翔不太會扣釦子、綁鞋帶,不會判斷球的方向。

他發現了問題所在:

“你們有沒有發現他犯錯的模式是重複的,相似的字母會弄錯,字母類似的會拼錯?

他是懶還是笨?不是,是因為他難以分辨。”

伊翔的父親不以為然,認為這些是伊翔不念書的藉口。

尼康於是拿了一個玩具盒讓伊翔父親把上面的字符念出來。

“這上面寫的都是中文,別鬧了,我怎麼會念?”

“你態度不對,別找藉口,認真點,快點念出來。”看著伊翔父親的懵相,尼康接著說:“你現在經歷的,就是伊翔的處境。這種無法分辨的情況,叫讀寫障礙。”

“有時候小孩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問題,比如聽不懂多重的指令,或是大小肌肉動作發展不良,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基本的事都做不好,同年齡孩子輕鬆都能做的,他做不到,自信心都被摧毀了,藏起他的無法服從,和全世界敵對。幹嘛說我不會,不如說我不想。”

所以,有時候,孩子真正經歷的,你未必瞭解。

你真的瞭解孩子嗎?並不。很多時候,父母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已。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 陷阱二:你的養育思維暗含假定前提

當尼康拿起伊翔的畫,盛讚伊翔富有想象,有才華時。伊翔的父親脫口而出:“這有什麼好處?怎麼跟別人競爭?要我養他一輩子嗎?”

伊翔父親的這種想法,大部分家長也有。比如只重視分數,時刻和別的孩子比較,拿孩子的不足跟別人的長處比……

《自我驅動型的孩子》中提到,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成就,為了達到這個教育目的,他們會不自覺地在思維中設了四個假定。

第一,成功之路只有一條,我們得確保孩子走在正確的路上。

第二,贏者少輸者多,他們必須時刻具備競爭能力。

第三,孩子沒有自主性,我們得督促他們多學點東西。

第四,外面太危險,要看好孩子,別讓他們受傷害。

看看,你是不是有過上述類似想法?

我們能時刻確保孩子走在“正確”的路上嗎?我們現在“看好”的選擇將來也一定“好”嗎?

教育專家沈祖芸在《2020全球教育報告》中列出了這樣一份數據:

2019年初,教育部進行了一次本科專業大調整,撤銷了416個老專業,增加了241個新專業。

2019年11月,教育部發布了2020年新增的9大專業,分別是:氫能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跨境電子商務、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冰雪設施運維與管理等等,都是當前需求最旺盛的專業,而5年前這些需求根本不存在。

從2015到2019,教育部撤銷的專業高達924個,新增專業將近8000個。

你肯定也知道時代在變化,但若不是看數據,你可能都沒啥特別的感受吧?新舊迭代快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一個大學生,很可能剛畢業時,所學的專業就被取消了。

你想要你的孩子成為積累知識的工具,還是一個能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性的人?你是用分數這一把尺子來評價孩子,還是能發現他身上的各種潛能與優勢?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 陷阱三:你不經意的語言和行為正在損傷孩子的人格

“在所羅門群島,原住民要砍伐樹木的時候,他們不會直接把樹砍倒。他們只會聚集在樹木周圍,大聲咒罵那棵樹,過了幾天,那棵樹就會枯死。”

這是尼康給伊翔父親講的故事,意在說明伊桑從父母、老師、同學那受到的傷害。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是環境的產物。

其實所有的生物都是環境的產物,比如被罵死的樹。這是給家長的一種警示:養育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環境。

《地球上的星星》裡,隨著養育環境越來越差,伊翔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從剛開始的以叛逆掩飾自己,到完全自卑迴避,最後慢慢封閉自己,如尼康說的“連叛逆心都被摧毀了”。

影片中有一幕,伊翔和鄰居孩子打架後,鄰居上門投訴,父親想到他學習的種種,情緒不好,打了他。

當晚,父親整理第二天出差的行李時,騙伊翔說要離開這個家再也不回來。

這把伊翔嚇壞了,他眼淚汪汪,懇求著:“爸,真的對不起,我下次不敢了。”一連說了好幾個對不起。

剎那間,我想起我兒子小的時候,當他哭鬧時,我學朋友的“分離法”,把自己關到房間裡不理他,他拍著房門大哭:“媽媽,我再也不敢了,請你原諒我。”

當時,有著恣意懲罰孩子的快感,現在回想,只有懊悔和心疼。

很多時候,大人們不以為意的語言和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一而再,再而三,讓孩子積累起對世界的不信任,對自己的懷疑,這些都會阻礙他人格的正常發展。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有解決方案嗎?沒有一招致勝的萬用藥方,但你可以從這三方面入手。

  • 先關注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你有沒有覺得,孩子越小的時候越可愛,能療愈人。但隨著他漸漸長大,有時候你幾乎都要懷疑,眼前這個脾氣臭哄哄的小子(小妞),是當年會用小手安撫你的小天使?

其實,孩子不是“越大越壞”,是因為他反向複製了你。

回想一下,面對壓力時,你是採用對抗模式,比如情緒易激,行為叛逆?還是選擇躲避,比如情緒低落,行為拖延?再觀察孩子,是不是和你一樣?如果你情緒波動大,孩子的情緒管理也好不到哪去。

教育專家李躍兒說,

“在人群中,我們的人格狀態越高,素養越好,越能夠受到人群的愛戴和歡迎。這是孩子立於世間生存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而這不是通過書本能夠學到的。所以作為父母,最智慧的是在引領孩子學習文化知識之餘,為他建構起將來一生生存的真正的人格品質。”

如果不是因為兒子,李躍兒可能會成為一位畫家而不是教育專家。李躍兒的兒子也曾出現今天我們家長焦慮的各種問題。

有一次,老師說孩子上課不看黑板,說什麼都不聽,讓她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腦子是不是有問題。當時李躍兒很絕望,一回到家就抓住孩子的胳膊邊搖邊吼:”為什麼上課不看黑板!”並打了孩子一頓。

還有一次,她徹底失控地衝著孩子喊:"乾脆用鋼筋把你我都捅死了,我們都不要活了。"

後來,她終於明白問題出在自己和先生身上,對孩子的愛讓她把自己“改造”成了一位教育專家。當她和先生改變思維,和孩子有了親密聯結後,之前孩子身上的種種問題也漸漸消失了。

推倒你思維中的牆,拆掉你的假定前提,多想想孩子行為和情緒背後的動機。你得接受和理解:孩子身上可能存在你不知道的某種困境。你要做的,是把這種困境找出來,幫助孩子,而非指責。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 增強與孩子的聯結

《遊戲力》的作者勞倫斯·科恩博士研究發現,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經歷著聯結—斷裂—重新聯結的過程,並且不斷循環重演。而遊戲,是增強父母和孩子聯結的有效方式。

比如孩子剛出生時,我們通過溫柔對視與他建立聯結,感受彼此的愛。等他慢慢長大,我們可以通過聊天、遊戲和他保持親密。

再比如,尼康老師給孩子們上課時,就是採用遊戲的方式來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在打開伊翔心扉以及幫助伊翔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以遊戲為主。

另外,科恩博士還提醒家長們,很多時候,我們對養育孩子感到“絕望”,可能是因為在當時的情境下,我們身心俱疲,而孩子成為了壓倒我們意志力的最後一根稻草。科恩博士把我們身體中的正能量比喻成一個杯子。當我們空杯時,首要做的是覺察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偶爾的消極和無力感,讓自己休息,等到續杯恢復能量後,再與孩子產生聯結。

只有與孩子有充分的聯結,孩子知道你就是他的安全基地,他才會求助於你。

在尼康對伊翔父母說明伊翔的問題是因為“讀寫障礙”所致後,伊翔的父親來找尼康,表示伊翔媽媽上網看遍了所有關於讀寫障礙的文章,他的意思是要讓尼康知道,他們其實是關心孩子的。

這時,尼康說了一通讓伊翔父親聽後羞愧的話。

“我很高興你說你關心伊翔。關心是很重要的,能治病,能緩解痛苦,讓孩子覺得被需要。

偶爾的擁抱和親吻,對孩子說:‘兒子,我愛你。如果你害怕就來找我。如果你摔跤、受挫,別擔心,有我陪著你。’

這就是關心,不是嗎?”

是的,關心不是止於表面,不是隱忍不說,而是隨時表達,還有肢體接觸、眼神交流。父母和孩子親密聯結,父母才能對孩子的需求更敏感,孩子也能隨時求助,得到發展。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 採用優勢教養模式

每個小孩都有獨特的才華夢想,有各自的步伐,就算是五指也有長短。但每個人都不顧一切地,想把每根手指拉得更長,要把手指拉斷嗎?

那麼愛比賽,乾脆養賽馬,不要養小孩,強迫小孩去揹負自己野心的包袱,這比壓榨童工更可惡。

尼康老師的這番話,有沒有觸動你?

他跑到校長室懇求校長聯合其他老師幫助伊翔,比如暫時用口試代替筆試,他則負責輔導伊翔認字和書寫。

校長面有難色地表示伊翔這種情況,得去特殊教育學校。

尼康拿出伊翔的畫和翻頁書給校長看:“他的畫有主題意義,用色大膽自信。才9歲,已經這麼有創意,能跳出框框去思考。”

校長最終被尼康打動,同意了尼康的方案。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莉·沃特斯在《優勢教養》中指出:

讓孩子樂觀、堅韌的方法不是糾正他們所有的缺點,而是挖掘和關注孩子的優勢。

一個在“優勢教養”理念下成長的孩子會更堅強、有競爭力,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清楚的認識;還會更自信,無論是面對順境還是逆境,都泰然自若。

有家長問莉·沃特斯:"如果只關注孩子的優勢,是不是等於忽視他們的劣勢?這樣不會讓孩子變得盲目自信嗎?”

莉·沃特斯的回答很簡單:不是,不會。

"孩子能夠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改正自己的缺點,因為堅定的自我認同為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他可以正視並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

從優勢出發並不意味著忽視缺點,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缺點並予以糾正。"

被老師和同學接受,能繼續發揮自己的繪畫特長的伊翔,並沒有因此而盲目自信。他在尼康的幫助下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當宿舍的其他同學在玩鬧時,他戴著耳機背單詞,努力的模樣讓人動容。此時的他有了更多的信心去面對並改善自己的不足,他的努力,完全來自內部驅動。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結語

影片的最後,學期結束,伊翔父母到學校接伊翔,與老師談話時,老師們對伊翔讚不絕口。這在從前是不可能的事,伊翔的母親眼裡閃著淚光,簡直不敢相信。

這一切都要感謝尼康,是他改變了伊翔。

就像伊翔和尼康在學校繪畫大賽中的作品,尼康筆下的伊翔,笑容燦爛,是“新生”後的容光煥發。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伊翔筆下的景物,尼康點評:

“迷失的小星星又被找到了,全世界都沉浸在星光裡,宇宙閃閃發亮。

你可以自由飛翔了,無拘無束。”

每一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我們養育孩子,不就是協助他成為,自己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自己照亮前行的路?


孩子厭學叛逆,讀寫障礙?避開3個養育陷阱,優勢養育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