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紫砂泥料深度解析,以及沖泡茶葉選擇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此句詩道出了宜興紫砂的珍貴之處。紫砂礦主要分佈在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的黃龍山,任墅西香山附近和伏東一帶,雖然全國其他地方也有紫砂礦產,但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宜興丁山的紫砂礦是最適合做茶壺的。在製作紫砂壺的過程中,泥料是最主要的因素,是決定一把紫砂壺品味的重要標尺。自明至今,泥色種種變異,秒出心裁,取其本土,山靈腠理,陶冶變化。製作紫砂壺的泥料,種類有很多種,今天我們來談談紫砂其中的七類泥,那麼如何發揮每種泥料的洪荒之力,那就先了解這七中的特點。


第一種 原礦極品老紫泥

紫砂成礦年代為古生代泥盆系,距今約三億五千萬年,所以說所有的紫砂泥都是老泥。這裡所說的老紫泥是黃龍山80年代出產的紫泥煉製陳腐至今,存世量有限。燒成後外略紫、內微紅,特點是顆粒大,結構疏鬆,而且有明顯的雙氣孔結構,製成紫砂,透氣性非常好,養壺前後變化最為明顯,是喜愛純樸無華的壺友之首選。

【建議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等。

七種紫砂泥料深度解析,以及沖泡茶葉選擇

葵花西施-原礦紫泥


第二種 黃龍山原礦本山綠泥

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釐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巖板間,俗稱“龍筋”。這種泥所制壺品質感樸拙,砂質細膩而富有顆粒美感。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紅茶,綠茶等。


七種紫砂泥料深度解析,以及沖泡茶葉選擇

虛懷若谷(李昌鴻書)-本山綠泥


第三種 優質黃龍山原礦天青泥

這種泥料為清朝常用之泥料,現在開採非常困難,加之泥料較少,所以在市場上也比較少見,此泥光彩呈青灰色,內含多種礦石顆粒,包漿溫潤、質感特殊,俗稱“鯊魚皮”,長短常難得的泥礦。做成紫砂,造型古樸,傳溫快、保溫性強,利於泡茶時保持水的溫度,也是養壺的佳品。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七種紫砂泥料深度解析,以及沖泡茶葉選擇

華穎-天青泥


第四種 優質黃龍山原礦黑料

此泥為最早的幾種泥料之一,其中含鐵量較高,初用砂土氣重,茶湯略現砂氣,但是時間一長,就會壺身就會發生變化,並且隨著泡茶次數增多,顏色也會變得越來越黑。有一批忠實粉絲。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綠茶等。


七種紫砂泥料深度解析,以及沖泡茶葉選擇

文明時代--黑泥


第五種 優質黃龍山原礦底槽青

最早產於黃龍山四號井,後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臺西礦。因為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

【沖泡建議】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花茶,碧螺春,紅茶,綠茶等。


七種紫砂泥料深度解析,以及沖泡茶葉選擇

牛蓋蓮子壺(譚泉海刻繪)-原礦底槽青


第六種 優質黃龍山原礦段泥

段泥原礦稱之“老團泥”原礦外觀近白色,夾深綠斑點;除可當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篩成細顆粒,作為調砂效果之用;燒成後呈次鵝黃色,略含極少數紅色斑點。

【建議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七種紫砂泥料深度解析,以及沖泡茶葉選擇

八仙秦權(曹國舅)-原礦段泥


第七種 黃龍山優質原礦紅皮龍

屬於紫泥系,最初叫野山紅泥,產量比較稀少。主要分佈在黃石層的下面,其泥色紅褐色,燒成紫砂後為紅色。這種泥石英含量較高,雲母雜質也比較多,透氣機能好,泡茶比較容易上手,溫度簡樸易把握,使用愈久愈發紅潤,非常漂亮。

【沖泡建議】鐵觀音,臺灣高山茶,普洱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綠茶,紅茶等。


七種紫砂泥料深度解析,以及沖泡茶葉選擇

梅竹雙清-原礦紅皮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