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有一些父母就開始焦慮了,怎麼孩子越長大還越不讓人省心了呢?越長越偏離了父母們預期的軌道呢?

於是父母們開始學習各種育兒技巧和家庭教育經驗,到處與寶媽寶爸們交流著各自的心得體會。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做一個優秀稱職的父母,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老師,從而使孩子能夠健康的優秀的成長。

目前網絡上成千上萬的育兒技巧和家庭教育的方法,到底哪一種才是有用的,哪一種才是最優秀的呢?我的建議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適合孩子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家庭教育方法要適合自己

今天給各位家長解鎖一項新技能:用教練的思維方式來教導孩子

去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研讀了《教練式思維做管理》一文,感觸很深。起因大概是,美國奧林匹克游泳代表隊的總教練謝曼・查伏爾,弟子在一次比賽中獲勝時,把教練扔到了水裡,只見謝曼查伏爾在水裡掙扎,因不會游泳大呼救命,這位在奧運會上戰功赫赫,曾打破60項世界紀錄,創造了80項美國紀錄,獲得16枚奧運會金牌,他的弟子還包括了7枚金牌獲得者施皮茨、3枚金牌獲得者邁耶的世界知名游泳教練。居然自己不會游泳,這是要毀人三觀呀!

在笑過、驚訝過之後,留給人們更多的卻是思考:為什麼一個自己不會游泳的教練卻能在游泳領域教出這麼多的奧運冠軍,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呢?他是怎麼做到的?於是教練式思維體系就被挖掘出來了。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游泳健將

01

教練VS家長

用教練式思維來教導孩子,首先要找到教練與家長之間的關聯,理解兩者的共性,才能讓一個家長過渡到教練的身份

教練(coaching)源於體育,在很多競技體育項目裡都有專職教練,如:籃球、乒乓球、游泳、摔跤等,教練的主要職能和義務是幫助隊員提高技能,安排制定參賽隊員的賽事戰略方案等。

家長,俗稱一家之主,主體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父母或法定的其他人),家長的主要職能是育兒,“育”有撫育和教育兩層意義。而家長同樣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其提高和掌握技能的義務。

通過對比,不難看出作為家長和教練在幫助對象提高掌握技能方面,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教練所教授的技能更加精細分,而家長需要教授的技能就比較博雜。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教練式思維做好家長

02

為什麼優秀的教練能教出卓越的隊員

1、提煉心法

一個優秀的教練是幫助他的隊員確立正確的目標、建立自信和調動他的最大化潛能。而不是靠羞辱、打擊或是提供隊員解決問題的方案,讓隊員照做,更不是直接幫助隊員去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

我們可以把教練的這一項看成是整個教練式思維的核心,就像武俠世界中的內功心法一樣,是一切招數變化的根本,一個好的教練,必定會堅定不移的以此心法來演化自己的教學技能。

所以作為家長,如果要過渡為具有教練試思維的家長,就必須要領悟此心法,把方向走對,如果方向不對,一開始走入誤區的話,只會越努力越尷尬,直到回不了頭。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教練心法

2、必備技能一:引導

教練式思維中,給出的教育方式是引導式的教育,通過引導,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總結經驗的能力,並且隨著時間的累積,讓學員養成習慣。

這裡有個誤區,家長一定要嚴格區分開指導和引導,兩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導致的結果,將會有天壤之別。

引導的教育方式,是能夠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性,能製造出優秀的具有創新思維的個體。

而指導式教育,是教練自我思維方式的一種延伸與框架,如果長時間採用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教不出青出於藍的學員,甚至教導出來的學員個個都教的教練一樣。

總結一下:引導和指導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崇尚個性,因材施教,以調動學員的主觀能動性為主,學員能主動的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且能培養出創新思維。而後者教出來的學員大多被侷限在教練的框架裡,思維固化,主觀能動性差,很難有破局的能力。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引導與指導的區別

3、必備技能二:GROW模型

在教練思維體系中有個GROW模型:

Goal:目標

Reality:當前的現實情況

Options:作出選擇

Will(way forward):向著目標前進

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先讓隊員確立一個能夠達到的目標後,然後引導隊員分析自身和當前的現實情況,從而找出能夠達到目標的那些路徑,並且能挑選出最優路徑,最後帶著學員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前進!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朝著目標前進

家長要運用GROW模型,需要把握住以下幾個點:

  • 確保目標在一定時間內是能夠達到的,建議先從短期的目標開始練習
  • 引導孩子一定要立足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路徑時要綜合考慮各種情況,越全面越好,越全面鍛煉出來的思維越活躍。
  • 在按照選定路徑朝著目標前進時,家長要全程陪伴孩子並及時地給予認可和鼓勵。

敲重點:再走完一個完整的GROW模型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堅守只做引導,不做指導的底線!

如果能堅持長時間練習,讓孩子熟練邏輯思維方式的話,不但能夠讓孩子更快更準的抓住問題的關鍵點,讓問題邊的簡單清晰外,還能養成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堅強意志力。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GROW模型

03

我的教練思維實踐心得

在我看完用教練式思維做管理一文後,就開始在自家孩子身上進行規劃與佈局,

今年開學之初,孩子回來跟我說:爸爸我想去參加學校的學生會,你看我是去是不去呢?

如果是平時,我肯定會肯定的回答他有兩個選擇:一是學生會事多,耽誤學習,不要去;一是學生會可以鍛鍊一下自己,你可以去。

但是,我在這件事上就嘗試著運用了教練式思維進行引導,我記得當時沒有立即回答他,先是沉思了一會,兒子就站在我面前,默默地看著我,等著我的答案(或者說是我的指導)。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父子間的對視

片刻之後,我看著他說:兒子,你能告訴我你為什麼想要進學生會嗎?當時兒子一愣,很顯然沒有想到我會這樣回答他。在他思考片刻之後,說到:我想去鍛鍊一下。我當時會心的笑了一下,顯然兌兒子的回答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他是為了去鍛鍊而不是因為學生會的人權利大,看上去很神氣。

好,你想去鍛鍊一下,爸爸很高興。接下來你需要告訴我,假如你加入學生會了,你將收穫些什麼?又將失去些什麼,列的越詳細越好,你可以根據這些得失,做一個對比,根據你分析對比的數據,到時候再做一次決定,這學生會去還是不去。我們約定的時間是一天,明天你可以去找學生會的成員打聽了解,也可以去觀察。回家後我們在繼續這個話題。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學生會幹部

結果第二天兒子在學校詳細地做了調查統計,回來後列了十幾點收穫和五點弊端。我印象深刻的有幾點,比如:能鍛鍊處理事情的能力、能拓寬自己的朋友範圍、能提升自己的交際水平、能增大自己的名氣、能提高自己的團隊協作意識等等。弊端有浪費部分時間、影響學習成績、會得罪人等等。

看到兒子的分析後,我不禁有些差異,我只是做了一個引導而已,就讓兒子如此用心去挖掘了這麼多點和麵,而且兒子說的頭頭是道、神采飛揚的,顯然是經過思考和分析過的。

接下來,我按照GROW模型中的方法,接著引導兒子從實際情況出發,經過逐條比較後,最終確認的分析結果是利大於弊,所以他再次做了決定:加入學生會。

這個時候,我為他點讚了,對他的分析和思路表示了肯定和鼓勵,並且鼓勵他當天晚上就寫好加入學生會的申請書。

解鎖一個新技能,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不滿意問題

寫申請書

一週後,兒子通過選拔,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學校學生會。

在兒子的這件事上,我全程沒有任何為他做決定的地方,只是起到了引導之功,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而且我正在利用GROW模型進行下一步引導,他確立的目標:下個學期競選學校學生會主席的職務,正在積極準備中。

教練式思維做好家長需要掌握好一個心法,兩個技能!


塵啃教育人,一個喜歡用舉例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寫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或啟發,請點贊關注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